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研究,人们得到了这样的认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也是对生活中感性和理性认识事物的内在流露。它凝聚了人类的文明,升华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的个体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水准进行了界定。在这个领域,人们进行了探知,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从事地理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来言,要在新形势下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个建设新社会的新型合格人才,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切实体现师生的双向流动。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努力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努力做到了情感教学与感知体验有机结合的课堂效果。由此做到师生融洽,精神放松,学生好学、乐学,他们在探索中体验了过程,体验了快乐。特别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驾驭教材,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
  一、利用具体事物,激发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领域,促使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调发展,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同时教学追求艺术性,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事物,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对某一种事物执着喜爱,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浓厚兴趣。如:在学习“认识地球”一节时,我把地球模型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知,通过观察,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由此,对地球形体的认识,对两极的认识,对经纬线和赤道也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对地球的认识依靠地球仪,也离不开教师的语言点拨。如在上新课之前,我就问:同学们,你想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具体形状吗?下面我就把它展示给大家,看谁能从上面找到我们祖国和家乡的位置。这几句话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面露喜色,一个个跃跃欲试,同时,教师因势利导,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然后教师再利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有趣味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他们被深深的吸引。一种快乐学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种兴趣学习的感召下,同学们积极进取,克服学习地理的一切困难,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二、地理教学中,教师语言应有艺术性,应能调动学生感情
  地球上的各种具体事物,地理景观,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很多不能被学生直接认识和感知,虽然现在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对于地球包罗万象的地理事物而言,毕竟不能反映它的全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尤为关键。首先,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这样才可调动学生。同时,根据中学地理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眼前,远达宇宙。融自然、人文地理于一体。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
  如七年级上册地理讲到陆地地形是,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十分美丽,各种地理景观多姿多彩。有直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有深不可测的马里亚纳海沟,有连绵不绝的、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万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句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思绪,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整个课堂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求知氛围。这样不但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很自然地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效果也就事半而功倍。
  三、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氛围,以趣激情
  1、初中学生可以说是足不出户,他们的认知完全局限于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如果结合好课内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好电教媒体,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这样就能创设一种学习地理的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事物和景观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2、利用电教课件演示,增强视听效果,丰富内涵,调动情趣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好反映,利用课件演示,可增强视听效果,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从色彩到动画,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下到天空,不一而足。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我就专门制作了课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在现场演示时,使学生眼前一亮,很直观地表达了这一复杂现象,又如:分析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紧紧抓住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向位置的关系,制成课件,采用动画效果,很自然的使学生明白了冬夏季风各自所属的发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的情况。
  四、利用地理图表,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培养学生情趣
  地理事物本身很多是枯燥乏味的,要想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必须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并把它贯穿于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去。有些地理研究对象距离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自己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把握的,必须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形式多样的地图,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总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體”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领学生情感,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同时,使地理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中,“引导学生专注专业成长”是班主任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又是值得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职高 班主任 引导 专业成长  多年来,我一直在职高从事计算机专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方面,重视“引导学生专注专业成长”。每届学生,从他们进校的第一天起,我
期刊
摘要: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内部环境,增加趣味性  二、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听课有方向、有动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得有趣  四、加强新旧知识联系,使学习对学生来说成为有意义学习  五、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学生一堂课听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后继的学习及学业成绩。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牢固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已进入普通的课堂,引起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乃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实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教学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互相深入交流的教学氛围,提供了一个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开放空间.这些转变,势必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拓知识领域;更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改变学生课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如果从化学课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对知识渴望的求知欲,那么学好化学就指日可望了。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一直以来的几点做法:  一、介绍生活中的化学,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教学
期刊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都是语文教师特别注重的地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分别对“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把这两方面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见读与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同等意义的教学的两个方面。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也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其实阅读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那么,
期刊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人本”观念的生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情感教育地位尤其突出,我们要努力培养儿童自爱且能爱人,自信、自强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乐于与人交流和合作,能自省、自控且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思想观念和初步能力,以及锤炼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格。下面就如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谈点个人做法及体会。  一、新课授入前设疑激趣,使学生愿
期刊
节能减排指的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政府实施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而政府的环境管理水平最终是通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来体现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加深,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城镇住房供不应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县级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模式进行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其动手和实践能力,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合适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优化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