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视角下的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策略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x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教育生态视角提出了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建议,从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体系、育人平台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生态重构,将融入教育生态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整个社会对卓越幼儿教师人才的需求标准对接,实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教育生态;卓越;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38-02
   生态(Eco-)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代表家(house)或者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后来被用来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彼此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克雷明(Gremin)提出可以将教育当作一个复杂统一的有机生态系统,该系统中的各生态因子(学生、学校、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教育者、家长等)都有机地互相联系着,这种联系呈现出一致与矛盾、平衡与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克雷明认为,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有助于确定教育情境的范围和复杂性。运用生态学的联系观、平衡观、动态观来观察分析教育问题,是较好的抉择之一[1]。
   一、教育生态的内涵
   教育生态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教育主体与周围所处自然、社会生态等进行物质、信息循环和能量交换所形成的生态学单位。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包括本科、高职、专科学校等)是指围绕各类高等教育形成的,对各类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影响与限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包括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2]。随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技术、新兴产业关系的日益加深,高校人才培养活动越来越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建立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开设、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组织管理机制、学生社团活动以及软硬件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彰显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实力。
   二、教育生态理念对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启示
   “卓”:意为高超、杰出、卓越。《说文解字》释云:高也。“越”:《说文解字》释云:度也。卓越合起来有高超出众之意。可见,卓越幼儿教师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化水平、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比一般幼儿教师有更加全面优质的体现。自2012年教育部结合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国际背景组织高师院校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师范人才培养院校陆续从卓越幼儿教师的内涵、能力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探索,但面临的种种现实困扰仍然阻碍着卓越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忽视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内外各类型、各层次生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与动态互融;忽视学生个体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人格特性统一和谐发展的规律;忽视对卓越幼儿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使得卓越人才的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适宜共生问题。高师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各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教育生态的整体联动和系统平衡思维探索具有开放性、整体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教育生态特征的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机制;通过科学整合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各个生态要素,将融入教育生态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与整个社会对卓越幼儿教师人才的需求标准对接,实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资源互通、互促共生。
   三、基于教育生态视角的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策略
   教育生态理论强调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关系、生态资源整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有效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高师院校在开展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时要注重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岗位素质、管理机制与特色创新等方面进行生态重构,通过战略调整与机制创新整合教育生态系统的各方教学资源与要素,形成共生互补、合力递推的生态化育人机制,才能确保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基于生态位厘清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与周围其他物种之间相互关联的定位与功能。高等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有层次的,而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都有其发展空间。各类高师院校应在其自身的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出不同层面的“一流”教育。对于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工作来说,基于生态位厘清培养目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幼儿教师岗位需要的核心关键能力究竟是哪些?我们当前开设的课程体系能否确保学生获得未来岗位工作任务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例如,目前国赛强调的专业的弹唱技能是否岗位必需)?其次,不同层次的高师院校(高职专科、普通本科、重点大学)都在进行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工作,由于生源不同导致的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底蕴差异必然影响到人才培养效果。针对专科、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学习对象,各类型级别的高校在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方面是否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设想与目标定位?最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在于国家大力支持民办力量参与办学,由于没有统一教学大纲的限制,市场上呈现的托幼机构多种多样,公办、民办、公私合营等各类园所对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不尽相同。高师院校首先要科学确定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生态位置,再结合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生态背景,结合本校生源的学习发展特点厘清卓越幼儿教师的内涵与培养标准,才能确保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推进。    (二)构建“课赛证”多元融合的生态化教育教学体系
   从生态学角度看,每个生态因子都会与外部环境产生持续的信息和能量互换。随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与社会新形态、新产业关系的日益加深,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必然反映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体系不断发生变化,知识技能体系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培养途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运行机制、培养方案等要素与其相适应,并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平衡[3]。幼儿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的推行标志着国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职业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幼师培养模式过多重视弹、唱、跳等艺术技能的实践训练,忽视了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教育观察与发展性评价能力、教育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对有效完成幼教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依托幼儿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省赛、国赛项目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多元协作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卓越幼儿教师培养为纽带,将专业课程资源、教学要素和育人能量有机融合,形成多元融合、互促共生的生态化育人模式,才能满足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打造动态互融的“政、校、园”协同育人平台
