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与路径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理念、提高本科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是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要点:强化顶层设计,贯彻宣传理念;优化团队结构,培养专业师资;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运行,建立保障机制。并可从目标定位、试点探索、全面铺开这三个阶段来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
  关键词:职业本科;课程思政;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181-04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novate the value-leading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four key points to curriculum politics integrate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streng thening the top design, carrying out propaganda philosophy; optimize team structure,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d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optimizing teaching operation, establishing a safeguard mechanism.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politics integrate in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target positioning, pilot expl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oll-out.
  Key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politics integrate; professional teaching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科职业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客观必要
  (一)实现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把政治引领、立德树人的培养渠道从思政课主渠道向专业课延伸,凸显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及职业特点,让专业课成为思政教育培养的重要根据地,实现育人目标的全覆盖。通过课程思政对专业进行深度的价值提炼与价值塑造,对学生实行滴灌式的培养,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基因植入到每一门专业课中,充分发挥专业育人优势,形成具有职业素质教育的本科职业优势的人才培养育人效果。
  (二)创新本科职业院校教育价值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引领着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探索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课程思政打通了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障碍,提炼出同向同行、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无缝对接及有机互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本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专业素养、崇高的价值观念。
  (三)提高本科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人文、历史等角度,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
  (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宣传推广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发揮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全面实施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书记是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应建立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抓牢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战略高地,用全局性的思路构建起领导机制,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持续发挥高校各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委的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基层党组织的统一动员与统一执行,发挥基层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致力于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对于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已是一个熟悉、亲切的名词,但对于很多专业课教师而言,他们依然觉得很陌生,亟需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彻推广下去,积极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培训讲座、宣讲示范、集体备课、交流沟通等方式,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推广课程思政,怎样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等重要内容,让专业课教师在一个有序、稳定的过渡阶段深入了解课程思政、思考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式,在遵循教學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并逐步升级为会讲、能讲、爱讲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
  (二)优化团队结构,培养专业师资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广,需要一支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思政课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政治功底和专业基础,在团队中具有引领作用;第二类是专业课教师,他们的专业基础功底扎实但思政基础薄弱,能起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覆盖作用;第三类是辅导员、班主任,他们虽然不是专任教师,但在学生的课外生活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最需要对这三类教师的团队结构进行优化,打通三者之间沟通不畅、运作不顺、培育不全、效果不佳的瓶颈,让三个教学团队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信息传递的顺畅机制,设计不同的师资优化培养方案,构建一支品德好、素养深、能力强、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三大类中,担任主力的是专业课教师团队,这支队伍的优势是数量庞大、覆盖面广、延伸度深,能推动课程思政深入到每门课程甚至是每个知识点当中。面对专业课教师这一支重要的中坚队伍,要实现师资团队结构优化,务必要在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上下功夫,除了要进一步地优化结构外,更要加紧力度进行系统培训与深入专业的培养,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专门化结对制度,创建团队架构,立足学科优势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打造一支面向不同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主体作用。
  (三)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设计
  要顺利地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是最基本的前提。在挖掘的过程中,可分成两条路径,一是以单门课程为挖掘对象,挖掘该门课程独特的思政元素,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契合关系,在专业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中引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单门课程的融合;二是以课程群为挖掘对象,注重建设专业群和优质特色专业,如经管学、法学类专业,要培养学生救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理工类专业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专业群建设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炼学科专业的思政共性元素,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方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科专业精准对接行业发展。
  课程思政要融入专业教学,必须要进行系统创新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要融入专业教学的关键词是“融入”二字,既要充分吸收新时代发展的各项新观念、新成果,也要专业本身自留底色,达到两者的最佳融合状态。要实现创新性融合,首先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研判工作,如结合国家、区域、学校的发展战略,专业领域的最新走向,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其次是把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有机互融,互融的过程实质是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合力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最佳优化;最后是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构建,设标准、编计划、统课程、定评价,让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过程呈现出有序化、结构化、常态化。
