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19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初中化学相比较,高中化学知识更加抽象化,难度也很大。为了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教师巧妙的将化学史引进教学课堂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在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进程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时,学生就会对那些探索于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充满崇拜的心理,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化学史 化学课堂 魅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63-02
  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历史文化可以在化学史中搜寻到,也就是说其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现如今教育改革的号角吹得愈见响亮,此时化学史以一个特别的身份渗透于高中化学课堂上也是必然的的走向,焕发着独特的魅力[1]。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人教版教学案例的配合下研究化学史是借助怎样的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焕发独特的魅力的,希望化学史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一、化学史参与教学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化学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利用化学史知识创设教学情景之时,教师应该提高对新课导入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讲述化学结论研究历程,或者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软件下载与本堂化学课程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化学发展历程的探索具有强烈的迫切感和亲切感,将兴致视为探索化学未知世界的向导,树立科学探究精神[2]。
  例如在《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求《周易》中“泽中有火”的含义,其中“泽”代表沼泽,“火井”是我国古代给天然气井田最形象的命名。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18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现甲烷的资料,以此去创建新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化学史的吸引下集中注意力,快乐的进入学习状态中,吸收更多的化学文化精髓,丰富自己的头脑。
  二、在化学史的熏陶下,学生感悟到化学家乐于专研、勇于探究的精神,积极对其进行效仿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点滴发展与进步都和化学息息相关。在化学史的配合下,教师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化学知识,强化实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有目的性的。例如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章节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硅”在工业领域中的实际用途,借助PPT的视频效应向学生介绍75%的硅铁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即可以炼制低合金结构钢、耐热钢、轴承钢等,同时二氧化硅具有吸附的功效,能将石墨吸出以提高半导体材料的纯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8世纪科学家探究“硅”的艰辛历程,硅胶的合成方法与用途,以及其在化工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以“史”为“鉴”,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物质“硅”性质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树立并健全不怕挫折、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同时化学史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始终服务于社会生产这一事实。
  三、锻炼并强化了高中生對化学现象探究的能力
  这里我们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究。翻阅化学历史资料,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电池的发现与伽伐尼(意大利)有关,作为医学家他对青蛙进行实体解剖时发现了抽搐现象,他认为是生物电的结果,而物理学家伏打在进行大量实验以后推翻了伽伐尼的结论,他认为被解剖的青蛙之所以产生抽搐的现象是因为两种活泼金属同时作用与其腿部而造成的,“伏打”电池就这么被发明了。在学生了解到电池的探索历程之后,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伏打”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此时学生积极的翻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一章节的知识,探索其中的奇妙。此时我们发展,化学史在课堂上的应用,使化学新课顺利导入,与此同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也就是说此时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培养与锻炼,对其优秀人格的打造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四、历史趣闻引进化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人尽皆知,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便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那么面对深奥的化学知识,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将重难点知识强行的灌输进学生头脑中,而是应该积极的应用化学史,例如讲述历史趣闻、化学家探索历程等内容,丰富化学课堂形式,使其处于动态化的模式中,将研究者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此时高中生拓展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追溯和挖掘更久远的历史知识,并学习化学知识运用的原则,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化学课堂上,化学教师向学生讲述了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1868年之前,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和迈锡尼(德)参照原子量的大小以原子量递增的规律对元素进行排序,1868年,门捷列夫研发了自然界又一重要的规律,即为元素周期律;1869年,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门捷列夫之手被绘制;1871年,镓元素、诸元素分别是在1880年和1886年被发现的,它们填入元素周期表中对其起到了完善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教师以缅怀的心理向学生重点介绍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将其顽强拼搏、废寝忘食的工作面貌以鲜活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此时学生心里就会萌生出这样的念想:“化学元素自身存在怎样的奥妙呢?元素周期表横、纵列相邻两点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总之,有化学史参与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它对培养与锻炼高中生发散性思维具有重大的意义,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升华。
  五、结束语
  化学史参与教学课堂上,发挥了极大的现实作用[3],首先它使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实现了拓宽的目标,其次它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同时它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了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对化学史进行运用时,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将目前最先进的化学知识应用实例、最前端的研究成果导入化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未知领域的兴趣,此时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林新珠.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J].福建教育学报,2013
  [2]王延辉.基于化学史实的探究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影响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林敏,陈妮娜.论化学史的教育价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2)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具有学科整合的意识,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生活中乐于探索,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会有更大的突破,使英语真正地成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将会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 课堂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
【摘要】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面对这一领域的变化,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始终以学习与思考拓展认识视野,以把握和理解新教材为依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学生操作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多维的成长过程。既有知识的发现与理解,又有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与图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膝部骨折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膝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
目的:比较吻合器下痔根治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吻合器下痔根治术,并与50例使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摘要】社会语言学从产生、发展至今约有五十年的时间,社会历史的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语言学自身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语言学产生的三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当前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向各个领域全面的进行当中。社会语言学,究其内部结构来讲,有社会方言学、语言社会学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来探究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预期是。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
目的:分析静脉海洛因滥用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20例静脉使用毒品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