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的光阴,成就了什么?是岁月积淀的从容不迫气质,还是生活练就出的铿锵玫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 “快速作文” “每日的课前3分钟”演讲,都是她的教学绝活。她开创的龙岗区新教师“田园式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了全国新教师的培训品牌;她组建了400多教师参与实验的“中小学语文高质量阅读”研究团队,编写出版了经全国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审定的训练教材《中小学语文高质量阅读训练教材》(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二年级)。她就是从教30年的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的项目主任李荣华。
从“心有不甘”到“甘之如饴”
李荣华出身在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那一身飒爽英姿的军装,女军人和女公安是她当初的理想职业,教师并非她最初的选择。然而事与愿违,高考录取通知却是一所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当时的李荣华为此难过了3天,哭着闹着不肯去报到。那时候,考上大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来讲,大学是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妈妈的眼泪,终于让她赶在开学前到大学报到。
只读了3个月文科的高考学生,凭借其数学成绩的独占鳌头的优势(满分100分的数学居然考了96分)考上大学的,而作为文科生的语文成绩竟然不及格。李荣华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记忆犹新,回忆起当时这个高考成绩,面对着大学的汉语专业,觉得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李荣华说:“我是那种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性格。语文成绩不理想,我就要下比别人多一倍、十倍的工夫。我明白笨鸟先飞的道理,更何况我不是笨鸟啊。”当其他同学在大街上和电影院三五成群的在欢笑游戏的时候,她却在图书馆和教室里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末,她的成绩已经排在了班里第七名,大学毕业时竟然以系里前几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她用那种不服输的努力,诠释了她的倔强。
从突破困惑到积淀升华
1983年,不满20岁的她被分配到了一所煤矿机械厂的子弟学校当老师。那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老师常常一身兼多职。李荣华曾试过同时担任初二语文课、初一历史课、小学四年级的生物课,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孩而言,不得不说是个大挑战,更有挑战性的是——她当上了以顽皮“闻名”全校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听说这个班在初一的时候就换了3个班主任,一个自动调走了,一个被学生气成胸膜炎住院,一个被学生推到水沟里摔断胯骨住院。到了初二的时候全班44名学生,直升上来的只有4人,其他学生都是留级的,有的留了5年,最大的学生其年龄只比当时的李荣华小2个月,全校教师的外号都是从这个班的学生口里叫出来的,谁对这个班都望而生畏。
当学校领导把这个班交给这位不知底细的年轻老师时,不少老师就指责领导欺生,欺负一个黄毛小丫头。而当时的李荣华还不知道深浅,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她说:“当时也没多想,既然接受了,我就动脑筋,使劲浑身解数,努力让学生爱上我的课堂。”
没有多久,她就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虽然在她的课堂里给她面子,但是其他老师的课堂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天天有科任老师投诉,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科任老师不得不把她请去解决问题。李荣华继续拿出她的执着与耐心,用她原话来说,那就是“舍得花时间”。为了更好地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她夜晚都是走在家访的路上,一个学期她会到每位学生家里与家长、学生一起面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愿望以及老师的教育管理理念,三方达成一些共识,不但半个学期,她对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的素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让学生在心底里接纳、认同她,她把很多的周末花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上。带着学生去野炊,去爬山、去开展趣味体育活动等,经常组织各种学生喜欢的有意的活动。她那点微薄的工资要给学生买活动用品和奖品,常是入不敷出,基本在每个月的月底就囊中羞涩了,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们看到这位知心大姐姐般的老师发自内心喜欢他们,而不是像其他老师那样把他们看成是另类。慢慢地,在活动中,在野外的欢声笑语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了集体荣誉感。学生愿意为这位姐姐做点什么,至少有时会看在她的面子上给她好好上课,好好考试。最后,这个班的学生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居然还出了几名大学生,在当地成了一大新闻。李荣华当然也就一举成名,成为当地知名的优秀教师。
