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拜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历来被认为是有关人类科学史的重要读物,而本文试图从科学和哲学、科学和宗教两个角度来介绍这本书,发掘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 威廉·惠商·塞西尔·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
  
  威廉·惠商·塞西尔·丹皮尔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以批判、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就蜚然,有《物理科学的发展近况》、《剑桥现代史》中的“科学时代”部分等著文,为现当代科学史研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以下简称《科学史》)一书已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绕不过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自然也是哲学专业学生的一本必读书。
  丹皮尔的《科学史》是以一首诗作为它的开场白,诗的题目叫做“natura enim non nisi parendo vincitur”,翻译成中文叫做“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又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了人类从巫术到宗教到哲学再到科学的发展过程。丹皮尔的《科学史》清新的文风,流畅的文笔让我们耳目一新。
  为了更好地解释科学发展的历程,我们首先有必要解释清楚:什么是科学。给科学下定义是一个难事,在书中,按照丹皮尔的理解,或许用wissenschaft这个德文单词最为贴切,它不单单包括science,还包括历史语言学和哲学。但是在《科学史》中,丹皮尔更多的是指Nature science,正如他在绪论里说的那样:“在我们看来,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得知识,可以说是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的研究。”①这个关于科学的定义不仅简洁,而且明了。
  博学的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是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描述的,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开始,探讨了中世纪,文艺复兴,19—20世纪科学,以及对科学的展望。在对于巫术、宗教、哲学和科学起源先后的问题上,丹皮尔更多的是采用了弗雷泽在《金枝》中的观点,认为最先产生的是巫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是原始的宗教,然后才是科学与哲学。所以丹皮尔指出:“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在一片有害的森林成长起来的。”②但是各个早期文明,在经历了巫术与迷信的时代后,都先后迈进了宗教与神话的年代,以古希腊为例。由于奥菲教义的传播,丹皮尔指出,正是这一原始的观念,产生了来源和倾向都不同的两个哲学流派,一个是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另一个则是神秘主义的毕达哥拉斯学说。首先摆脱神话传统的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思想的精髓被之后的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发展,并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所吸纳,最终为原子论者留基伯及其弟子德谟克利特完善。而另一条路则由毕达哥拉斯创立,并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而成。之后历史进入了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崛起,罗马时期伊壁鸠鲁等人不断努力。再之后的中世纪,则强调了神学对哲学和科学的影响。再到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达芬奇、哥白尼、培根、伽利略、笛卡尔等大师辈出的年代,以及之后的牛顿经典力学时代的影响,一直到19—20世纪,自然科学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哲学与科学在这一时期的关系。丹皮尔在《科学史》中为我们清楚地描绘了科学那漫长的发展历史,让我们懂得了要从历史的角度追寻科学发展的轨迹。
  丹皮尔在《科学史》中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论述同样精辟。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宗教和科学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产物,其实这一观点是有失公允的。首先,在古代历史上,正是由于古巴比伦宗教的影响,推动了其天文学的发展;而印度的宗教思想则推动了其医学的发展,丹皮尔在书中写道:“释迦把他的体系建立在博爱、知识和尊重理性和真理的基础上。”③同样的,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也推动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如丹皮尔强调:“早期的基督教神父奥利金就公开宣布古代学术,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与基督信仰是一致的。”④同样的,圣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知识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基督教信仰的神秘,一个是人类理性所推断出的真理,而他的体系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彻底唯理论的思想也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学术氛围,保持了科学的崇高性。丹皮尔这样描述:“经院派的哲学唯理论,从一个普遍而有秩序的思想体系中产生,又适合这个体系,且为科学预备了这个信念。”⑤丹皮尔的《科学史》通过比较全面的论述,让我们知道科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为科学的发展也作出过不少的贡献。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精辟见解,也是丹皮尔《科学史》的一个亮点。在古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就是一个东西。泰勒斯既是最早的自然哲学家,又是自然科学家,在天文学、几何学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而毕达哥拉斯在数学上的成就也十分伟大,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人们所熟知。其后的希腊化时期也延续了这种思想,并被中世纪的神学所承认,哲学与科学又和神学融为一体,如圣奥古斯丁将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相融合,经院哲学对理性地位的维护,为自然科学假定自然是可以理解的铺平了道路。但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与哲学却开始分道扬镳,走上了相反的方向。实验主义的兴起,使科学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与经院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则使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使哲学与科学重新走在了一起。但是,随后的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却又再一次走向分离。丹皮尔这样描述:“康德和黑格爾的追随者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当时的科学,同时,当时的科学也很快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⑥哲学家指责科学家眼界狭窄;科学家反唇相讥,说哲学家发疯了。其结果是科学家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强调,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扫除一切哲学影响,其中有些科学家,包括最敏锐的科学家,甚至对整个哲学都加以非难。当马赫在1883年请求人们注意力学的哲学基础时,大多物理学家要不是不加理会,要不就是加以轻视。但是在经过了这段分离的时期后,哲学与科学又重新走向了融合,按照丹皮尔的理解,这一过程最先是在进化论思想中联合起来:进化论要求把有机体看作一个整体以及达尔文的成功,增强了机械论哲学的再起。而之后再物理学、数学领域的新发展也推动了两者的携手。丹皮尔写道:“近来的数学原理和逻辑学原理的研究更清楚地阐明了认识论,一种新的实在论也应运而生了。”所以,哲学和科学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科学要发展需要哲学的思想,而哲学的前进也需要科学进步作为基础。
  从丹皮尔的《科学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在科学史上的深厚造诣,对科学与宗教、哲学的关系不乏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丹皮尔书中的某些观点或许已不合时宜,但是他对那个时代科学的看法仍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同时,他独立思考、严谨专业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
  
