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的物理课程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科的实践性。因此,中学物理教学要找到学生生活的联系点,并架起桥梁,那物理的学习将会更加具有趣味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展现生活画面,提示物理规律,借助生活经验,培养探究能力等方法来使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这句话说明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尽量生活化,无生活背景的物理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意见。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初中的物理教学渗透生活化的元素并不代表对传统物理教学的完全否决,当然也不是使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生活化,只不过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生活化有一定的争议,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主张要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现代教育学认为,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学和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设计一个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提出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共同探索.从而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解决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很多,下面就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来探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的学习注重观察以及实际的操作,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液体汽化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课时,笔者要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洗好的衣服怎样容易干?有学生就能马上反应:"晾在阳台上","挂在太阳下晒","要把衣服展开来挂"……我又问道:"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怎么办?"学生又回答:"火炉上烘干","烘衣机甩干"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验,学生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
2.展现生活画面,揭示物理规律
物理知识的讲解如果仅限于书本,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会变得晦涩难懂。要将物理知识变成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教师就要把书本内容以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物理的价值。如在学习液化知识前,可呈现生活中的画面: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激凌冒着白气,烧开水时壶嘴喷着白气等等现象,再结合生活中的自然想象:我们口里也会冒出白气,这些画面能非常形象地展现液化这一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借助生活经验,培养探究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供给他们探索物理规律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探究《摩擦力》这课时,我在课堂上准备好一些教学用具:不锈钢、保温杯、油和薄毛巾等。笔者在上课前已经在保温杯盖上抹了油,要学生上来拧开,结果上来的学生怎么都拧不开。笔者问:"为什么打不开",学生都说好滑,我再追问:"那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很快发现了毛巾,包上毛巾后学生顺利地打开了杯盖。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接触面的粗糙度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4.回归真实生活,注重实践应用
物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学生学会了物理知识后,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开展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这些都能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参观、调查、资料查询等等,当然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给学生完成,如在学完《电功.电功率》这节内容后,笔者要学生回家去看电表,并把电表的读数抄好,计算出电冰箱的电功率。通过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物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为实际生活服务,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真正能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向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62.
[2]金威,唐军.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高等函
数学报,2003,6.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这句话说明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尽量生活化,无生活背景的物理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意见。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初中的物理教学渗透生活化的元素并不代表对传统物理教学的完全否决,当然也不是使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生活化,只不过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生活化有一定的争议,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主张要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现代教育学认为,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学和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设计一个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提出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共同探索.从而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交解决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很多,下面就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来探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的学习注重观察以及实际的操作,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液体汽化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课时,笔者要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洗好的衣服怎样容易干?有学生就能马上反应:"晾在阳台上","挂在太阳下晒","要把衣服展开来挂"……我又问道:"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怎么办?"学生又回答:"火炉上烘干","烘衣机甩干"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验,学生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
2.展现生活画面,揭示物理规律
物理知识的讲解如果仅限于书本,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会变得晦涩难懂。要将物理知识变成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教师就要把书本内容以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物理的价值。如在学习液化知识前,可呈现生活中的画面: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激凌冒着白气,烧开水时壶嘴喷着白气等等现象,再结合生活中的自然想象:我们口里也会冒出白气,这些画面能非常形象地展现液化这一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借助生活经验,培养探究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供给他们探索物理规律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探究《摩擦力》这课时,我在课堂上准备好一些教学用具:不锈钢、保温杯、油和薄毛巾等。笔者在上课前已经在保温杯盖上抹了油,要学生上来拧开,结果上来的学生怎么都拧不开。笔者问:"为什么打不开",学生都说好滑,我再追问:"那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很快发现了毛巾,包上毛巾后学生顺利地打开了杯盖。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接触面的粗糙度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4.回归真实生活,注重实践应用
物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学生学会了物理知识后,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开展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这些都能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参观、调查、资料查询等等,当然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给学生完成,如在学完《电功.电功率》这节内容后,笔者要学生回家去看电表,并把电表的读数抄好,计算出电冰箱的电功率。通过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物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为实际生活服务,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真正能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向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62.
[2]金威,唐军.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高等函
数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