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分含量的累积出粉率对小麦粉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累积出粉率对小麦粉及馒头品质的影响,测定了制粉生产线上179种系统粉的流量及灰分含量,基于灰分含量配制出不同累积出粉率的小麦粉,测定其理化特性、营养特性、安全性以及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馒头食用品质.结果表明:当累积出粉率为55.1%~70.0%时,面团的发酵流变学特性、馒头比容和质构特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全麦粉相比,小麦粉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低,损失率较大;当累积出粉率大于75.0%时,小麦粉中矿物质和维生素显著增加,损失率下降;当累积出粉率大于77.9%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显著变差,馒头的L?、比容和感官评分显著降低,硬度增大,菌落总数和重金属含量显著上升.因此,采用累积出粉率为75.0%~76.4%的小麦粉,不仅制作的馒头食用品质较为理想,同时也避免了小麦中营养组分的过度流失,提高了小麦的利用率.
其他文献
为构建以成品卷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预测卷烟感官刺激性大小的评价模型,以12种不同风格的卷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卷烟刺激性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聚类分析和刺激性感官评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2种卷烟可分为5类,与所建综合评价模型F=0.913F1+0.087F2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12种卷烟刺激性感官评价得分排序与综合评价模型预测的刺激性得分排序大体一致;以该模型计算12种卷烟游离氨基酸综合评价得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酒香<树苔香<复合香<自然本香<焦甜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相关法规已不能满足现有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国家监管需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首次将应用和管理风险程度较高的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等功能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而对其他普通类别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为我国化妆品原料尤其是新原料的研发及应用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对化妆品原料监管法规存在一定差异,但对化妆品安全性的要求高度一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化妆品原料监管、注册备案等工作进行了
在酿酒酵母发酵预处理广西百色地区B3F烟叶的基础上,采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该烟叶进一步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对比分析混合微生物发酵前后广西百色地区B3F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变化,并研究发酵后该烟叶感官评吸品质的提升水平.结果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 mL、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60 h、湿度70%,在该条件下发酵后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质量分数达到16.50%;混合微生物发酵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所增加,烟叶糖碱比由6.77提高到7
环保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不仅跨多个产业和领域,而且还能将不同地域联系起来,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环保产业以防治环境污染、进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发展目标.文章主要从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先分析了碳中和视角下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对碳中和目标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新要求,最后针对加快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策略.
烟草源微生物是适应并来源于烟草化学环境的一类微生物,其筛选、生理生化功能挖掘及应用技术研究对卷烟提质、增香、减害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烟草源微生物的来源、类型,以及其在烟叶发酵处理、再造烟叶浓缩液发酵处理、烟草香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烟草源微生物在资源体系构建、功能挖掘、烟叶处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深入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两方面展望了烟草源微生物的发展前景.
抗冻蛋白(AFPs)具有调控冰晶生长行为的特性,对冷冻食品有很好的改良效果,但天然抗冻蛋白在生物体内含量低,且提取、纯化困难,生产成本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因此,探寻合适的制备方法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抗冻蛋白的发展非常重要.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胡萝卜AFP、点带石斑鱼AFP和黄粉虫AFP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密码子优化合成3种重组AFPs(rAFPs)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酵母表达载体、G418和24孔板多重筛选,获得3株分别产rCaAFP、rFiAFP和rTmAFP的重组
为了探究淀粉粒径对小麦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理化特性的影响,基于Stokes沉降法分级得到3种粒径小麦淀粉(小颗粒D50=5.81μm、中颗粒D50=11.09μm、大颗粒D50=24.21μm),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以中长链的脂肪酸——月桂酸作为脂质配体,考察淀粉粒径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络合指数、热力学性质、晶体结构、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消化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对复合物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粒径越大,与月桂酸的复合程度越高;络合指数较大的复合物,表现出较高的焓(ΔH);与原淀粉相比,淀粉-月
多酚可与淀粉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理化特性产生影响,且可不同程度降低淀粉的重结晶能力.探究4种多酚(茶多酚、儿茶素、阿魏酸和没食子酸)与板栗(燕山和锥栗)淀粉的相互作用,对板栗淀粉基本理化指标、溶液透明度、吸水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淀粉与碘结合能力及凝胶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多酚的加入,对板栗淀粉的透光率、凝沉性、水合特性、吸水性、糊化特性和凝胶质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酚的加入可抑制淀粉间的聚合,减缓淀粉凝沉,使淀粉在短期老化过程中透光率降低的趋势逐渐减缓;且可使淀粉吸水
为开发新型补钙产品并提高花生的附加值,研究不同的酶解方式对花生肽-钙螯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螯合前后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比了碱性、风味蛋白酶单酶酶解,碱性、风味蛋白酶双酶同步酶解以及双酶分步酶解4种酶解方式,发现风味蛋白酶的加入有助于提高钙螯合率,且分步酶解法对螯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强于同步酶解;在双酶分步酶解基础上制备花生肽-钙螯合物的最佳条件为肽钙质量比7.2:1、pH 7.5、时间50 min、温度47℃,在此条件
为了探究新收获小麦后熟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GMP)与面团品质之间的关系,将新收获小麦分别在15℃/RH 50%(WT1)、20℃/RH 65%(WT2)、28℃/RH 75%(WT3)和35℃/RH 85%(WT4)条件下储藏,研究后熟过程中GMP二级结构的变化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GMP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下降,β-折叠和 β-转角含量显著上升,无规卷曲含量变化不明显,高温高湿(WT3和WT4)储藏条件下,这种变化最为显著;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