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成效与启示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罗甸县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成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经验与启示,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高产创建;成效;配套技术;贵州罗甸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68-02
  玉米是罗甸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7万hm2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2.17%;总产量4.72万t左右,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2.13%,玉米生产对确保罗甸县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通过配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能迅速提高玉米单产,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使罗甸县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上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2013年在项目区上产量突破12 t/hm2大关,为罗甸县玉米高产栽培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实施成效明显
  1.1 示范规模超额完成
  2010年罗甸县开始作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到2015年连续6年累计实施4 261.3 hm2,超计划261.3 hm2,超计划幅度6.53%,示范带动全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逾1.3万hm2。项目在罗甸木引镇和董王乡实施,涉及47个村次,11 501户次,53 012人次。
  1.2 单产实现突破
  6年来项目加权平均产量为10 091.1 kg/hm2,比同类生态型非项目区常规栽培,增产3 596.4 kg/hm2,增幅55.37%,新增总产15 325.2 t。2013年验收木引乡纳猛村农户梁称伦示范地,种植面积0.13 hm2,种植品种为中单808,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密度67 080株/hm2。实测面积72.87 m2,验收产量达12 748.65 kg/hm2,实现了罗甸产量突破12 t/hm2大关。
  1.3 经济效益显著
  与非项目区常规栽培相比,新增产值为9 494.5元/hm2,新增总产值为4 045.88万元,新增投入2 578.65元/hm2,新增净产值为6 915.9元/hm2,新增总净产值为2947.05万元。对照单位生产费与单位产值比为1∶1.74,项目区单位生产费与单位产值比为1∶2.14,投产比比对照高0.4。项目区单位新增费用与单位新增产值比为1∶3.68。按照最新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经济效益计算,新增纯收益6 915.75元/hm2,新增总纯收益2 946.99万元,6年累计推广费为56.592 4元,总经济效益2 006.30万元,年经济效益334.38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18元/元,经济效益显著。
  1.4 社会效益良好
  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实施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总量,仅这一项目为项目区带来人均增粮289.09 kg,人均新增纯收入555.92元。项目实施,一方面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投入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有效助民增收,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1.5 生态效益明显
  由于项目实施中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效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而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解决粮食需求与耕地资源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大力推广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减少人类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垦,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在项目实施中,由于采用合理的施肥配方、施用方法以及在施用农药上采取合理的施用时间及科学地选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品安全。
  1.6 技术效益明显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培训和锻炼了农技干部,提高了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支玉米专家队伍。二是进一步摸清了罗甸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规律,集成了玉米整套高产创建技术模式;项目区通过采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及试验示范,筛选适合罗甸种植的玉米耐密品种黔兴201、织金3号、顺单6号、中单808等,前几年在罗甸虽有种植,但面积不大,而且大都为分散种植。项目实施后,通过高密度种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等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示范效果显著,与项目区常年常规玉米栽培技术相比,一般增产3 750~4 500 kg/hm2。三是培养了一批农民科学种田能手,使示范区广大农户对高产栽培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改变了传统栽培观念,开始自觉接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的实施,为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为罗甸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奠定了基础。
