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药剂对柑桔矢尖蚧及吹绵蚧防治效果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用6种药剂进行防治柑桔介壳虫(矢尖蚧、吹绵蚧)试验,结果表明: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施药2次)、40%速扑杀1 000倍液对柑桔矢尖蚧、吹绵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柑桔;矢尖蚧;吹绵蚧;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661.21;S48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08-02
  柑桔是封开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历年介壳虫发生比较严重。介壳虫是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变黄,影响开花结果,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使枝梢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对柑桔生产影响甚大[1-2]。为探索不同药剂对柑桔介壳虫的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6种药剂对柑桔介壳虫(矢尖蚧、吹绵蚧)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科学防治该害虫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封开县渔涝镇连花村黄亚爱果场,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pH值为5.7,果场面积约4 hm2,种植品种为砂糖桔,果树长势均匀,树龄5年,介壳虫4—8月发生较重。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10%吡虫啉、3%啶虫脒(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硝虫硫磷(四川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50%稻丰散(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湖南农大海达农化有限公司);40%速扑杀[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供试作物为砂糖桔;试验对象为矢尖蚧、吹绵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10%吡虫啉1 000倍液(A);3%啶虫脒1 000倍液(B);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C);50%稻丰散1 000倍液(D);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施药后5 d重复喷第2次)(E);40%速扑杀1 000倍液(F);空白对照(CK)。每个试验药剂处理区667 m2(种植密度825株/hm2),空白对照区面积66.7 m2,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选择在介壳虫2~3龄盛发期施药,施药时间为7月28日,施药时晴天,气温较高(温度为33 ℃),用药液量为2 475 kg/hm2(对照区以清水代替),使用机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均匀喷雾,以植株梢、叶片湿润为度。5 d后处理E喷第2次药。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33 ℃),施药后第5、第6天阴转小雨。施药前气温为26~32 ℃,施药后12 d平均温度为28 ℃。
  1.6 调查时间及方法
  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区矢尖蚧、吹绵蚧虫口密度。然后,分别在施药后3、7、15 d各调查1次枝梢和叶片上的介壳虫活虫数,分别在施药后7、15 d各调查1次果实上的介壳虫活虫数。
  枝梢和叶片上的介壳虫防治效果调查,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定株调查1株,在每株的东南西北中方向各选2~4条新梢,挂牌定点调查,分别记录矢尖蚧、吹绵蚧在施药前及施药后3、7、15 d活虫数[3-4]。
  果实上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调查,每处理区随机调查20个果实,于施药前及施药后7、15 d各调查1次,按下列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别记录矢尖蚧、吹绵蚧各危害级别的果数。
  果实上矢尖蚧、吹绵蚧危害分级标准[5-7]:0级为全果无虫及无虫害斑;1级为2头虫或虫害斑以下;3级为3~6头虫或虫害斑;5级为7~14头虫或虫害斑;7级为15~20头虫或虫害斑;9级为20头虫或虫害斑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枝梢叶片上介壳虫的防效
  由表1可知,处理C、D、E、F对柑桔梢叶上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3 d,分别为80.5%、88.2%、78.6%、83.6%;在施药后7 d,分别为87.8%、94.4%、93.0%、90.8%;在施药后15 d,分别为97.5%、96.8%、98.9%、94.8%。处理C、D、E、F对柑桔梢叶上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3、7、15 d调查,防效逐渐升高,达到78.6%~98.9%,明显高于处理A、B的同期防效。
  由表2可知,处理C、D、E、F对柑桔梢叶上吹绵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3 d,分别为71.4%、66.7%、73.7%、60.0%;在施药后7 d,分别为85.7%、66.7%、89.5%、70.0%;在施药后15 d,分别为93.7%、80.2%、95.3%、91.1%。处理C、D、E、F对柑桔梢叶上吹绵蚧的防治效果,也存在与防治吹绵蚧效果相似的特点,施药后3、7、15 d的防治效果逐渐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处理A、B的同期防效。
  2.2 对果实上介壳虫的防效
  由表3可知,各处理对柑桔果实上矢尖蚧的防治,施药后7 d处理 C、E、F的效果在71.5%~90.1%;施药后15 d处理C、D、E、F效果高达92.2%~97.2%。各处理对柑桔果实上吹绵蚧的防治,施药后7 d,处理C、D、E、F的效果在75.3%~89.7%;施药后15 d,处理C、D、E、F效果高达83.5%~95.6%。
  2.3 对作物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调查,各处理对柑桔枝梢、叶片和果实安全无药害。
  3 结论与讨论
  经试验,供试的6种药剂防治柑桔枝梢叶片和果实上为害的矢尖蚧、吹绵蚧,效果较好的是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40%速扑杀1 000倍液,尤其是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施药2次),防治效果十分显著,施药后15 d防效最高,均达到95%以上。50%稻丰散1 000倍液则表现为,对柑桔枝梢叶片和果实上为害的矢尖蚧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96.8%、92.4%,对梢叶和果实上吹绵蚧防治效果只有80.2%、83.5%,效果略低。而10%吡虫啉1 000倍液和3%啶虫脒1 000倍液防治柑桔枝梢叶片和果实上为害的介壳虫效果均不超过82.4%,明显低于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40%速扑杀1 000倍药液的防治效果。使用30%硝虫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00倍液和40%速扑杀1 000倍液防治柑桔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药剂性能好,可溶性高,对果树不会引起药害,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对4—5月收花幼果期柑桔是否引起药害有待试验)。
  4 参考文献
  [1] 罗恒,周光萍.不同药剂防治柑桔矢尖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80.
