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高一《思想政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感知教材,夯实基础
  
  1、基本含义:社会保障制度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这一概念点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直接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
  2、基本內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它们的区别是:
  
  3、基本原则:第一,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第二,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4、重要意义: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想作用。②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③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二、点击误区。强化理解
  
  误区一:任何社会成员都同等地享受社会保障
  [评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享有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同时公民又有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公民只有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对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而不履行者,社会有权力把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误区二: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评析]社会保障所需资金来自国民收入,生产的发展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对生产不利。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且老龄化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
  
  三、体验真题。激活思维
  
  1、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①社会救济②社会保险③社会优抚④社会福利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保险是为工薪劳动者提供的,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属、烈属等,所以②、③不符合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体现了④;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体现了①。正确答案:A。
  2、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联系材料三,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知识,学生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并结合中央当时提出的民权、民生等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材料三反映了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切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三个方面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出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氛围激发情感自主互动      语文课堂的动态平台的基本目标是: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供优质有效的教学,特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要积极主动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各项语文活动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感悟:写作的生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此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把生活原样变成写作素材,这样就要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生动而深刻地感悟人生,积累情愫。   人的感悟是有差异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有的同学灵感顿生,有
随着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中学政治课要彻底改变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进行观念的革新,教法的创新。真正跟上时代,贴近社会,走进学生心中。在当前形势下,我觉得政治教师有必要确立几个新观念,以更好地推进政治课的教改。      一、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传统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本为
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形式僵化,空洞说教。否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德育的形式应该是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德育教育功育,作文者正如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感情色彩斑斓。蕴藏丰富的美感元素,如诗歌的情感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人格美无不动人以情。它是生活的反映,具有生动形象性。在各呈异
傲雪凌霜、暗香疏影,被誉为傲骨奇干的梅花,向来以洁白孤高的化身,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陆游、毛泽东的词作《卜算子·咏梅》虽然两首词对梅花的自然属性“独于早春盛开,不与群芳争艳”都有客观真实的写照,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心胸气度不同,审美理想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迥然不同,但两者都各具情韵、各具风采,两相对读,情深韵远,下面就对这两首《卜算子·咏梅》分别略作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
新的课改,新的观念,新的起色。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也在语文教改的大环境中大力推行“自主、互动、合作、探索”的新观念、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探索与研究,笔者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改作文”这一课题有了一些收获和思考。    一、明确目的,抓住根本    笔者认为,教师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推进作文评改质量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会学生真正能写作文、会写作文。当然,会写作文就要会修改作文,会修改作文才能写好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新课标规定:“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以及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图册“借图发挥”,培养学生依图叙史、读图识史、探古论今,最大限度地贯彻了新课程新标准的课程目标,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因图叙史,创设情境,展现认知过程    在讲述“我们的远古祖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教师更要有一双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的眼睛。而目光语对于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更是至关重要,因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目光语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目光语的作用通常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目光能塑造自我形象,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在交际心理学中,“第一印象”能影响认知者的态度和兴趣,影响认知者选择与处理信息的心理,进而影响认知效果
质疑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怀疑,然后针对提出的疑问再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质疑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下面我就上年级部分语文课文进行实例分析。    题目质疑法    对文章题目进行质疑。语文教学中,往往通过质疑文章题目,再结合课文内容,基本上就能把文章的主题理解透。因此,质疑文章题目,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种办法,而且还是相当好的一种做法。质疑文章题目,要
有人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大问题: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知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知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