  2 采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统一选用高产、抗病、耐密玉米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连片种植,几年来先后示范推广黔兴201、织金3号、顺单6号、中单808等优良品种。
  2.2 适时统一播种育苗
  经过多年气象观测,罗甸3月下旬气温已能稳定通过10~12 ℃,此时为玉米适宜播种期。播种的具体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以保证出苗整齐、发苗早、长势旺[1]。
  2.3 统一实行玉米营养球(块、盘)育苗
  重点搞好营养土的配制,罗甸主要以“11522”配方为主,一般每1 hm2本田苗床(225 m2)用过筛细土7 500 kg、过筛细优质腐熟农家肥7 500 kg、清粪水37.5 t、普钙150 kg、锌肥15 kg,并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拌匀后,提前10 d左右堆沤发酵后再制成营养块、营养球或装营养盘。营养块制成5 cm×5 cm×5 cm;营养球制成高8~10 cm、直径6~7 cm的球,达到体大球肥;营养盘育苗选用50孔的塑料软盘,先将育苗盘置放于事先整好的苗床内,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铺入软盘孔内,放至3/4时,选择完好的种子按每穴1粒轻放在营养土上,检查不多放、不漏放后,用噴壶淋透水,之后湿润营养土盖种直到装满为止,用土把营养盘四周封住,盖上膜即可。每个营养块(球、盘)严格实行单粒播种[2-3]。   2.4 统一单株定向移栽
  全面实行单株定向适龄分级移栽,以2叶1心至3叶1心为标准苗移栽。如遇高温干旱气候,一是在移栽前1 d傍晚,在苗床中浇足水,第2天带土移栽。二是采取早晚移栽,及时浇灌定根水,以减轻干旱危害。移栽后2~3 d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栽。对移栽后苗势弱的植株早施提苗肥,促进幼苗长势一致,降低株高差异,提高全田产量。
  2.5 统一种植密度和拉绳打点定距移栽
  耐密型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移栽规格為(80 40)/5×25 cm;为确保密度达到要求,移栽时,实行拉绳打点等距离移栽,结合垄作栽培和大小行种植[4]。
  2.6 统一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有机无机结合、平衡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苗肥、中攻穗肥、后补粒肥”的施肥原则,运用目标产量法,通过测土合理确定施肥量,推荐使用玉米专用肥。底肥:施腐熟有机肥22.5 t/hm2、45%三元复合肥600 kg/hm2、60%氯化钾300 kg/hm2。于移栽前6~10 d(或当天)开沟施入10~15 cm耕层中并覆上土。苗肥:在玉米苗在6~7片全展叶施用,可偏施提小苗赶大苗,追弱苗变壮苗,追施尿素150 kg/hm2,结合中耕化学除草。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2~13片全展叶,可见16~18片叶),于玉米行间挖窝深施(10 cm处),并结合培土施好穗肥,用尿素300 kg/hm2追肥。粒肥:果穗吐丝时,发现脱肥早衰地块可酌施少数粒肥。视苗情用尿素45~75 kg/hm2深施,或者用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 g/hm2,加尿素7.5 kg/hm2对水进行叶面喷施[5-6]。
  3 经验与启示
  项目区采取的高产栽培技术与广大农户常规栽培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栽培技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使各项栽培技术更加精细,更能发挥增产潜力,在新制定的栽培技术中,与原有的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技术要更先进,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推广耐密植品种
  常规栽培技术中所选用的品种多为平展型品种,种植水平较好的种植密度也只在4.20万~4.65万株/hm2,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时,由于密度不能加大,一般产量在7 500 kg/hm2左右,高产的也仅在9 000 kg/hm2左右。采用超高产栽培时,产量上升幅度不大,很难达到10 800 kg/hm2。项目区推广种植耐密型品种,大大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使项目区产量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
  3.2 提高种植密度
  作物种植密度是作物栽培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制定和实施的栽培技术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措施。罗甸县广大农户长期以来,种植的密度一般在4.20万~4.65万株/hm2,项目区要达到10 800 kg/hm2的目标单产,这样的密度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项目区耐密品种种植密度都在6.0万~7.5万株/hm2,其中以6.75万株/hm2左右为多,平展型品种密度都在5.4万~5.7万株/hm2,其中以5.625万株/hm2左右为多。因此,项目区产量大幅度得到提高,与合理增加密度这项技术是分不开的。
  3.3 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
  罗甸广大农户在玉米施肥上多施化肥、少施农家肥、偏施氮肥、轻施磷肥、不施钾肥,同时在施用时,前重后轻,基本不施粒肥,而且肥料配比不合理。在项目区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使广大农户在施肥上做到施肥量、施肥时期和营养元素的精确定量,为项目区玉米获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改直播为营养土育苗移栽
  罗甸除早熟鲜糯玉米种植区100%为营养土育苗移栽外,其他区域只是分散零星进行玉米营养土育苗移栽,造成用种量在45 kg/hm2左右,且种后缺窝少苗,一般年份缺苗在10%以上,严重年份一些地块缺苗率达30%~40%,补种、补苗后生长也不整齐,影响产量。项目区全部采用营养土育苗移栽,管理集中,幼苗匀称粗壮,移栽时将大、小苗分别栽,分类管理,缺苗、缺窝很少,收获时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增产效果明显,可增收玉米1 500 kg/hm2左右,且大田用种量从37.5~45.0 kg/hm2下降为22.5 kg/hm2,节本增效明显。
  4 参考文献
  [1] 冯国良,刘福虎.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12):1322-1325.
