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结构类操作课程,是造型设计课程与工艺技术课程之间的桥梁。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大纲的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分析了其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为提高立体裁剪课程的实施效果、培养高专业水平的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立体裁剪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裁剪方式以平面裁剪为主,虽然快捷方便,但在服装创意造型上却有局限,而立体裁剪恰好能与平面裁剪在造型方式上互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立体裁剪课程被引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目前已成为高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立体裁剪课程涉及服装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系统的衔接,并贯穿于造型实践、结构调整、服装制作等设计创作环节。
  服装是根据人体表面特征塑造的空间形态,立体裁剪是塑造服装空间结构最直观的方式。但人体结构特征与动态颇为复杂,对于缺乏实战经验的学生来说,用平面制版的方式进行裁剪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平面裁剪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二维平面的纸样上推想三维立体的服装成型效果。而立体裁剪则是将面料放置于人体模型之上,依据人体的形态及服装造型设想,将平面的面料裁剪为立体的服装。
  由此可见,非常规性的服装利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设计裁剪,是最直观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服装造型中围度的空间量感、省道的设定转移、局部的工艺处理所需要的塑造调节,都可以直接通过具象造型进行观察与判断,通过不断调整服装的形态塑造美感,直至达到最佳状态。通过不同的立体裁剪手法的使用,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从面料形成的悬垂空间、缠绕堆积、褶皱排列等自然形态即兴创作,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课程的学习研究,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在裁剪过程中,服装款式空间变化的造型技巧和表现状态,从而进一步了解服装构成的基本原理,进而更好地完成服装的造型设计。另外,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立体裁剪基本原理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实践学习。在传统立体裁剪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示范将立体裁剪的操作与技法信息演示给学生。在课程实践模块的教授中,课程内容多局限于造型技法单一的服装实践创作。由于学生对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缺乏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交叉关系。而且传统的立体裁剪课程多采用“灌输式”教学,长时间的灌输会使学生厌倦过多的知识点,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二)实践教学受时间、空间的影响
  目前高校服装专业班级平均人数约为30人,在立体裁剪课程的实践教授过程中,教师会进行操作示范,因学生在教室中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实时示范信息的观察与接受效果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在实践任务的操作训练中的效果差距较大,甚至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多次的授课才能勉强掌握。这样的上课方式,既加大了教师的作业量,也使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实践任务,只能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当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却无法自主解决,只能等到下一次授课才能得到答疑。这样的教学现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操作技法的理解和消化,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三)教材建设不完善
  在当前教学大纲要求下的立体裁剪课程教材,更新周期较长,流行服装款式和新技术的内容较少,也就是说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并不完善,实践部分未给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学生缺乏相关具有指引性的实践纲要材料,学习就很难抓住重点,不能很好地构建系统化的专业理论与标准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局限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学生新的学习要求。因此,立体裁剪的教学应由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学习,转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实际教学情况将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作为目标,在教学环节强化课堂互动,从而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难度。细化学生对实践作品点评分析的内容,全方位评价学生的作品,能使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 结合评价对作品提升与创新。
  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现代化的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实践与理论环节的比重,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项目的实施。立体裁剪课程的实践内容,应结合新技术手段与服装流行趋势,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人体结构、面料性能、服装造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完成创意服装的造型设计。
  (二)运用现代化网络课程平台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都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给立体裁剪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在进行立体裁剪课程的实践示范教学时,应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立体裁剪课程的实践部分录制成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网络速成课程”,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和剪辑,从而解决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教师来说,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参考资料、作业展示、习题作业、辅导答疑、课后反馈等相关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及时性,避免了针对不同学生需要反复演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开展网络课程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不仅能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学习来强化和巩固知识,还能检查和填补所学知识的空缺。因此,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建设实践型课程教材
  为了满足现代化立体裁剪课程建设的需要、明确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操作标准、完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体系,应针对立体裁剪课程的实际操作独立编撰一系列的指导性教材,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法密切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设置新型考核评价标准
  教师应在已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性质合理设置课程的考核,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进行综合评价,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内容。在设置理论测评标准时,需加大主观设计的评分占比,重点考核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在设置实践测评标准时,应在考核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型设计的评分占比,鼓励学生对款式造型设计自主创新。这种形式的评估,能使学生将设计的创新性思维与立体裁剪的操作技巧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设计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资源里,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教学展示、教学竞赛、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在实际教学阶段,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以竞赛的方式促进教学,以此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课程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联系,将科研项目及企业的设计模式带入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就業质量。
  三、结语
  新时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型课程教材、设置新型考核评价标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与综合素质。
  培养高水准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国正处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高校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我国服装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者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堂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文概述了文化品格的内涵及基于文化品格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则。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九年级Unit3SectionBReading“Couldyou please…?”的阅读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儿童具有独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应该加入到学生的队伍之中,跟学生一起玩科学.”这就跟我们提出的科学探究要有“儿童味道”的观点相一致.我们在科学探
写作就是未来,在谭老师的作文课上,愿你写出自我,写出创意,写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不少爱写作的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想成为作家,不少父母也期待孩子成为作家。这些年我遇到很多父母,他们带着孩子参加北京的各种文学夏令营和冬令营,参加各种文学写作比赛和作文竞赛,甚至不惜代价找名家来辅导孩子的写作。家长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对语文有兴趣、对写作有兴趣,作为父母,他们想尽
期刊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教学这类课文应发挥节选的“引子”作用,以篇带本,以本顾篇,让整本书阅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期刊
一声春雷,揭开了春的序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感受文字里的春意盎然。  一年级  统编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  《春晓》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春天就是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来到黄师塔前,春暖人易倦,便倚着微风小憩,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桃花。“开无主”写出桃花盛开得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可爱深红爱浅红”,叠用“爱”字,爱这爱那
期刊
作为一种常见课型,练习课不仅要巩固知识、习得方法,更承载着提升思维、生成智慧的目标.特级教师华应龙在“化错教育2019年度峰会”上执教的“买比萨的故事——圆面积的练习
期刊
近年来,谈统编语文教科书必绕不开语文要素.那么,何为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这是语文教师要求证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把握好语文要素的“定性、定位、定向、定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不仅注重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更关注知识的系统与联系.“先行组织者”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关注学生原有经验,注重知识的“类比同化”,充分凸显课程
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想确保实际复习效率和质量达到理想状态,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作为重要的知识点梳理工具,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程中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单维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多重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以及探究性数学问题复习中都可以发挥强大作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形成清晰的认知,基于此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程教学效果。
概念作为初中生物具体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常对学生学习和探究相关生物知识有着重要作用,概念知识相对抽象、死板且枯燥,这就导致生物概念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问题作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