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成就》课后随笔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结束了,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了,原本紧张的心情突然变的不是滋味。因为每次的课后反思总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失落的同时也常常告诉自己,这一次次的公开课,是作为老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深刻而难忘!
  这次上课的主题是为了凸显小班化教学,所谓小班化就是说30多个学生的教师,小班比大班更注重一对一,更体现学生的主题性。这次的课题是万有引力的成就。这节课在这一章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万有引力的深入也是后面宇宙速度的铺垫,应该说,这一节是理论与图文联系,是一节可以上的很生动很趣的物理课。在这一节里有好多科学家的参与,这些科学家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了很多科学上还未出现的结论,足以证明万有引力的魅力,科学真是迷人!然而我在上完这节课后发现了很多问题,结合其他教师的建议,我总结了下几条。
  一:课程结果固定化
  这节课按照课本的顺序应是探测地球质量,探测未知天体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我就按照这样的顺序,从课前回顾,新课引入,推导公式再得出结论。最后将科学家运动万有引力定理发现未知天体。这样一个固定的顺序把这一节课的生气完全吹散了。学生推导了很多公式最后才将科学家的行动,学生已经体会不到科学的迷人了。如果能把课的顺序颠倒一下,先从各国科学家运动万有引力定理得出的很多规律,讲故事似的激发学生产生这样的感慨“科学真是迷人”,然后自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如何推导出来了,有这样推导的话,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这样的思路会不会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呢?
  二:师生互动被动化
  常常说强调师生互动,但是真正的互动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虽然也有很多互动,但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占主导地位,我问,学生答,学生不会,老师自问自答。这样的上课方式很累,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反应,这是不是也反应了我在备课时把学生的互动看成是理所当然,并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这个原理我是不是真的懂呢?
  三:探索部分单一化
  上好课,学生探索也是较重要的一环,将学生思路扩大,发散开去。这也是增强学生对只是领悟,乃至更深层次的应用的一种好方法。探索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效果的好坏。那么至于如何探索便成了这一课的关键问题。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的探测天体的质量,那么如果我现在只拿一个手表能否测出天体的平均密度呢?这个探索主要考察学生对天体质量的应用及密度公式的联系。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那么,M与V中R的关系是否一样,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贴近星球表面飞行的话,此时星球半径就可以约掉。那么这时密度只与运行周期有关!这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逻辑能力和物理思維的多变化。其实后来想象,我可以将这部分探索一分为二,一种是贴近地表飞行,一种未贴近,两种效果相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应该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贴近地表飞行时两个力的数量关系。
  开课结束了,但这样的反思会一直持续,我们需要多多的交流,多自我反思。如何能把课上的更出彩,更有趣,更能体现小班化的优势才是我现在要努力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
结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极富创造性的游戏,幼儿通过利用各种积木、积塑、沙、粘土等材料,运用拼插、摆搭、塑接等手段进行构造,来形象地表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可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幼儿对参加结构游戏缺乏主动性与兴趣。因此,我就怎样引导幼儿参加结构游戏,达到活动的教育目的,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获得了以下经验:  一、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提高观察力。  观察是进行结构游戏的前提,大
摘要:全文从三大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中心论断,号召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提高 课堂教学 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中,许多教师陷入了迷惘、困惑,发出“越教越难,越教越不会教”的慨叹,也许这是对教学效果不佳的一種反思与悲叹吧!如何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发展。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喜欢学、想学、要求学
摘要: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在教育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信任、尊重、理解、赏识来使之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转化缺点,发扬优点,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当每个孩子都更积极进取时,一个和谐向上的阳光班级就形成了。  关键词:赏识,激励,阳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的重要体现就是赏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①有新观念;②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③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④有团队精神。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觀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
摘 要: “問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培养探究能力。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型课堂教学下的问题情境创设。  关键词 创设 问题情境 探究
讲评课是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综合复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习考试是对一个阶段教学情况的总结,有练必有评,评是讲的补充,练的延续,是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试卷的讲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重练轻评,致使讲评课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达不到最佳效果。教學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试卷分析,教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对一对答案、评定一下分数,而
面对现在大量学生厌学的现象,每个语文教师无不梦想这样一幅画面:学生不再枯坐板凳,老师不再喋喋不休,在课堂上,学生把思考当成了一种习惯,把阅读当成了一种对话,把表达当成了一种倾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要实现这个梦想,我想,最好的途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新课标提了很多年的口号,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是难之又难。老师习惯了面面俱到,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