尝到了当班主任的乐趣后,她对此乐此不疲。当别人为班主任工作找各种理由推辞的时候,她却经常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后来,学校领导准备提拔她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她竟然坚决拒绝。她说:“如何要我担任行政工作可以,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要让我继续担任班主任。”校长正愁没有人当班主任,当然就顺理成章地满足其要求,所以,她常常身兼数职。
2004年中考前一个月,李荣华被选拔去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当时的她担任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科组长和初三备课组长的工作。在这种关键的时候离开学生一个月,没有班主任、没有语文老师,是其他老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李荣华班上的学生用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证明:中考成绩是全区遥遥领先的,班级以全校的最高分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班级团支部获得区“先进团支部”称号。这些都得益于她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李荣华的教育智慧是有口皆碑的。无论是在内地的湖南教书,还是在深圳,家长和学生都是打破脑袋要往李荣华的班级里去,都以能进到李荣华班上学习而感到自豪。
此外,李荣华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她看来,学生如果能从每个阶段的评价中看到自己学习的状态,就能有效地推动学习。评价是多元的:不仅来自于班主任,也来自于各科科任老师;不仅来自于同学,也来自于家长;不仅来自于课堂的表现,也来自于课堂外的生活。许多学生从她的课题上都能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从精彩的课堂中练就人格魅力
听过李荣华课的老师,没有不被她的幽默、激情的教学风格所感染的。课堂上她从不看教案,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活动丰富,笑声不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每节课,李荣华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特别是每一节课导入,形式是多样的,给学生带来期待感。学生天天盼着上她的语文课,有时因为她外出讲课和会议比较多,没有给学生上语文课,学生会追着老师要补上语文课;没有时间补,学生竟然自己去找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商量要用体育课或自习课来上语文课;还不行的话,学生会自发地在放学后留下来集体要求李荣华“还他们的语文课”。用她的学生的话说:“上李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很好玩。”
2008年上学期,李荣华刚从美国考察学习回来,接了初二一个班的语文课。其中有一位全校大名鼎鼎的“问题学生”刚好在她的班级。这位学生经常逃课,老师和家长已经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即便是来学校上课也是常常睡觉,课本经常是上课拿来叠纸飞机的工具,门门考分都是个位数。语文成绩是8分,全年级的最低分。在听说了这位学生的情况后,还没有开学,李荣华就多次找这名学生,并和他成了朋友。开学一周后,该生有史以来写了第一篇周记,他是这样写的:“以前的我从没有学习过,连书也没有翻过,可是语文李老师来我们班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想学习了,在语文老师这边,我慢慢地学会了做笔记、写作业。以前的我从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可能是语文老师教的太好了。以前我一看书就烦,现在看到书却很有兴趣,很想学,谢谢您,语文老师!让我变了那么多,让我学会了那么多,就算上了高中,我会永远记得您的,让我改变的老师。”字数虽然不多,文章也不长,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感激与喜欢的真情。
李荣华说,她的第一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写作障碍:孩子们咬着笔头、敲破脑袋也写不出几个字儿。李荣华就利用周末带他们去亲身体验,如要学生写《开心一刻》这篇作文,就带学生去户外进行各种活动,野炊、滑冰、趣味竞技等活动。活动一结束,趁着印象深刻时就循循诱导:“孩子们,刚才的野炊什么人最搞笑啊?他做了什么事让你觉得开心?”“刚刚是谁把饭菜做焦了呢?”稍稍被李荣华点拨一下,孩子们一篇600字的作文不用20分钟就完成了,学生自己都感觉不可信。以前,写作文从来都是两节课还写不到600字。最快是初一的一次快速作文,一名学生竟然在10分钟以内,就写完了585字的作文,后来成为区教研员在每次语文教师培训时鞭策老师的一段佳话。李荣华所教的学生半学期后,不管他们以前怎么害怕写作文,都不会再对写作有恐惧感了,不少学生在假期还会主动写一些文章给她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李荣华的“中小学语文快速阅读与记忆训练”的研究,其影响力之大是她当初没有想到的。