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350、560这两个数,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来源 :小学教学(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张天孝老师为主的《新思维数学》教材编委会早在2004年就着力于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并提出了“知识问题化”和“问题知识化”的理念。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独立的数学活动,就是教学目标所在。因此,在《新思维数学》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单元提问课、课时提问课,把相关联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其他文献
一、平面几何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的纵横联系与综合,打破数学内部学科界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真正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下面就排列组织、概率与几何的交汇问题作一探讨。
不少学写教研文章的青年教师看到报刊上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发表的理论性较强的大块文章,心中就望而生畏,认为想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是梦想、妄想,感到高不可攀。诚然,对于刚步入写
对于一些分式不等式证明题,如果各项分式的分母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把分母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换元,从而将分式的分母简化,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便于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通过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分母整体换元法可使一些分式不等式题的解答变得更为容易和简捷,但是,应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把分母换元后,应能够用分母整体把分子表示出来,而且此时分
摘要: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师应从以下三方入手:一是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人格;二是培养学生兴趣;三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创造能力 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
甲:“知道龙吗?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天地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你久历四方,必知天下英雄门派,请试指言之。”
本网络书店系统设计与实现主要运用Asp.Net技术,以Visio Studio 2005为网站开发环境,数据库环境为SQL Server 2005来实现的。通过综合分析与设计,采用的是基于B/S的3层架构思
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执教了六年级“数的整除(复习)”一课,在培养学生学会整理知识、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整理一些教学片断供大家探讨。
我们已经知道:当a,b是自然数,且b≠0时.除法算式a÷b表示两种意义。
1.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氨(NH3)和氟(F2)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得到:4NH3+3F2=NF3+3NH4 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正确的是
刚从越南迈回国门,就听见人们说今年的高考题普遍偏难,因此考生的分数也普遍偏低,一本、二本、三本划定的分数线都比去年低几十分。看来,高考大战的新一轮硝烟——填报志愿,欲加浓烈了。高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还有临场发挥能力,而填报志愿则考验考生对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否取舍有招。分数榜已定,正确填报志愿不但能让你如虎添翼,更能使你力挽狂澜,但稍有不慎,却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考志愿填报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