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古诗教学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改进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各有建树、光照千古的诗人。从上古時代的民歌、民谣到五四以前的五言、七言等,无不彰显出中国诗歌强大的生命力。成千上万的古诗词在历史长河中搏浪,或诉说美丽传神的动人故事,或展现清淡雅洁的田园风光,或满载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或饱含肝肠寸断的思乡之隋。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之一,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传承文化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小学古诗教学紧跟新课程理念,推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善了课堂严肃紧张的氛围,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我国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正逐渐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培养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当今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从真正理解、接受到付诸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传统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大纲的统领下,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按照一种呆板、固定的教学模式,将古诗的诵读、明义、悟情完全割裂开来,并且过于注重古诗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轻视对古诗意象与意境的品味,忽视古诗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古诗教学逐渐偏离轨道,变得沉闷无趣,学生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窄。当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诗境难入——教学目标机械分割
要搞好古诗教学,充分发挥古诗教学的功能,首先要明确古诗教学的目标。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综合性目标,教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所制定目标的层次性、具体性和准确性,有机融合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读、写、背、悟的整体学习中步入诗境,体悟诗情。古诗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学生不入诗境便无以解诗悟情。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机械地分割三维目标,很难引领学生入境人情,达不到“诗我同一”的境界,因而也阻碍了古诗教学功能的发挥。
(二)诗味难寻——教学内容重心偏移
一首古诗的教学点有很多,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依据不同类别的古诗,抓住诗眼,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古诗教学内容设计随意,或过于详细,或过于精简,使古诗课堂失去了诗味。此外,古诗教学内容择取不当,也使得教学重心偏离。将课外资源引入古诗课堂的确对教学有帮助,但需要控制在一个“度”内,否则,课外资源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古诗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诗情难悟——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诗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及学生实际情况等,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然而,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使教师很难静下心思考怎样选择以学辅教、多法并用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选择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甚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再有些教师则恰恰相反,为了让学生融人诗境、感悟诗情,绞尽脑汁地设计了过于花哨烦琐的教学方法,破坏了古诗的原意,使得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诗情没悟出,反而弄得更加不知所云了。一节古诗课所用的教学方法太多,教学形式过于烦琐,就会分散学生学习古诗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四)诗意难品——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正确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对以后的教与学起到促进和不断完善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而现今的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还有学生、领导,甚至家长。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则要兼顾学习的效度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但是,现今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呈现出两种倾向:或过于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或过于轻视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教师还是习惯地依据学生对古诗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就使得古诗难以传承文化,沦为功利性的工具。
二、小学古诗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为了应对当今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发挥古诗教学的功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能,教师必须探寻一些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以改善现状。
(一)趣味吟诵,入情入境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千法万法,读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大法。”诵读尤其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丰富的情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诵读古诗时,要注意变换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趣味诵读中快乐地学习古诗。
1.多样诵读法。朗朗出声诵读法——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富有感情;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读出古诗的回环曲折之美;欣赏诵读法——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诗文的过程,积极想象,逐渐读出诗文的韵味;“不求甚解”诵读法——知半解地诵读古诗,只求熟读记牢。
2.情境诵读法。情境诵读法实质是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的合体。运用情境教学,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接去观察、体验、感知和思考,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对古诗加以诵读,必能提高古诗学习的效果。
3.表演朗读法。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除了声情并茂地范读,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指导,教会他们带着不同的感情,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不同的古诗,必要时可配上适当的动作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二)设疑启思,多元解读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向及个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古诗教学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听到古诗就头疼,对古诗教学的恐惧是他们学习古诗最大的心理障碍,这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对他们古诗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但是,制约古诗教学最大的因素要数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成形,只能定格在对古诗表层意思的理解,所以,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初步感知、初步体验为主。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就要求整体把握古诗——“精读细解知内容,展开想象品情感,领会意境悟思想”。教师要抓住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巧妙地设疑启思,利用对古诗的再加工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秉承“用教材教”的理念,多元解读古诗。
(三)品词析句,学会审美
每一首古诗都含蓄隽永,内涵丰富。解诗悟情需要学生通过眼看、耳闻、手触,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抓住诗眼,把握意象,发挥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凝练美和音韵美。
1.意境美。在古诗教学中,应借助图文或多媒体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整体把握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凝练美。可引导学生品词析字句,对古诗的关键字词进行替换比较训练,感受古诗的精妙与凝练,学会凝练地表达,并应用于习作当中。
3.音韵美。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揣摩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婉转动听的诗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吟唱古诗,加深对古诗情感的体验。