她说:“当初之所以研究这个,主要是针对学生不爱读书,读书效率太低,想到孩子回家不读书,不如在课堂里拿一节课通过训练他们的阅读技能,提供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找到读书的成就感”,仅此而已。没想到学生和家长对此很感兴趣,不少老师也想试试,一试就是9年。从最初简单的操作模式到如今系统的训练课程体系开发;从当初的几张阅读材料到现在的正规教材的出版、通过全国校本课程与教材中心审定的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完整训练教材;从当初只几个人参与到现在的拥有400多名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从当初的两个班的实验到现在的近80所基地学校,可谓是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李荣华用行动告诉着其他人,生活中不乏教学研究的材料,需要的是利用你现有的教学困惑,然后,不遗余力地突破它,从而练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从平淡的生活中探究人生真谛
2008年,李荣华正式调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负责整个龙岗区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工作,同时也负责全区的新教师培训。25年来,李荣华接触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也曾经以内地学者的身份赴港从事教育交流两年,也赴美进修过。可谓是经验丰富,视野比一般的老师更开阔。面对从教育学生到培训教师的转变,李荣华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乐观态度,在她看来,只要别人给了她一片天空,那就努力展现出彩虹。
如何开发一系列对新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有效的课程,成了李荣华的又一个挑战。由此开发了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龙岗区新教师田园式培训”模式。新教师岗前入职培训,成为新教师培训的品牌,一周内让来自全国各地新教师们从同伙变成团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让他们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职业期待感。“有效的情绪管理——阳光心态”,勉励新老师乐观面对每个挑战等,由此新教师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荣妈妈”,工作上不时请教她,生活中的开心与不开心都乐于与她分享。每逢节假日,李荣华的家就成了青年教师的俱乐部。
从“学生之师”到“教师之师”的转角有多大?于李荣华而言,这是她多年教师工作层次的一个提升、工作智慧的一个传承。2012年的新教师学员在文章中写道:“学生们看着讲台上的老师下课了。虽然这几天来都憋了好多的问题想问她,但是想到自己和这个老师的距离,他们又退缩了。更何况老师脸上还有因为组织他们的培训而熬夜所留下的浅显黑眼圈。老师从助教手里接过茶,微微呷了一口便放在一边不再喝了。然后她把头转向了身后的学生开始聊天了。学生们都有些心动想问她那些憋了好几天的问题了。于是一个学生略带紧张地走上前去和她交谈起来,她则笑着回应这个学生。微笑像是磁铁石,于是呼啦啦的,她身边多了好多学生,把她围着一圈又一圈的问着各种问题。直至上课时间到了,学生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她,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恍惚中,她也许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微笑吧,因为你不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强大。”
如果说跟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新教师便是工作方法、生活态度的指导。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李荣华正是这一抹温暖的阳光,用微笑持续地给予新老师们种种正能量。讲台上,李荣华的微笑一如既往地温暖着学生,展示着多才多艺的老师形象;而生活中的李荣华,平淡、求真,总是用行动来感恩所遇的一切人和事。现在,上过李荣华培训课的许多老师,常常在QQ、在电话里与她沟通,遇上的教学困惑、生活烦恼一股脑儿地跟“荣妈妈”诉说,感情亲如一家。
李荣华的用心浇灌结出了累累的硕果:5年来培养出来的教师,共有150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励,200人次的论著出版和文章在各类教育杂志发表;全区各学校校长领导普遍反映经过培训的教师敬业意识强,教师职业激情、教学能力提高很快。
如今的李荣华,日程总是满满当当,周末也是奔走在各场教师培训活动中。认识李荣华的老师,对她的评价都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嘻嘻哈哈”。这几个高频点评词正好反映了李荣华的办事作风、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似乎她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不倒翁。李荣华认为,阳光的心态对自己、对工作都很关键。李荣华笑言,“我这人很乐观,感觉工作起来就会忘我,但我对这样的生活满怀感恩之心。”李荣华从基层一线教师,到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培养项目主任、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项目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的中小学语文高质量阅读研修中心主任、深圳市首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等荣誉称号,再次验证了“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这句话。