   “政、校、园”协同育人指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幼儿园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政府积极制定政策给予支持主導,高校系统设计实施,幼儿园等行业用人单位协同提供场地、行业专家、真实工作情境、硬件设备等资源,三方各司其职,通过优化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机制,整合各方平台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协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成长。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结构,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只有把生态主体放到周围生态环境之中以开放、动态的思维进行分析,才能建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生态结构。
   (四)营造生态化的卓越人才培育氛围
   校园生态氛围是指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等生态因子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共同传承和积淀形成的特有的学术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其价值在于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渗透,使存在于其中的每个个体实现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存特定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4]。卓越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培养学生高超的专业技巧、杰出的综合素养与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大学校园生态氛围对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
   (五)探索分析卓越人才成长的生态规律
   卓越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积累过程,也是个体自身在各种外部条件的支持和保障下自主成长的结果。幼儿教师要想走向卓越,既需要其本身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又离不开适宜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构成的良好生态,内外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或抑制、或促进的相互影响的关系[5],卓越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几个方面:从微观系统来说,卓越人才个体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优秀的创新能力等特征,高校在进行卓越人才培育时要注重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职业兴趣,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与追求卓越的自觉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卓越人才的成长需要教育生态环境中多方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利用教育生态理论分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幼儿教师成长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对人才培养内涵、校企协同育人、生态文化氛围等教育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反复论证、优化设计、有效实施,才能确保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春瑜.问题关注视角下研究型幼儿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及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9):152-153.
   [2]马卓玛,张环草吉.浅谈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20(37):82-83.
   [3]陈雪玲.幼儿园混龄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1-12.
   [4]林春云.绿植培养,相伴成长:论幼儿的“绿色”探究之旅[J].家长,2020(24):138,140.
   [5]陈曦.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4):117-120.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汉书·艺文志》把《尔雅》附入《孝经》类以来,魏晋六朝隋唐目录关于《尔雅》类训诂书的归属即不尽相同。通过对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隋志》、两《唐志》等目录关于《尔雅》归类的分析,结合《七志》《七录》《群书四录》《古今书录》《四库书目》等亡佚目录线索,对《尔雅》类训诂书由经部到诂训类再到小学类的归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尔雅》的归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学术发展、目录著录宗旨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其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与理化测试专业合作的“焊
根据高职定向培养士官生的人才培养思政目标,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实施载体,确定该课程的五个思政建设目标,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结合点,并通过案例实证课程思政的改革成
[摘 要] 家长教育观念或者家庭教育与社会个体“三观”、行为密切相关。借助科学计量方法梳理国内外“家长/家庭教育”相关文献,从经济影响、家庭环境、家校协作、日托服务、社会干预、健康支持六方面呈现国外学者研究动态;又从弱势群体、过度教养问题、中国学者国外经验研究、家校协作、公益援助五方面呈现国内学者关注。最后提出见解。  [关 键 词] 家长;家庭;教育;育儿观  [中图分类号] G645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拿”可以引进工具、处置者.引进处置者的介词“拿”有两个语义来源:一是“持执”义;二是“捉拿”义.在“持执义动词——处置介词”的演变历程中,“拿+N2+
[摘 要] 边疆地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是服务边疆医疗的重要力量,学生能否有较好的岗位胜任能力,关系到边疆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从调研情况来看,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后,胜任力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个人专业素养、岗前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岗前培训的师资力量以及岗前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95%以上的高职学生认同岗前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后能在较短的
[摘 要] 肿瘤学是临床专业来华留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互联网+”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新热潮。但因为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对任课教师外语能力、课堂内容设计、授课技巧、课堂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留学生肿瘤学在线课堂通过探索及实施一系列教学方式,采取钉钉在线课堂+微信+线上PBL/CBL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增加教与学的灵活性,为留学生打
[摘 要]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机制的构建不仅关乎各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应从夯实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机制。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健康老龄化是全球养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老年护理是世界各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总的策略.要在老年护理方面取得突破或进展,必须有明确的老年护理服务战略定位和措施.研究运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首先讨论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出新形势下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创新课程设置,重视职业素养;对接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重视顶岗实习;“三全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关 键 词]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