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专业课程
  一、课程思政视什么?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调换,从教育理念或课程理论上讲,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教育体系或者说是一种育人体系。
  二、在专业课方面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
  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为了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成人”这一问题,我们要从思想上来提高我们的认识,认识到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思政要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及实践类课程教学虽具有教育性,但对于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爱国情结等,多数教师却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教授的内容,一直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所有课程中。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是以传授技能与知识为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高职院校逐步树立了大思政理念,但很多专业老师在是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不知道如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而并不是生拉硬套几条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影响授课内容的逻辑连贯性,让很多专业老师感到迷惑。因此,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的教学目标应是能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到一起,通过找到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点,让教师无缝的连接在一起,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思政思想的认同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促使专业课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自身价值培养的有机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后,在教学目标上,思政的刚性要坚守[2]。课程思政在展业课程层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高职教学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让专业课中承载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
  三、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许多教师觉得将思政融入专业课课堂太难了,因为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3]。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课堂,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可从“学习知识点、挖掘结合点、操练融入点”三方面入手,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深入[4]。
  首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推行要从源头上下手,系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插入专业课程德育元素的相关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贯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在编制专业技能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专业课课程标准时,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分析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了规范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课程标准要充分的体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融入?怎样融入?建立专业课程德育目标及德育评价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
  其次,提炼融入点。就是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这个位置如何寻找?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抓准融入点,不要勉强或胡乱“生拉硬拽”,所以教师们可以进行团体备课,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融入点,多沟通,多交流,让思政元素更加顺畅的融入到专业课课堂上。
  再其次挖掘时机。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要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融入多少个思政点合适?在什么时候融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多积累一些思政元素,多思考融入时机,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并非越多就越好,妙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教学内容运用恰当,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需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二是教研室、课程组要强化集体备课,集众人的智慧才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总结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人为检验标准,专业课的融入更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下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注重诊断与持续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从自身教育方法入手,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坚信,课程思政的教育会越来越来好。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 (7) : 29-3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
  [3]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中国教育报,2017.3.
  [4]徐建光.坚持全课程育人深化课程思政改革[J].上海教育,2017 (12) : 14.
  作者简介:
  李静(1987.1--)汉 黑龙江哈尔濱 女 硕士 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互联网技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国媒体环境,媒体矩阵的建设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对西方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多重冲击,亟待借力新媒体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新媒体视角研究中国民族器乐基础文化传播,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宣传渠道。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民族器乐;音乐文化;文化传播;中华
期刊
摘 要:本文就高校择业就业工作情况现状进行了现状分析,经过对各类院校服务研究方式的总结分析,目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以数据模型为基础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研究以及社会调查。通过总结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应建立择业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  关键词:择业;就业;服务  一、研究现状  在当今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空间不断拓宽,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
期刊
摘 要:當前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保证了新的军事变革,促进了部队各个方面的转型,武警部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要积极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用科技的力量击败敌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在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升武警部队的作战能力,建设现代化的武警部队,保证了武警队伍的战斗力,同时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也为武警部队训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行,加之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也有国人走出国门,学习他国的语言文化。韩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韩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本文将论述在韩语的学习中,看韓国电影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韩语电影对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韩语教学效果的作用,并阐述了引入韩语电影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韩语教学;韩语电影;作用  引言  韩语是世界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新时代技术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背景,对于信息技术走进中职教育教学生活,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做出了详细地分析。文章认为,教师合理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在机械教育过程中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辅助手段,促进学生更加自主、更加积极地开展中职机械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专业;信息技术  在二十一世紀这一信息科技技术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没有稳定和成熟,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很高,而且背负着家庭和社会的殷切期望,因此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但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得到了丰富,精神问题却变得突出,尤其是关于大学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他们遇到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问题,这些都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突出。根据调查,有25.1%的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
期刊
摘 要:信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当前高校阅读的巨大变革。在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将高校阅读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整个模式更加灵活,方式更加丰富也更容易接受。所以,当前信息时代的高校阅读方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文化建设就是其中关键的一个部分,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时代;阅读;高校;工作创新  引言  在传统的高校阅读下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到了教育领域。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出现很多网络课堂,如微课、有道精品课软件等。另外许多教师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枯燥的气氛,提升了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体验。针于此,当下的法学教育也可以引进“互联网+”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下文着眼于日常教学、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及检验教学成果三项内容,主要探究了“互联网+”模式下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课外阅读作为初中生学习阶段和人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对于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然而在当下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娱乐、影像等视频资料丰富,加之农村学校家长的不重视以及学生自身阅读兴趣和周围阅读环境的缺失,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外
期刊
七律·夕阳红  夕阳做幕万山朱,那刻心情视路途。  昨夜苍天生闷气,晨时露雾怨农夫。  金城落雁岸边雨,北海南飞潋滟枯。  秋色已临难见月,何须事外问江湖。  七律·残秋  一场风雨荡山陈,树载秋容落叶轻。  昨夜狂云空暴泪,凌晨露雾泣蝉鸣。  青山碧水颜尘老,江岸潮头白发生。  多少花开春气艳,何须紫燕做悲声。  七律·悼念毛泽东  秋山雪雨起苍黄,九月人间却有伤。  领袖您看多少泪,白花悼念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