  (四)优化教学运行,建立保障机制
  全面推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运行,重点应落在课程建设、教材改革、师资团队、动态评估、示范建设等方面。课程建设需要围绕系统创新的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思政总目标,提炼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创新尝试。专业教材改革要融入价值信念、专业认同、社会责任等重要的思政元素,拓宽教材涉及的广度与宽度。师资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内外专家以及辅导员队伍组成的团队,建立一批示范课、推广课,建设一批实践实训基地。评价机制讲究以效果为核心及动态性,通过多巡、多听、多评,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果研究预判,及时调整各项措施,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良好发展。示范建设可对从学生反馈效果好、专家评价效果好的信息定期公布,以数据证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优质发展。
  在保障机制上,首先是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管理部门应牢固树立责任主体意识,研究学校在建设本科职业学校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等关键问题;其次是完善组织运行体制,学校层面应提供指导支持、政策支持、资源支持及协作支持,二级学院应致力于打造专业特色及课程思政专业群的建设发展,专业教师要立足专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再次是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贯彻落实明确评价主体、突出评价重点、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反馈评价结果这一评价全过程;最后是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课程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方面的晋升培养制度、培训学习制度;评估方面的指标体系构建、督导评价制度等。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阶段与实施路径
  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实施路径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期需要解决的是制定目标、明确主体、提炼元素、构建平台的推进过程,实现课程定位与选取目标;中期是选定试点、打磨改良、评价交流、示范推动的试点探索的过程,实现课程试点与改革目标;后期是整体设计、优化特色、完善评价、形成品牌的过程,实现课程融入与优化目标。
  (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目标定位
  1. 制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应在目标制定中充分体现,制定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各项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指实现本科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构建的总格局,总体目标的制定需要从本科职业院校的校本情况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职业本科教育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各项具体的目标是指包括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师资培养目标等,应立足于不同专业育人目标的角度,从品牌课程、教学名师、典型案例、考核评价等方面精准细化,让具体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执行性。   2. 明确主体。明确主体是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即专业课教师而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要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专业课教师培养,内部应要加强自身的锻炼与培训,在纵向发展中深挖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横向上不断拓宽政治素养与育德能力;外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专任思政教师,帮助其转变思路、提高能力,实现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专业互补、优势叠加、协同育人的育人效应。
  3. 提炼元素。提炼元素是一个关键点,即在每个专业群、每门专业课中最大化地提炼思政元素,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发展、行业先锋、社会责任等都是珍贵的思政元素,如同原材料一样丰富多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把握这些思政元素的源头出处及最新发展情况,运用时也需懂得详略取舍并有所侧重,同样素材的思政元素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搭配,将会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
  4. 构建平台。课程思政在初期推进时,需要搭建多方联动平台,既要学校在整体上统一布局、制定目标、整体推进,也要各二级学院积极参与推动,通过各大专业搭建重要平台,拟定课程思政与专业的育人计划,挖掘专业特色思政元素并科学设计各门课程,以课程为主阵地,把知识能力与价值理念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使各门课程、各类专业同向同行,实现多方联动并为课程思政的开展保驾护航。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试点探索
  1. 选定试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试点探索是尝试新品、改良更新、大众点评、练好厨艺的过程。课程思政改革因涉及到的范围大,无法一蹴而就完成,需要有一个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持续性积累过程,各教学单位要大力开展课程思政试点探索,是当前推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一个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手段。试点路径的推进实施可探索出“四个一”推进试点操作模式,即安排职业本科院校至少要试点一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至少要试点一个专业,每个专业至少要试点一门课程,专业的每门课程至少要试点一个课堂,针对试点学院、试点专业、试点课程、试点课堂,应设置课程思政改革专项,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2. 打磨改良。试点需要反复改良、持续更新。课程思政试点工程要定期开展课程教学需求分析和学情动态分析,合理设置课程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等各方面的目标。要剔除陈旧、落后的内容,准确把握科技、产业发展态势、将最新的知识、学术观点、研究成果、生产经验等及时引入课堂。要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设置必要的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内容,突出职业本科的特点,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挑战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知识创新。
  3. 评价交流。在试点探索过程中,要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推进、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邀请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对试点专业与试点课程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为避免试点观摩课程流于形式,需要在观摩次数、深入程度、教师交流等环节进行规范、巩固与加强,重视思政专家及教师的反馈意见。另外,还需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把学生的认可度、满意度列为试点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总结经验、提出问题、交流意见、大众点评,让试点课程真正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4. 示范推动。要通过试点工程初步培养出一支能扛大梁、肩使命的专业课教师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在各种专业领域发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重要育人作用。与此同时,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拔与推广制度,使具有课程思政典型示范效果的课程及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形成广泛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发展。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全面铺开