从“心有不甘”到“甘之如饴”
李荣华出身在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那一身飒爽英姿的军装,女军人和女公安是她当初的理想职业,教师并非她最初的选择。然而事与愿违,高考录取通知却是一所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当时的李荣华为此难过了3天,哭着闹着不肯去报到。那时候,考上大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来讲,大学是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妈妈的眼泪,终于让她赶在开学前到大学报到。
只读了3个月文科的高考学生,凭借其数学成绩的独占鳌头的优势(满分100分的数学居然考了96分)考上大学的,而作为文科生的语文成绩竟然不及格。李荣华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记忆犹新,回忆起当时这个高考成绩,面对着大学的汉语专业,觉得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李荣华说:“我是那种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性格。语文成绩不理想,我就要下比别人多一倍、十倍的工夫。我明白笨鸟先飞的道理,更何况我不是笨鸟啊。”当其他同学在大街上和电影院三五成群的在欢笑游戏的时候,她却在图书馆和教室里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末,她的成绩已经排在了班里第七名,大学毕业时竟然以系里前几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她用那种不服输的努力,诠释了她的倔强。
从突破困惑到积淀升华
1983年,不满20岁的她被分配到了一所煤矿机械厂的子弟学校当老师。那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老师常常一身兼多职。李荣华曾试过同时担任初二语文课、初一历史课、小学四年级的生物课,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孩而言,不得不说是个大挑战,更有挑战性的是——她当上了以顽皮“闻名”全校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听说这个班在初一的时候就换了3个班主任,一个自动调走了,一个被学生气成胸膜炎住院,一个被学生推到水沟里摔断胯骨住院。到了初二的时候全班44名学生,直升上来的只有4人,其他学生都是留级的,有的留了5年,最大的学生其年龄只比当时的李荣华小2个月,全校教师的外号都是从这个班的学生口里叫出来的,谁对这个班都望而生畏。
当学校领导把这个班交给这位不知底细的年轻老师时,不少老师就指责领导欺生,欺负一个黄毛小丫头。而当时的李荣华还不知道深浅,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她说:“当时也没多想,既然接受了,我就动脑筋,使劲浑身解数,努力让学生爱上我的课堂。”
没有多久,她就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虽然在她的课堂里给她面子,但是其他老师的课堂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天天有科任老师投诉,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科任老师不得不把她请去解决问题。李荣华继续拿出她的执着与耐心,用她原话来说,那就是“舍得花时间”。为了更好地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她夜晚都是走在家访的路上,一个学期她会到每位学生家里与家长、学生一起面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愿望以及老师的教育管理理念,三方达成一些共识,不但半个学期,她对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的素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让学生在心底里接纳、认同她,她把很多的周末花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上。带着学生去野炊,去爬山、去开展趣味体育活动等,经常组织各种学生喜欢的有意的活动。她那点微薄的工资要给学生买活动用品和奖品,常是入不敷出,基本在每个月的月底就囊中羞涩了,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们看到这位知心大姐姐般的老师发自内心喜欢他们,而不是像其他老师那样把他们看成是另类。慢慢地,在活动中,在野外的欢声笑语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了集体荣誉感。学生愿意为这位姐姐做点什么,至少有时会看在她的面子上给她好好上课,好好考试。最后,这个班的学生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居然还出了几名大学生,在当地成了一大新闻。李荣华当然也就一举成名,成为当地知名的优秀教师。
