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教育“熠熠生辉”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幼儿集体活动有了新的成长空间。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认真挖掘信息技术优势的过程中,优化传统集体活动的实施形式,让信息技术成为激活幼儿学习兴趣、丰富幼儿学习视野的重要工具,从而让集体活动“熠熠生辉”。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集体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精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教师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活动的形式,以期为集体活动注入新的灵魂,唤醒集体活动的生机。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集体活动的方式,以便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拓宽幼儿学习视野的过程中,让枯燥的活动变得更有意思,让单调的活动更有光彩。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项囊括多种功能和技术的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具象化的处理,还可以带给幼儿多种视听上的刺激,让幼儿获得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而兴趣是幼儿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精神支撑。在实际参与集体活动时,幼儿的兴趣决定了其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也影响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有必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从而带给幼儿感染力和新鲜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开展语言类集体活动“猴子捞月亮”时,教师可以借助音频、视频,为幼儿呈现故事的内容,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学习故事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准备,下载与猴子捞月故事有关的音频和视频,并准备水、手电筒等工具;其次,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为幼儿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引导幼儿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对猴子捞月故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次,教师组织幼儿使用手电筒和水开展游戏活动,并为幼儿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感知猴子捞月的过程;最后,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为幼儿呈现“水中成像”的原理,促使幼儿真正地懂得故事的深刻内涵。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直观的画面和灵动的音乐,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幼儿集体活动变得更加灵动、有趣,从而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内容
  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的一大特色。在互联网中人们可以上传自己拥有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集和下载内容。因此,在实施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和下载,从而有效拓展集体活动中的教育内容,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集体活动,引导家长辅助幼儿搜集资料,逐步强化幼儿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开展科学集体活动“春夏秋冬”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检索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教师先为幼儿设定活动任务——与家长一起检索一些表现季节的图片,并下载,让幼儿可以与家长一起搜集网络中展现四季的图片,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筛选。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搜集的图片,促使幼儿基于不同的图片,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四季。紧接着,教师再从服饰、天气、温度等方面依次为幼儿展示网络上的图片,使幼儿在进一步拓宽学习视野的同时,对四季有一个明确的感知。
  互联网中的海量知识,使集体活动中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不再仅限于教材,幼儿也不再限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有效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健全了幼儿的知识体系。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深学习印象
  幼儿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生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实施活动的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提升幼儿的生存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在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时,教师不能摒弃生活元素,单纯地为幼儿介绍基础知识,而是应当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幼儿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在开展以“瓶子”为主题的手工课时,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幼儿带入生活情境中,逐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印象。首先,教师播放视频为幼儿展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幼儿认识到在哪些地方存在塑料瓶子,如饭店餐桌上的饮料瓶、厨房中的油瓶等,使幼儿意识到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其次,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由瓶子制作成的工艺品图片,让幼儿在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工艺品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价值和魅力,以及废物利用对生活的实用价值。基于图片中展示的艺术品,幼儿也能够获得创造的灵感,从而主动地利用手边的塑料瓶进行拆解和重组,制作一些对生活有实际用途的工艺品。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生活场景,能够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知识,并在深入情境中站在生活的角度制作工艺品,以便幼儿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推动了幼儿集体活动的变革,也让传统幼儿集体活动拥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集体活动时,仍旧存在一些挑战,使得集体活动的实施效果不佳。在未来的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应当继续挖掘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点,不断完善集体活动体系,真正提升活动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J]. 传播力研究,2020(8).
  [2]熊媛媛. 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 才智(下旬刊),2020(4).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规划质量和精神风貌,也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城市的特点无法得到正确表达。鉴于此,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方法研究在探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基于地域文化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
行政服务工作又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的基础职能之一.这项工作虽不像文稿起草、文件办理、公文编发、信息采集、督查调研等工作那般“显山露水”,但就像润滑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构建高效课堂。鉴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更全面的角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摘 要:探讨醴陵釉下五彩瓷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利陶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为研究醴陵釉下五彩瓷代表性工艺“薄施淡染”打下学术理论基础。通过到醴陵实地走访陈利老师,研究其40多件陶艺作品和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出陈利作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题材出新、不拘古法”“画面营造、取舍有度”“用色考究、虚实相生”和“画物之形、表物之情”。陈利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作品在题材、构图、用色以及抒情四方面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高中历史课堂也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文章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分析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策略,一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
摘 要: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已经从基础理论教学向多元化、综合能力方向发展,尤其面对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要需要教师注重从小学阶段进行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目的的教学。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技巧被很多教师作为授课主要内容,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和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
摘 要:中国连环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发展时期,曾一度形成“七亿人民七亿连迷”的盛况。在今天,连环画的出版面临读者断层、作者锐减的情况。通过分析连环画的内容特色、形式特色,探究连环画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同质化、定位不清晰、整体设计缺乏美感、创意性不足、改编作品居多、新创作的经典作品不足等。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注重连环画的产品线开发,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关心目标读者的真实需求,注重作品改编与创新的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开始逐渐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家国情怀恰好是初中生应当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探索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其实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增强
摘 要:“成绩论”的不断渗透,使很多家长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幼儿智力的提升上,以至于幼儿的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教师应当主动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形成家园合力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家园合力;热爱劳动;良好品质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两大主阵地。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需要家长和教师做好配合工作,即家
摘 要:阅读是幼儿今后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早期教育时教师要重视早期阅读教学。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采用单一且枯燥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早期阅读教学,导致没有达到早期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将早期阅读教学多元化。文章从阅读素材、阅读情境、阅读渠道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借助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提高幼儿阅读效果。  关键词:早期阅读;多元化;阅读效果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