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结合 相得益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hu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就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关系做出过论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是第二性的……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舍本抓末,饮水忘源,应当兼顾并重。”从这段论述中,不难看出口语交际与作文的关系,口语交际是语言的口头表达,习作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个不平行的语言系统。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各学段均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是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说,再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语言进行加工、创造,再把体会、感受写下来,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教学时,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只有会说,方能写好。因此,做好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有效揉合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清关系。巧妙揉合
  口语交际与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智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目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也越来越趋向于两者的统一教学,但又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区分,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还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什么是习作?习作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口语交际”与“习作”都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不同的是口语交际是用语言来表达,而习作是用文字来表达的。所以说,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要关注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精辟地道出了新课程标准下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揉合关系。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习作的基本方法。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口语化的形式清楚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清楚地表达,用文字记录到纸上,这就顺理成章地牵引到习作中来了。作为低年级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把口语化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记录下来就行;然后随着学生年级段的不断升高,对知识的积累也慢慢增加以及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再慢慢地运用到习作中,真正实现习作“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体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从说到写,说写结合
  儿童发展规律表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强于书面表达能力。实施“从说到写,说写结合”的揉合方法,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效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打破了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革,将低年级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写话内容为我想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中年级更是创新地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进行揉合,如三年级上学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在八个单元中,有五个单元的内容是相似或完全相同的,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进行了揉合。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启发学生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把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对谁的发现感兴趣,也跟他交流交流。因为有了口语交际作基础,习作课上教师只要引导将日记重点放在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上,那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述。经过口语交际课,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互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出来。教师此时只要告诉学生怎样组织材料,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就行,那学生还会怕写作文吗?其实,这样既减少了习作指导课上的指导时间(由以往的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指导1课时,写1课时,抄、修改1课时共4课时缩减为3课时),又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口语交际课上畅所欲言,在习作课上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后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真正实现习作“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体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质,体现写作教学新理念的核心。
  三、丰富内容。指导练写
  小学生口头说说不费事,可一说习作,就满腹话儿道不出。美国一项实验表明:儿童初期学写作,通常是把想说的话先喃喃自语一遍,然后才在纸上写下来。苏联专家相类似的研究也证实:儿童写作,特别需要借助口说。如果不让他们动嘴说,就是勉强写下来,也是错误甚多。所以自由说是引导自由写的必然阶梯,快乐说是快乐写的精神底座。如让学生介绍自己最为熟悉的房间时,大部分学生介绍次序凌乱,有特色的部分不懂得恰如其分地描述。如果在写之前让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让他们把自己房间的摆设介绍给同学听,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学生下笔时就条理清晰,病句减少,该写与不该写的尺度把握得很准了。可见,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除了常规的口语交际训练外,还应加入与习作成文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训练。比如得当选材、遣词造句、清晰表述等。所以说在习作前,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积极表达的前提下把话说通顺、把内容说具体。如果学生表达中出现用词不当、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顺畅等不规范、不清楚的地方,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应加以点评强调,以引起注意。这样,就会减少习作中不规范语言的出现,自然就把话写精彩、把内容写丰富了。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时,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训练,该单元的主题是“喜欢的动物”,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高傲的,老舍笔下的猫是古怪和可爱的。在作家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提问学生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口语交际环节通过竞猜拓思,激发兴趣。教师说明:我们来做“一人叙述,一人猜”的游戏。用两三句话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让大家猜是哪种小动物?明确口语交际要求后,要求学生自由阅读第78页“口语交际·习作”,说说获得哪些有用信息?教师点拨,出示“口语交际目标”:学生分组交际喜欢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分一组,交流动物的特点。而后汇报评议,推荐代表汇报,学生评价主要是看动物的特点。而后习作:学生拿出笔把你说的写下来吧!注意:能用上前面积累的词句,写出自己的特点;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自由习作,展示赏评,修改习作,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通了习作题材,理清了自己的写作思路。水到渠成,习作自然就不至于无话可写了。
  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文字是语言的精髓,它们都是人类思想的凝聚。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丰富习作内容,说写结合,相得益彰。学生必将在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获得长足的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两年来,本课题组本着“促进内涵发展,增值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以余江区第一小学西校区为试点,积极推行“品雅言经典,做儒雅少年”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课题组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所作的探索:千古华篇——最是书香能致远;吟、诵、书、演——等闲识得东风面;幼竹拔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键词:浓郁的书香创新活动形式 体验快乐 收获成功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这首诗中这样说道:有一
诗歌抒写心灵,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的形式上。所以,诗歌教学必然有着她独特的一面,她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音韵、节奏、意象、情境、联想、想象、语言、情趣等方面,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鉴赏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美。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材中每一年级都编入了几首现代诗,选入教材的
[摘要]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思想也是开阔的。因此,一个人要多读书,并且要从小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好习惯。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 教学实践  很多时候,“读书人”就是学生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读书,寒窗学子十年苦读,为的是考取功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在那个年代,科举制是平民百姓走上仕途的重要途径,学富五车
【摘要】“五尚”是指尚善、尚学、尚新、尚真、尚美。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尚课程”体系。本文围绕如何构建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实践操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试图找寻一条真正适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课程之路。  【关键词】设计哲学 结构体系 实践密码  如何“使儿童站在课程的最中央”,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常州市
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文章在内容上虽然没有大的联系,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师如果明确了文本的教学目标,就能清晰地找到传授知识与能力训练结合的地方,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思维王国,习得知识,习得方法,习得运用。本文结合《春联》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收获习得精彩的过程。  一、习得知识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知识的积累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四基”的提出,数学活动经验成为课改的核心词之一而被广为关注。如何让孩子在一节朴素的家常课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何以课堂为阵地进行新课改?我进行了一次探索。  我选取的是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认数》这个单元24~26页的教学内容,课题原本应为《比较数的大小》,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我将课题改成了《有趣的数学课》。  整节课的新授部分在一个游戏情境中展开,所需的教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古诗教学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改进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各有建树、光照千古的诗人。从上古時代的民歌、民谣到
笔者从教数年,岗位变动数次,但一直主动要求担任美术学科的教学,也总会抽时间去参加各种美术教研活动,留意时下的课堂教学动态。之前的一堂优质课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W老师凭借一副清脆甜润的喉咙,颇具亲和力,一上课就拉近了师生距离,偶尔俏皮卖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整堂课下来让听课老师感觉毫无做作之感,就凭这一点想必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欣赏W老师的教学之余,也让我想起了早些年的两次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出的课时学案,能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理清思路,便于学生在自学和课堂教学时使用。同时学案还为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便于学生加深对所学
随着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合唱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以及社会团体的喜爱,全国各地不论是成人合唱团还是童声合唱团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两年,“创意合唱”“最美和声”等电视综艺节目也都呈现了合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我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成功举办,使合唱越来越被关注、普及,合唱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了。  教育部制定的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