尝到了当班主任的乐趣后,她对此乐此不疲。当别人为班主任工作找各种理由推辞的时候,她却经常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后来,学校领导准备提拔她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她竟然坚决拒绝。她说:“如何要我担任行政工作可以,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要让我继续担任班主任。”校长正愁没有人当班主任,当然就顺理成章地满足其要求,所以,她常常身兼数职。
2004年中考前一个月,李荣华被选拔去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当时的她担任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科组长和初三备课组长的工作。在这种关键的时候离开学生一个月,没有班主任、没有语文老师,是其他老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李荣华班上的学生用他们的自立自强能力证明:中考成绩是全区遥遥领先的,班级以全校的最高分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班级团支部获得区“先进团支部”称号。这些都得益于她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李荣华的教育智慧是有口皆碑的。无论是在内地的湖南教书,还是在深圳,家长和学生都是打破脑袋要往李荣华的班级里去,都以能进到李荣华班上学习而感到自豪。
此外,李荣华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她看来,学生如果能从每个阶段的评价中看到自己学习的状态,就能有效地推动学习。评价是多元的:不仅来自于班主任,也来自于各科科任老师;不仅来自于同学,也来自于家长;不仅来自于课堂的表现,也来自于课堂外的生活。许多学生从她的课题上都能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从精彩的课堂中练就人格魅力
听过李荣华课的老师,没有不被她的幽默、激情的教学风格所感染的。课堂上她从不看教案,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活动丰富,笑声不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每节课,李荣华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特别是每一节课导入,形式是多样的,给学生带来期待感。学生天天盼着上她的语文课,有时因为她外出讲课和会议比较多,没有给学生上语文课,学生会追着老师要补上语文课;没有时间补,学生竟然自己去找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商量要用体育课或自习课来上语文课;还不行的话,学生会自发地在放学后留下来集体要求李荣华“还他们的语文课”。用她的学生的话说:“上李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很好玩。”
2008年上学期,李荣华刚从美国考察学习回来,接了初二一个班的语文课。其中有一位全校大名鼎鼎的“问题学生”刚好在她的班级。这位学生经常逃课,老师和家长已经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即便是来学校上课也是常常睡觉,课本经常是上课拿来叠纸飞机的工具,门门考分都是个位数。语文成绩是8分,全年级的最低分。在听说了这位学生的情况后,还没有开学,李荣华就多次找这名学生,并和他成了朋友。开学一周后,该生有史以来写了第一篇周记,他是这样写的:“以前的我从没有学习过,连书也没有翻过,可是语文李老师来我们班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想学习了,在语文老师这边,我慢慢地学会了做笔记、写作业。以前的我从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可能是语文老师教的太好了。以前我一看书就烦,现在看到书却很有兴趣,很想学,谢谢您,语文老师!让我变了那么多,让我学会了那么多,就算上了高中,我会永远记得您的,让我改变的老师。”字数虽然不多,文章也不长,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感激与喜欢的真情。
李荣华说,她的第一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写作障碍:孩子们咬着笔头、敲破脑袋也写不出几个字儿。李荣华就利用周末带他们去亲身体验,如要学生写《开心一刻》这篇作文,就带学生去户外进行各种活动,野炊、滑冰、趣味竞技等活动。活动一结束,趁着印象深刻时就循循诱导:“孩子们,刚才的野炊什么人最搞笑啊?他做了什么事让你觉得开心?”“刚刚是谁把饭菜做焦了呢?”稍稍被李荣华点拨一下,孩子们一篇600字的作文不用20分钟就完成了,学生自己都感觉不可信。以前,写作文从来都是两节课还写不到600字。最快是初一的一次快速作文,一名学生竟然在10分钟以内,就写完了585字的作文,后来成为区教研员在每次语文教师培训时鞭策老师的一段佳话。李荣华所教的学生半学期后,不管他们以前怎么害怕写作文,都不会再对写作有恐惧感了,不少学生在假期还会主动写一些文章给她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李荣华的“中小学语文快速阅读与记忆训练”的研究,其影响力之大是她当初没有想到的。她说:“当初之所以研究这个,主要是针对学生不爱读书,读书效率太低,想到孩子回家不读书,不如在课堂里拿一节课通过训练他们的阅读技能,提供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找到读书的成就感”,仅此而已。没想到学生和家长对此很感兴趣,不少老师也想试试,一试就是9年。从最初简单的操作模式到如今系统的训练课程体系开发;从当初的几张阅读材料到现在的正规教材的出版、通过全国校本课程与教材中心审定的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完整训练教材;从当初只几个人参与到现在的拥有400多名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从当初的两个班的实验到现在的近80所基地学校,可谓是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李荣华用行动告诉着其他人,生活中不乏教学研究的材料,需要的是利用你现有的教学困惑,然后,不遗余力地突破它,从而练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从平淡的生活中探究人生真谛
