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o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教学思想的深入,合作学习应运而生,老师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发言和展示的机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靠要”的状态。在现代教学观念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课堂关系,必须让知识和学生直接发生关系,让教师在数字环境中更好地组织学习、调控学习、评估学习。基于此,文章作者力图通过数字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融合的探讨,使数字化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更有意义、更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合作学习;e学习
  一、从传统教学探寻合作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时代优势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正襟危坐,按照高矮或成绩优劣排座,面对教师,聆听教诲,在空间和活动力度上备受约束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没有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随着新教学思想的深入,老师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个人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大家都能平等地对问题发表看法,学生面对的是组内同学,不用担心自己因为出错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淡化了教师无形中带来的发言障碍,于是,他们完全可以大胆发表看法。
  这样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和互助基础上的,表面上看,学生找到了做学习的主人的感觉,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发现,汇报学习成果的学生,大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嘴也不张开。这样一来,参与讨论的只有那些优秀生。况且,学生很少受到老师的引导,班内交流或组内交流仅仅流于层面,且偏重于单项交流,并没有思想撞击产生的火花,更谈不上人人积极参与学习的激情。
  究其原因,“合作学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愿听不愿说”“愿记不愿做”的思想习惯,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教师扮演“传送带”的角色,学生没有与知识发生直接关系,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投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深度,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等靠要”的状态,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在数字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由于数字环境的信息多样性、资源共享性、活动交互性、动态开放性、超文本的结构性,较强的可移植性等优势,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更有效地改善学习。
  二、从习作教学探究数字化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2012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期望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五个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取得经验,建成较为完备的“e学习”平台和丰富的“e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e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信息提供并不是硬件学具进入课堂的最核心的价值,转变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创设了人手一台Ipad的“一对一”的“e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现结合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为例作详细的论述。
  《习作7》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提示”,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如果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当时的真实情景和想法记录下来,也會打动别人的心灵。第二部分是“例文开头片段和与之相关的五张照片”。开头片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人物,五张照片讲述了飞来的家燕对受伤的家燕不离不弃的故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根据在马路上捕捉到的图景写一篇短文或其他内容,可能的话,要附上图片,使文章更加生动。
  基于教材的理解,我先从五张照片入手,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图片,准确把握图意,然后重点指导第三张照片,抓住家燕的动作、神态,进而想象家燕的语言、心理活动等,用文字再现当时的情景,接着用同样的方法从剩下的四张照片中任选一张再次练笔,继续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随后讨论故事题目,最后从多张生活照片中,选取最感人的一张交流感受,培养学生养成及时用文字,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
  整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四人一组,男女混编,组内每人编排序号,以保证小组成员发言机会的均等,实现小组成员学习几率的最大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改变以往“点将式”发言,即只有个别学生得到“说”的机会的弊端,提高学生交流的机会,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可以让课堂学习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而结束。
  “e学习”下的课堂,学生不再使用纸质的书本,而是凭借各自手中的一台平板电脑,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我觉得本节课有几个比较让人满意的地方:
  1.数字化学习让合作学习更高效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完成学习任务,答案可以全部上传,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讲解,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因此,我采用了小组汇报的方式。
  比如指导完第三张照片后,我让学生用文字再现当时的场景,写完之后每组的三号同学在组内朗读,根据小组意见修改,然后拍照上传,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因为这张照片是课堂讲解的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习作,组内的同学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修改后上传的三号作品实际上是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而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根据之前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效率。   再比如上传题目的环节,学生给故事起的题目五花八门,但不是各个都好,甚至会出现重复的现象,我就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让每组的一号同学选取组内两个最好的题目传给教师。学生在上传时会择优选取,既避免了重复又保证了上传内容的有效性,而教师可以展示全部上传的内容,也有足够的时间点评各组的学习成果。
  2.数字化学习实现了组内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课堂,学生的终端是课桌上的电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教师不再统一要求。有了电脑上传功能,学生们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比如在第二次习作时,我让学生从剩下的四张照片中任选一幅再次描写,学生掌握了之前的写作技巧,选取自己喜爱的照片,才会有话可说,拍照上传后,教师可以点评任何一位同学的习作。再比如拓展延伸时,我给学生下发了一二十张生活中的感人照片,每一个学生对每一张照片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那么就让学生选出最能打动自己的一张,截图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发言才会有血有肉,饱含真情。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也可以及时展示每个同学的学习成果。
  3.数字化学习的可跟踪功能调节了课堂节奏
  合作学习应当随“学习”的发生而发生,随“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倘若学习仍在进行,课堂环节也要继续,倘若学习已经结束,课堂环节也该结束。看看学生的状态,倘若是醉心于“合作学习”,那么“学习”就形成了;倘若是懒懒散散、闲谈聊天,教师要如何准确判断?
  “e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如实反映出来,教师通过“实时监控”功能和作业上传功能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指导时,首当其冲的是关照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对难以展开讨论的小組进行帮助,推进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接下来的交给学生去做就可以了。数字化学习的可跟踪性能够随时调整上课节奏,老师不会在大家都懂的地方浪费时间,也不会漏掉每一个有困难的学生,课堂张弛有度,教学行之有效。
  三、数字化学习的再思考 “e学习”的主阵地在哪里?现在我们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了课堂,这无可厚非。我们知道,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在知识内化的阶段最需要老师的帮助,而老师恰恰不在身边。如果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到教室外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用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新知识,而同时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学生与同伴、老师则会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这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而数字化学习就可以满足“翻转课堂”的需求。
  如果我们没有“翻转课堂”,课后的教学环节还包括家庭作业、各种考试、周末练习、假期作业等等,这些教学环节又称为“评测”环节。而“评测”环节,正是“e学习”的重点和关键,因此,不要忽视在数字化学习的背景下,课前、课后这两个阵地。也许,课前、课后成为“e学习”主阵地的日子将为期不远。
  要想进一步推动“e学习”的研究,还需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模式,除了一线教师可以做实践层面上的探索,还需要高校研究专家给予理论层面的深入指导,教育局等有关教育部门给予各个层面的支持,同时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来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进行小规模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的开展,才可能真正地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学习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环境,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教师的讲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代替,减少了师生互动,课堂上也没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中"记录"是科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记录价值不明,记录过程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记录的有效性。
在2018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除了关注来自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动向之外,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各个组织和平台的动向,比如VDE、CDMA、工业4.0平台、工业互联网联盟等,通常他们
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孩子,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表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
我们正面临数字化带来的全面变革。面对这种变革,只有抓住机遇并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公司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产业数字化而言,实现3T(OT/IT/CT)之间数据无缝互联,将是企业塑造未来核心竞
罗克韦尔自动化于近日正式启动南京站“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路演”(RAOTM)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大学”(RAU)活动。来自全国的1,000多位客户和行业专家齐聚南京,交流探讨如何构建“互
任督二脉1.张无忌在金庸笔下拥有盖世武功的众多人物之中,《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是颇受欢迎的一位,在身中玄冥神掌而命危后,通过修得九阳神功祛除寒毒,最终才得以成为明教
摘要: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让课程内容既能为专业服务又能让学生感兴趣,教师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更具实用性。所选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专业,为就业岗位服务;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  关键词:整合;课程内容;化学教学;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新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化学课,多数学生在初中只接触过一点化学知识,而机械、园艺、冶金等专业学习又需要有一定的化学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渐密切与深入,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越来越重要,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加强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迅速发展的时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需要丰富的人文精神养料。
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用它.在教学中,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得力教学工具.然而多种教学科目,教师都会设计相应的课件展示给学生,相比而言,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