  1. 整体设计。整合各门课程的学习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育人功能,系统整理和分析思政渗透点,有针对性做好课程设计。各专业理论课程应找准专业突破口,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制意识、历史文化、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提炼优质设计将价值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各专业实践课程要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促进知行合一,确保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思政元素实现精准融合,以发挥思政教育的功效。
  2. 优化特色。首先要充分发挥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注入职业特色并进行打磨,把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做扎实,发挥责任田的育人功能;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种思政资源,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塑,积极创造智慧教学环境,应用线上线下优质课堂资源进行课堂翻转,形成“互联网+”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特色;最后要努力构建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问题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抬头率,形成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的新型教与学的优化模式。
  3. 完善评价。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将学生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参与度、获得感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参考。要綜合教师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运用、教学工作投入、对学生的指导等对课程开展质性评价。重点考察课程设计中育人元素是否挖掘到位、是否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课堂上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学习成效是否明显等情况,促进教学过程决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
  4. 形成品牌。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各项试点工作及培优项目,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主干课为主阵地的专业群建设,紧贴社会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育示范课程,打造示范课堂,塑造示范典型,推出一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品牌课程。通过推动教学标准建设、名师团队建设、机制创新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品牌建设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本科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既需要发挥学校顶层设计、高度统筹的作用,又需要依托各部门、各专业搭台唱戏协同并进,更需要每位一线的专业教师敢于探索、立德树人,立足本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尤需指出,要巧妙用活这个“融”字,使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却持续发力的效果,充分彰显本科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2018(4):98-104.
  [2]张俊玲.将“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49-50.
  [3]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4]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5]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
其他文献
摘 要: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是学习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由于该门课程具有内容多,公式理论复杂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具有难度。文章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梳理教学知识点、辅以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考核方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反馈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同时在结论中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该门课程持续改进。  关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及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相关规定都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相关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尤其重要。从学生的翻译实践可看出学生的翻译能力尚待提高,且具有许多共性,如:逐字翻译,无意识或无能力分析句子结构,对于词汇的选择缺乏词性的考虑等等。文章主要从中英文不同表达方式的角度,即英文重形合而中文重意合,提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策略:显性连接转为隐性
课程思政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和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具有隐性、灵活多样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作为人才培养阵地的高校,树立师德楷模,提升教师素质,是开展良好课程思政的
摘 要:在科教融合背景下,为了培养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流体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欠缺能力培养和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基础上,将优化知识点导入、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合、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以及将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纳入流体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常态化的线下教学活动难以实施,为了减小疫情对教学的影响,文章从线上教学的设计、线上教学准备、过程管理与实施等方面探索了大学物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实践表明,通过任务驱动和过程化评价的教学手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学物理;线上教学;教学研究;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使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决策更加科学、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案例更加落地;另一方面,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面临着数据采集、案例开发、信息隐私以及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物流管理;教学改革;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以某工科学院毕业五年学生为调研群体,围绕大学生就业力构成及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在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框架下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培养路径,为高校如何更好培养人才与服
ESP强调的是英语学习与技能专门化的结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所以通常根据学生的专业属性和特殊英语学习目的进行应用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在特殊职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医护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医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伦理道德精髓,将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文章在分析中医药文化融入医护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提升思政课教师中医药传统文化素养、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及建设“中医药+思政
摘 要:数字化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地关注数字化带来的管理与技术挑战。一方面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注意嵌入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分析全国370所本科高校信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发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中需要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数字化时代用户行为的变化,不断利用新技术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