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班级英语分层教学实效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班级分层教学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特性特点,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量身制作适合其综合发展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班级英语分层教学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要想确保分层教学的实效,就要高度重视教学各要素的准确把握以及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班级分层教学实效对策
  班级分层教学即建立在班级学生个体差异背景下的针对性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充分立足英语教学特点,考虑如下教学要素,确立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班级英语分层教学的主要特点
  班级英语分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教学观念新颖。
  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模式较为陈旧,按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教育行业的主导地位。而新颖的班级分层教育则要求教师要勇于接受新颖的教学观念、方法,并有着对其取精华、去糟粕的能力,运用科学的新思路来开展教学活动。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借鉴外来学问,更需要教师具备挑战新事物、运用新思路的能力。
  2、以课程为单元,实行教学分层管理。
  以班级为教学单元,对同一年级的学生制定同一教学目标,以同一教学速度、模式来实行统一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英语分层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尝试以课程为单元,对有着不同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和进度的教学。再以教学课程的不同,对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3、教学途径丰富多彩。
  班级分层教学对象错综复杂,因此,为了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完善自身,丰富多彩。教师创设具体、丰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融于会话中。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或资料室查找Christmas Day, Thanksgiving Day, fast food, NBA, IT, Civil War in America, Emancipation of Slavery在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意义。然后,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用到对话中去,最后,可以将这些准备的好小剧本利用学校的晚会进行表演。
  二、实施分层教学需要的几个要素
  1、教学管理模式
  分层次教学实行以课程为单元的教学组织,变统一授课计划、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为分层制定教学计划、分层明确教学目标、分层安排教学内容、分层确定教学进度、分层提出考核要求的分层教学模式。
  2、学生管理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是以固定班级、固定教室、固定班集体、固定班级干部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实行分层次教学后,学生上课打破了原“行政班级”的界限,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开放。
  3、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一般都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习惯于已有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与应世界外语教学新理念接轨,避免盲目,封闭。融入分层教学理念的英语教学尤其要有新思路,新眼光。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无论是词汇教学,还是阅读或写作教学,分层教学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对教学方法的直观性、灵活性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求增大,而且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机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高中英语分層教学的对策
  1、以人为本: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的教学人文精神相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说到底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学思想要求我们从“以分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上。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思想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思想。真正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放眼未来:确立开放式教学系统
  英语教学在吸纳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还要求学生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国际外语教学形势变化很大,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必然也要随之发展和变化。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开放式的活动系统。
  3、合理分组: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研究学生,立足学生学习实际,合理分组,为分层教学提供组织保障。分层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同类组合”,根本目的是“共同提高”。因此,分组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准确分组意义重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自行完成基本词汇,句型的积累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口语交流平台,实现口语语境学习途径。
  4、注重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
  要探索建立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就必须不断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活动的过程,每一课堂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系统,在这个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一是教师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二是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这两个系统之间也无时无刻相互作用着。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迸发思维火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同时要加强研究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5、建立学法指导系统
  由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多种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可能只是简单的某种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首先学法指导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这种习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素养。其次,学法指导应重点突出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再次,学法指导应体现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英语学习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学习,把英语作为语言来学习是基本的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王军华,《英语素质教育和教法与学法改革》,《语数外教学》,2011年12月
  2、王晓云、张晶阳,《英语分层教学优劣谈》),《中外语文摘》,2010年11月
  3、赵瑞君、王芳芳,《浅析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劣性》),《中国教师问摘》,2011年10月
其他文献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都是语文教师特别注重的地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分别对“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把这两方面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见读与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教学的两个方面。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也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其实阅读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那么,
期刊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人本”观念的生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情感教育地位尤其突出,我们要努力培养儿童自爱且能爱人,自信、自强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乐于与人交流和合作,能自省、自控且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思想观念和初步能力,以及锤炼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格。下面就如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谈点个人做法及体会。  一、新课授入前设疑激趣,使学生愿
期刊
节能减排指的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政府实施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而政府的环境管理水平最终是通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来体现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加深,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城镇住房供不应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县级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模式进行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其动手和实践能力,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合适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优化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
经研究,人们得到了这样的认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也是对生活中感性和理性认识事物的内在流露。它凝聚了人类的文明,升华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的个体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水准进行了界定。在这个领域,人们进行了探知,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从事地理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来言,要在新形势下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个建设新社会的新型合格人才,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期刊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英语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就英语教学改革提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及想法,旨在促进我国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提高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 英语教学,现状,问题  随着近些年来,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英语
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坚持城乡互补、重在统筹均衡是解决农业强、乡村美、村民富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提升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小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最早出现于希腊语中,表示“移近”、“置换”;在拉丁语中是Persona,表示“面具”、“伪装”,同戏剧角色有关。古希腊哲学缺乏对个体人格的清醒认识,其中没有关于个体的鲜明思想,这一症结出在斯多葛派,所以希腊语的“人格”与其现代涵义没有关联。拉丁语的persona经长期演变失去戏剧角色的含义,从古罗马哲学家波伊细阿斯(480-524)起,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其词意逐渐确定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