  [2] 丁仕雄,冉庆文,田元.2015年玉米高产创建不同密度试验[J].农技服务,2016(1):97.
  [3] 李少昆,王克如,肖春华,等.新疆玉米高产创建研究与实践[J].新疆农垦科技,2010(4):13-15.
  [4] 曹琪,陆顺生,董云飞,等.玉米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2):11-12.
  [5] 杨明春,谢德忠,谢明娟.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探讨[J].云南农业,2011(2):9-10.
  [6] 夏桂清,白永明.建水县玉米高产创建采取的措施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2013(4): 64.
其他文献
摘要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以及抗逆性的检测,可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年对承担区域试验过程熟悉掌握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科学梳理,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小麦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区域试验;工作做法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48-02  Abstract The wheat va
摘要 结合苍溪县文昌镇现状,分析了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农村宅基地登记和发证的对策,以期为四川省农村宅基地登记和发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对策;四川苍溪;文昌镇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44-02  四川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始于2010年。到2012年,四川省
摘要 为了解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气象局1956—2010年≥10 ℃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资料,分析近55年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10 ℃初日呈弱提前趋势,≥10 ℃终日以1.75 d/10年的速率显著延后,≥10 ℃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显著增多,≥10 ℃活动积温以58.4 ℃
摘要 美奇是周口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以其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优秀表现,在推广区域深受农业专家的信赖和种植户的欢迎,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品种特征特性,以及主要推广、栽培技术措施,总结了推广效果。  关键词 樱桃番茄;美奇;特征特性;推广措施;推广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96-02  Abstract
摘要 近年来,由于技术、资金、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民营科技企业面临多重障碍,企业家们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要素。该文以陕西汉中春雨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创新性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为涉农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涉农企业;创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3;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346-02 
摘要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洛克沙胂经由畜禽粪便进入环境,产生潜在的砷污染。自然环境中,降雨变化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导致土壤含水率时刻发生变化,从而对洛克沙胂的生物转化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自然界中常见的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模型微生物,利用多孔介质石英砂作为模拟土壤的介质,研究洛克沙胂在不同含水率情形下的生物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含水
摘要 吉林省东部嘉都化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嘉都肥最佳施肥量为2 001.0 kg/hm2,玉米生产达到纯收入最大值,即获得10 791.6元/hm2,为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嘉都肥;施用量;产量;产值;吉林省东部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21-01  吉
摘要 介绍了报春花、香雪兰、倒挂金钟、旱金莲等4种常见温室草本花卉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和应用,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温室;草本花卉;形态特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12-01  笔者经过观察和实践,总结了报春花、香雪兰、倒挂金钟、旱金莲等4种温室草本花卉的繁殖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现将
摘要 选用6种药剂进行防治柑桔介壳虫(矢尖蚧、吹绵蚧)试验,结果表明: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施药2次)、40%速扑杀1 000倍液对柑桔矢尖蚧、吹绵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柑桔;矢尖蚧;吹绵蚧;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661.21;S48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
摘要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以咸宁市通山县新屋村为例分析了该地区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心理状态,总结了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贫困户;致贫原因;扶贫对策;湖北咸宁;黄沙镇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306-03  Abstract Precision Poverty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