  注释:
  ①[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第8页.
  ②[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第22页.
  ③[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正文第8页.
  ④[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正文第62页.
  ⑤[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正文第86页.
  ⑥[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正文第282页.
  
  参考文献:
  [1][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大学出版社.
  [2]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3][英]J·R·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
  [4]赵佳苓译.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四川大学出版社.
  [5]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上海社科出版社.
  [6]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国古代儒家治学求进的道理。在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汲取儒家之教学精华,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功效,以此创立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 教学专业 治学求进    一、引言    何为教学?教学乃是教与学的合体,以求达到教学相长之
摘 要: 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构建活跃高雅、上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以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成效显著。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 育人 实效性    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把承载并能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或手段称为载体。[1]作为载体,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繁芜琐碎,处理起来要讲方法,求成效。对于如何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管理效率,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方法 管理经验    班级管理较为复杂,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各异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班主任难免要处理一些繁芜琐碎的事情,处理事情要针对实际讲方法,求成效。我总结了自己的管理经验,罗列出八条方法。  一、以身作则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摘 要: 不少学生对鉴赏诗歌存在畏难情绪。诗歌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诗歌的灵魂,作者结合阅读经验和教学积累,提出几种剖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关键词: 古典诗歌的鉴赏 “情” 剖析诗歌情感    古典诗歌鉴赏是较难的阅读、鉴赏、再创作活动,对阅读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敏感度要求甚高。不少学生对鉴赏诗歌存在畏难情绪,对诗的理解常常与创作者的意旨相去甚远。“诗者,根情”(白居易,《与元九书》)从这个意义上讲
摘 要: 文章以郑州大学《世界遗产》课程为例,阐述了文化素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文化素质课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素质教育中,要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学生“做人”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
摘 要: 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保定市的文化优势,以及现状和问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保定市文化建设战略。  关键词: 保定市 城市文化 文化建设战略    城市是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承载地,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定市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红
摘 要: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是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环节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通过顶岗支教实习,师范生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缓解贫困农村中小学缺乏教师的局面。但存在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经费不足、指导不够等问题,要改善这些问题,我们需事前做好准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指导、改善评价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顶岗支教 意义 问题
摘 要: 明孝陵是古代帝王陵寝的典范代表。千百年来,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灿烂的哲学精神、思维模式及王权意识,具有了传统古典文化的图腾符号之美,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它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而低调的转型,成功地在传承古代文明的同时,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意义,散发出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气息,是现代和谐符号的代表。总而言之,作为图腾符号的典范之作,明孝陵在风水和建筑的古典意义上具有很强的研
摘 要: “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特点就是方案教学,注重师生共同建构,注重合作参与与分享,注重记录,注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瑞吉欧”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更新课程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新型儿童观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瑞吉欧方案教学 幼儿教育 启示    瑞吉欧教育体系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家长、教师的责任和角色。与此同时,瑞吉欧教育理念也向我们展示了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在制度结构上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改革。本文选取在这两次调整合并中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为个案,通过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叙述了50年代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两所学校各自的调整过程,以及调整对两所大学的影响并揭示了院系调整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考察两次高校改革,对于我们制定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