  [2] 潘向阳,肖蔓洪,李子元,等.柑桔矢尖蚧发生与防治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116.
  [3] 冉春,雷慧德,李鸿筠,等.柑桔矢尖蚧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2(5):45-48.
  [4] 王洪祥,陈国庆,龚洁强,等.柑桔矢尖蚧生态学研究[J].生态学报,2002(12):2272-2277.
  [5] 王洪祥,陈国庆,郦卫弟,等.柑桔园矢尖蚧化学防治策略[J].植物保护学报,2001(1):67-72.
  [6] 王洪祥,龚洁强,陈国庆,等.柑桔矢尖蚧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3(2):26-30.
  [7] 伍福国,陈曦.柑桔矢尖蚧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2011(4):53-54.
  [8] 李鸿筠,刘浩强,姚廷山,等.应用日本方头甲控制柑桔矢尖蚧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3):24-26.
  [9] 张权炳,王雪生.两种果圣水剂对矢尖蚧和柑桔粉虱等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8,37(1):24.
  [10] 毛润乾,彭月珍,王海峰.环保型毒死蜱乳油的研发及其对柑桔矢尖蚧的药效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8,37(1):21-23.
  [11] 叶根成,刘甫祥.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防治柑桔矢尖蚧的田间试验初报[J].现代园艺,2012(21):60.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小麦品种中麦996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58 1)℃水浴处理的方法获得老化小麦种子,研究了PEG引发对小麦发芽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处理6 min的小麦种子,25%PEG和10%PEG处理时,可分别获得最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电导率则在25%PEG处理时最小;地上生物量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递增;MDA含量则在20%PEG处理时最低,POD活性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上述结果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设计的柑橘根部灌溉施肥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高、中、低位的柑橘根部土壤含水量,可以实现全自动的根部灌溉和施肥,同时具有手动灌溉模式,能够单独控制各块试验地的灌溉施肥。该系统采用控制面板和HMI实现控制,具有简单、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 PLC;柑橘根灌;灌溉施肥控制系统;设计;I/O分配;控制面板  中图分类号 S23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以及抗逆性的检测,可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年对承担区域试验过程熟悉掌握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科学梳理,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小麦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区域试验;工作做法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48-02  Abstract The wheat va
摘要 结合苍溪县文昌镇现状,分析了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农村宅基地登记和发证的对策,以期为四川省农村宅基地登记和发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对策;四川苍溪;文昌镇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44-02  四川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始于2010年。到2012年,四川省
摘要 为了解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气象局1956—2010年≥10 ℃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资料,分析近55年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10 ℃初日呈弱提前趋势,≥10 ℃终日以1.75 d/10年的速率显著延后,≥10 ℃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显著增多,≥10 ℃活动积温以58.4 ℃
摘要 美奇是周口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以其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优秀表现,在推广区域深受农业专家的信赖和种植户的欢迎,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品种特征特性,以及主要推广、栽培技术措施,总结了推广效果。  关键词 樱桃番茄;美奇;特征特性;推广措施;推广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96-02  Abstract
摘要 近年来,由于技术、资金、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民营科技企业面临多重障碍,企业家们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要素。该文以陕西汉中春雨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创新性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为涉农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涉农企业;创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3;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346-02 
摘要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洛克沙胂经由畜禽粪便进入环境,产生潜在的砷污染。自然环境中,降雨变化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导致土壤含水率时刻发生变化,从而对洛克沙胂的生物转化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自然界中常见的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模型微生物,利用多孔介质石英砂作为模拟土壤的介质,研究洛克沙胂在不同含水率情形下的生物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含水
摘要 吉林省东部嘉都化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嘉都肥最佳施肥量为2 001.0 kg/hm2,玉米生产达到纯收入最大值,即获得10 791.6元/hm2,为该区域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嘉都肥;施用量;产量;产值;吉林省东部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21-01  吉
摘要 介绍了报春花、香雪兰、倒挂金钟、旱金莲等4种常见温室草本花卉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和应用,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温室;草本花卉;形态特征;习性;繁殖技术;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12-01  笔者经过观察和实践,总结了报春花、香雪兰、倒挂金钟、旱金莲等4种温室草本花卉的繁殖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