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高中历史课堂也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文章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分析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策略,一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与掌握,还可以引发高中生对国家发展与历史潮流的感悟,使其更加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统称“教材”)不仅包括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还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多种文化思想。教材重点总结与展现了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时序为主线贯穿整个教材。教材分别从中国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三个阶段,梳理和整理我国如何一步步形成、发展与巩固的。高中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对我国历史有着深刻的认知,还可以通过学习与整理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高中生更好地成为社会建设的预备军。
  二、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影响着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导致历史课堂中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历史学科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关注太多,这并不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阻碍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最终使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要向高中生全面渗透家国情怀,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
  1.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课程是指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详细描述与说明,而对当今社会与个人发展产生哲学性的思辨的教学过程。对于当今高速发展时代潮流下的高中生来说,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古今时代差距巨大,高中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想法难以理解。这样的历史学科教学现状,使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难以深化与开展。因此,要想在历史学科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注意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使高中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具体景象,为家国情怀的渗透提供情境上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教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地图和各个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代表作,以相关科普视频或者是PPT的形式展现给高中生,引导高中生对各个思想流派的讨论与思考,并结合当今社会中关于这些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拓展学习《楚辞》的相关知识和人文意义,使高中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还可以充分培養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相关问题,激发高中生对历史课堂的探索和对家国情怀的探索。在实际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结合相关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问题,使高中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收获相关的启发与情感体验,更好地内化、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的历史教学知识点将高中生组成历史学习小组,并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创设与该堂课教学重点相关的问题,让高中生围绕该问题展开历史小组的讨论与辨析,使高中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历史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教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由于教材中涉及的诸如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等选官制度,其应用年代距今非常久远,高中生难以分辨其中的异同点与实际应用的朝代。教师可以结合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高中生组成历史小组,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相关的科普视频或者相关史料,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播放,使高中生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就对本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有着一定程度的理解与认识。通过相关视频、图片和史料的展现,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探究,激发高中生学习选官制度的学习兴趣,再围绕“选官制度的区分”在课前导入阶段设置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每个人应该具备和拥有的重要精神和道德品质。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培养其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做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超.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5).
  [2]潘建新. 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20(19).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方薇,硕士,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   罗一,硕士,乐山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視觉传达。
期刊
摘 要:在品牌設计中,视觉图形符号的记忆点远远大于文字,人们可能记不住大段文字,生僻字,但是图形符号的画面感却可以留在脑海中。品牌设计就是看图说话,看到标志图形就知道行业属性,这是成功商业品牌设计的标准。艺术家韩美林先生曾说过,在我的创作中给我巨大力量的,不仅是丰富的生活经验,还有我们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华民族给艺术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多样的艺术素材。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吉祥图形与纹样是艺
摘 要:动漫以可视化的故事情节、包罗万象的故事设定较其他载体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故事母题所依据的文化思想具有极强的传承属性;另一方面,动漫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整个动漫品牌形象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动漫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目前动漫出版常见的情感、励志、奇幻、休闲四类主题进行分析,母题作为动漫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展现了共同的故事内
摘 要: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彝族的服饰承载着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楚雄彝族服饰及其元素在长期传承、再创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积淀了民族历史、习俗、审美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楚雄彝族服饰的元素着手,从颜色、图案纹样等方面总结、分析其构成元素的主要特点与现状以及在现代服饰等物品设计中的运用。从美学的角度探析彝族服饰文化中的元素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以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
摘 要: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辽宁省北票市第三高级中学立足校本教研,开展教师自我反思、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力求在有效的校本教研中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19年笔者所在
摘 要: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规划质量和精神风貌,也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城市的特点无法得到正确表达。鉴于此,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方法研究在探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基于地域文化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
行政服务工作又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的基础职能之一.这项工作虽不像文稿起草、文件办理、公文编发、信息采集、督查调研等工作那般“显山露水”,但就像润滑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构建高效课堂。鉴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更全面的角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摘 要:探讨醴陵釉下五彩瓷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利陶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为研究醴陵釉下五彩瓷代表性工艺“薄施淡染”打下学术理论基础。通过到醴陵实地走访陈利老师,研究其40多件陶艺作品和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出陈利作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题材出新、不拘古法”“画面营造、取舍有度”“用色考究、虚实相生”和“画物之形、表物之情”。陈利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作品在题材、构图、用色以及抒情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