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情况适当多安排一些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实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课本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做,不能用演示实验甚至口述实验替代。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动手进行自制教具、设计实验等活动。例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外,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动手进行自制实验教具。如: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都不掉下来;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地吸附在一起,直到只抬桌面就可以把桌架带起来。
  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直接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为探讨“压力作用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通过从学生经历或看到的现象进行情景创设。情景一:我们平时都用刀切菜或削苹果,每个人都懂得用刀口而不用刀背工作。针对这一情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刀口、刀背进行切菜、削果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情景二:组织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让学生自己体会:压笔尖处的手指比压笔尾处的手指疼。学生感受后,老师引导:(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发学生猜想:①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②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制订计划设计实验。(3)收集数据。(4)分析论证。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多加采用。
  三、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再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指出每个正确做法的优、缺点及错误做法的原由,还可以改变一下题设条件再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深刻、灵活、流畅,从而探究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例如,现有天平(带砝码),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足量的水,小刀,刻度尺,细线,土豆。请你从上述器材中分别选出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三种测定土豆密度的方法,并完成下表。要求所选器材必须是你所采取的方法中要用到的,即用你所选器材测出相关物理量,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土豆密度的表达方式。答题方法较多,方法一:根据公式ρ= m/v ,可以考虑直接用天平测出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以得出土豆的密度,实际做时还要考虑用小刀切下一块来才好量;方法二: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可否不用量筒来测体积,用小刀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边长,再算出体积;方法三: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土豆的重力后就可以算出质量,再考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f浮=g-f示),然后利用公式f浮=ρ水gv排算出体积,就可以得出密度ρ=m/v。开放性题目的教学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仅可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接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如:(1)汽车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象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镜能把放在其焦点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增强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在讲授“大气压”时,可以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盖住并倒放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没有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位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到有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可以在扬声器上放几个用彩色做的小球,扬声器不发声时,彩色球不跳动,扬声器发声时,小彩球就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演示,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出大批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国安:《中学物理课程研究》,上海百家出版社,1999
  [2]宓子宏:《物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适时分组,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应把握好分组的时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从表面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乐学”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可以通过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学”,挖掘使学生“乐学”的学科潜力,使学生“爱学”,开放教学过程,自主建构,使学生“会学” 等等措施和办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创造。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乐学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抛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重构新课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立适应于和谐乐学的新课堂形态的
所谓考试目标是指考试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湖南省近几年将高中生物会考考试目 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四个层次。本文试图用有关例题来对各自目标层次作简单说明。  1.识记 指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和回忆。如生物体的结构名称,组成成分,含量等。识记水平的试题使用, 材料是书上现成的或学习过的“旧材料”。  〔例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是( ) A.离子 B.原子 C.
【摘要】纵览小学科学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小学科学,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呢?本文就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型教学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此,社会和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小学科学课程正在不断地受到重视,进行改革和完善。尽管如此,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小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们应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出了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
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对教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宁波现有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扩大供给,不仅事关老年群体享受教育服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一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概括和综合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所用的教材和新授课时所用的教材是相同的,但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与接受新教材时相比却有很大的区别。在心授课时,学生在感受和理解新教材中所遇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全新的,好奇心较强;而在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内容学生已初步理解但又遗忘,还有些内容已初步掌握。因此,复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