(四)巧妙迁移,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除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也重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按“课前收集、课堂交流、课后延伸”的步骤,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还要让学生巧妙迁移,令古诗教学渗入生活领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帮助低年级学生积累鲜明生动的古诗意象等素材,为中、高年级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扩写、改写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扩写、改写的过程中对古诗进行二次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古诗。对于描景状物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古诗内容的感知用图画展现出来,最好是让学生能在学完古诗后把古诗的中心意象描摹出来,深刻领悟古诗的思想内涵。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着手设置教学目标,使古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新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各有建树、光照千古的诗人。从上古時代的民歌、民谣到五四以前的五言、七言等,无不彰显出中国诗歌强大的生命力。成千上万的古诗词在历史长河中搏浪,或诉说美丽传神的动人故事,或展现清淡雅洁的田园风光,或满载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或饱含肝肠寸断的思乡之隋。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之一,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传承文化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小学古诗教学紧跟新课程理念,推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善了课堂严肃紧张的氛围,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我国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正逐渐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培养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当今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从真正理解、接受到付诸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传统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大纲的统领下,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按照一种呆板、固定的教学模式,将古诗的诵读、明义、悟情完全割裂开来,并且过于注重古诗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轻视对古诗意象与意境的品味,忽视古诗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古诗教学逐渐偏离轨道,变得沉闷无趣,学生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窄。当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诗境难入——教学目标机械分割
要搞好古诗教学,充分发挥古诗教学的功能,首先要明确古诗教学的目标。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综合性目标,教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所制定目标的层次性、具体性和准确性,有机融合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读、写、背、悟的整体学习中步入诗境,体悟诗情。古诗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学生不入诗境便无以解诗悟情。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机械地分割三维目标,很难引领学生入境人情,达不到“诗我同一”的境界,因而也阻碍了古诗教学功能的发挥。
(二)诗味难寻——教学内容重心偏移
一首古诗的教学点有很多,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依据不同类别的古诗,抓住诗眼,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古诗教学内容设计随意,或过于详细,或过于精简,使古诗课堂失去了诗味。此外,古诗教学内容择取不当,也使得教学重心偏离。将课外资源引入古诗课堂的确对教学有帮助,但需要控制在一个“度”内,否则,课外资源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古诗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诗情难悟——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诗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及学生实际情况等,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然而,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使教师很难静下心思考怎样选择以学辅教、多法并用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选择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甚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再有些教师则恰恰相反,为了让学生融人诗境、感悟诗情,绞尽脑汁地设计了过于花哨烦琐的教学方法,破坏了古诗的原意,使得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诗情没悟出,反而弄得更加不知所云了。一节古诗课所用的教学方法太多,教学形式过于烦琐,就会分散学生学习古诗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四)诗意难品——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正确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对以后的教与学起到促进和不断完善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而现今的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还有学生、领导,甚至家长。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则要兼顾学习的效度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但是,现今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呈现出两种倾向:或过于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或过于轻视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教师还是习惯地依据学生对古诗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就使得古诗难以传承文化,沦为功利性的工具。
二、小学古诗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为了应对当今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发挥古诗教学的功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能,教师必须探寻一些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以改善现状。
(一)趣味吟诵,入情入境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千法万法,读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大法。”诵读尤其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丰富的情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诵读古诗时,要注意变换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趣味诵读中快乐地学习古诗。
1.多样诵读法。朗朗出声诵读法——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富有感情;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读出古诗的回环曲折之美;欣赏诵读法——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诗文的过程,积极想象,逐渐读出诗文的韵味;“不求甚解”诵读法——知半解地诵读古诗,只求熟读记牢。
2.情境诵读法。情境诵读法实质是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的合体。运用情境教学,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接去观察、体验、感知和思考,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对古诗加以诵读,必能提高古诗学习的效果。
3.表演朗读法。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除了声情并茂地范读,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指导,教会他们带着不同的感情,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不同的古诗,必要时可配上适当的动作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二)设疑启思,多元解读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向及个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古诗教学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听到古诗就头疼,对古诗教学的恐惧是他们学习古诗最大的心理障碍,这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对他们古诗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但是,制约古诗教学最大的因素要数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成形,只能定格在对古诗表层意思的理解,所以,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初步感知、初步体验为主。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就要求整体把握古诗——“精读细解知内容,展开想象品情感,领会意境悟思想”。教师要抓住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巧妙地设疑启思,利用对古诗的再加工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秉承“用教材教”的理念,多元解读古诗。
(三)品词析句,学会审美
每一首古诗都含蓄隽永,内涵丰富。解诗悟情需要学生通过眼看、耳闻、手触,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抓住诗眼,把握意象,发挥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凝练美和音韵美。
1.意境美。在古诗教学中,应借助图文或多媒体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整体把握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凝练美。可引导学生品词析字句,对古诗的关键字词进行替换比较训练,感受古诗的精妙与凝练,学会凝练地表达,并应用于习作当中。
3.音韵美。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揣摩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婉转动听的诗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吟唱古诗,加深对古诗情感的体验。
(四)巧妙迁移,学以致用
古诗教学除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也重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按“课前收集、课堂交流、课后延伸”的步骤,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还要让学生巧妙迁移,令古诗教学渗入生活领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在古诗教学时,要注意帮助低年级学生积累鲜明生动的古诗意象等素材,为中、高年级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扩写、改写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扩写、改写的过程中对古诗进行二次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古诗。对于描景状物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古诗内容的感知用图画展现出来,最好是让学生能在学完古诗后把古诗的中心意象描摹出来,深刻领悟古诗的思想内涵。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着手设置教学目标,使古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新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