2008年,李荣华正式调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负责整个龙岗区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工作,同时也负责全区的新教师培训。25年来,李荣华接触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也曾经以内地学者的身份赴港从事教育交流两年,也赴美进修过。可谓是经验丰富,视野比一般的老师更开阔。面对从教育学生到培训教师的转变,李荣华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乐观态度,在她看来,只要别人给了她一片天空,那就努力展现出彩虹。
如何开发一系列对新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有效的课程,成了李荣华的又一个挑战。由此开发了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龙岗区新教师田园式培训”模式。新教师岗前入职培训,成为新教师培训的品牌,一周内让来自全国各地新教师们从同伙变成团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让他们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职业期待感。“有效的情绪管理——阳光心态”,勉励新老师乐观面对每个挑战等,由此新教师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荣妈妈”,工作上不时请教她,生活中的开心与不开心都乐于与她分享。每逢节假日,李荣华的家就成了青年教师的俱乐部。
从“学生之师”到“教师之师”的转角有多大?于李荣华而言,这是她多年教师工作层次的一个提升、工作智慧的一个传承。2012年的新教师学员在文章中写道:“学生们看着讲台上的老师下课了。虽然这几天来都憋了好多的问题想问她,但是想到自己和这个老师的距离,他们又退缩了。更何况老师脸上还有因为组织他们的培训而熬夜所留下的浅显黑眼圈。老师从助教手里接过茶,微微呷了一口便放在一边不再喝了。然后她把头转向了身后的学生开始聊天了。学生们都有些心动想问她那些憋了好几天的问题了。于是一个学生略带紧张地走上前去和她交谈起来,她则笑着回应这个学生。微笑像是磁铁石,于是呼啦啦的,她身边多了好多学生,把她围着一圈又一圈的问着各种问题。直至上课时间到了,学生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她,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恍惚中,她也许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微笑吧,因为你不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强大。”
如果说跟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新教师便是工作方法、生活态度的指导。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李荣华正是这一抹温暖的阳光,用微笑持续地给予新老师们种种正能量。讲台上,李荣华的微笑一如既往地温暖着学生,展示着多才多艺的老师形象;而生活中的李荣华,平淡、求真,总是用行动来感恩所遇的一切人和事。现在,上过李荣华培训课的许多老师,常常在QQ、在电话里与她沟通,遇上的教学困惑、生活烦恼一股脑儿地跟“荣妈妈”诉说,感情亲如一家。
李荣华的用心浇灌结出了累累的硕果:5年来培养出来的教师,共有150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励,200人次的论著出版和文章在各类教育杂志发表;全区各学校校长领导普遍反映经过培训的教师敬业意识强,教师职业激情、教学能力提高很快。
如今的李荣华,日程总是满满当当,周末也是奔走在各场教师培训活动中。认识李荣华的老师,对她的评价都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嘻嘻哈哈”。这几个高频点评词正好反映了李荣华的办事作风、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似乎她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不倒翁。李荣华认为,阳光的心态对自己、对工作都很关键。李荣华笑言,“我这人很乐观,感觉工作起来就会忘我,但我对这样的生活满怀感恩之心。”李荣华从基层一线教师,到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培养项目主任、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项目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的中小学语文高质量阅读研修中心主任、深圳市首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等荣誉称号,再次验证了“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