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培养兴趣 提高兴趣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结合我从教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新颖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的注意、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状态。好的引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一步步探索新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引入方法。例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时,我运用了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一天,一只大猴子带着30个小猴子去山上摘了100个桃子。大猴子说:“这里有100个桃子,你们每人分3个,剩下的1个就给我吧。”大猴子怕小猴们不相信,还列出一个算式:100÷30=3……1旁边的鹦鹉听了,开始哈哈大笑,还说大猴子不老实,专骗小猴子。这时,大猴子满脸通红,但小猴子们却莫名其妙,因为它们不管怎样计算,得出的结果都和大猴子一样。童话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鹦鹉说得对吗?大猴子真的骗小猴子了吗?”学生们大多数都认为鹦鹉说得对,大猴子真的骗了小猴子。“那你们为什么说大猴子骗了小猴子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通过学习,学生们找出了大猴子的手段,大家觉得这节课很有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一)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等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地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做了完整的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二)重视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学法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拿纸动手做图形。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什么是圆柱体?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知道了它们的特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进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印象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三、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将抽象化为具体,使难题迎刃而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学背景】  作为一名在一线任教多年的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小学美术苏教版教材第8册第17课“字的联想”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节课。我很想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变化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深厚情感,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设计】  一、借助美术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  (1)开始上课了,我请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象形字,
本刊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2017中国(南昌)军事影视节13日在南昌开幕。本届军事影视节由南昌市政府、中国电影家协会、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主办。  本届军事影视節,共有上百位影视名人汇聚南昌,为观众送上一道道红色文化艺术大餐。开幕式上,《百团大战》《勇士》《中国蓝盔》《血战湘江》等军事题材影片轮番上演。通过展映优秀军旅题材电影,艺术家们与观众现场互动,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影视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  一、游戏教学法  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掌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如果用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的学习,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校在进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以及本校的学生特点,寓教于乐,为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设计好每一个层次的作业,使每一项的作业具有趣味性、创新性、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  趣味
【摘 要】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和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区域活动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因为区域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尽管如此,但是目前有很多幼教机构不重视区域活动教学,让区域活动
本刊讯 3月9日,由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与沣西新城管委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丝路文化奖颁奖礼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举行,作家陈彦、诗人王芳闻等多人获奖。  據悉,本次征文活动自2017年3月底发起组织,征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书法、绘画、摄影八大类文学作品,历时10个月,征集到海内外华人华文作家、艺术家文学作品千余篇(幅)。后由著名评论家、作家、艺术家组成评审团,经过三轮评审,分别
因为是1-2合刊,所以數据在2期中,请在2期查看。
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引导得法,学生便能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老师的导,话不在多,而在于直指要害,导在问题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处。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产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下面以我教《凡卡》一文的两点做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假设体验”法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回忆了两件往事:一件是爷爷给日发略维夫老爷守夜;另一件是凡卡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在凡卡的记忆里,
生生都动和生生互动是生态课堂的追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时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特别应用在思品课堂中,对学生主动性有极大催动,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情感上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方式单一,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结果学生看上去忙的不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完善后,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文学智能、音乐旋律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加强。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除语言能力因素外,还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