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验证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利用Drugbank数据库、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黄芪-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构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通路图;细胞生物学验证分析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12个有效成分,涉及56个作用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主要调节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缺氧诱导因子(HIF)、ErbB、p53和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包含抗氧化、抗炎和抑制细胞凋亡等.细胞生物学验证分析表明槲皮素和山柰酚能够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凋亡,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P<0.05)、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5).槲皮素能够显著降低高糖引起的HK-2细胞磷酸化P38 MAP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层面探讨了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发现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途径发挥其治疗作用,黄芪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体外水平验证了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能够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抗氧化性,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2012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新增条款将企业延误、抵制、限制或拒绝检查的药品列入掺假药范畴,在法律意义上定义此类行为,笔者希望借鉴美国对于此类行为的判定与处理经验为我国药品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FDA指南中构成延误、抵制、限制或拒绝检查的具体情形以及通过资料查询并归纳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发现美国指南对于此类行为的具体情形按分类阐述得较为详细和严谨,包括对排除情形的说明;处理措施包括禁止性行为处罚、发放警告信与列入进口警示等.结论 我国可借鉴美国经验,发布指南指导延误、抵制、限制或拒
目的 研究杜仲叶抗氧化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动力学特性,筛选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建立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比较不同杜仲叶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测定杜仲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清除率(IC50).采用DPPH-HPLC法测定杜仲叶与DPPH反应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杜仲叶的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有一定影响,杜仲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样品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提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
胃肠道黏液是胃肠道转运屏障的首要屏障,可阻碍颗粒和药物分子渗透至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对于口服药物的递送,胃肠道黏液是药物必须克服的第一道屏障,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药物,其尺寸大于黏液的网孔无法穿透黏液层.一些与黏液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被困于黏液层中,无法实现快速渗透;被不断分泌和清除的黏液带走的药物同样无法有效的穿透黏液层.因此实现快速有效的黏液渗透对药物的吸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黏液组成与结构、黏液的物理化学性质、黏液的屏障特性以及改善黏液渗透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提高药物的
目的 为了寻找抗菌候选化合物,对天然产物蛇床子素蛇床子素进行结构改造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以蛇床子素为原料,经二氧化硒氧化制得中间体1,中间体1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中间体2,中间体2再与磺酰氯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2倍稀释法对目标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蛇床子素磺酸酯衍生物,经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和质谱(MS)确认结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所测细菌有潜在活性,其中化合物3p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
目的 研究BV2小胶质细胞上Ras相关C3肉毒菌素物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Rac1)参与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cly saccharide,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加入Rac1抑制剂EHT1864,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Rac1活性的变化;荧光酶标仪检测ROS的含量,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的含量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前列腺素
目的 建立吸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对采血时间、有效剂量范围的选择,建立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在3个实验室对10批破伤风疫苗用小鼠攻毒法和本研究方法进行19次效价检测,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建立了吸附破伤风疫苗血清学效价检测方法.吸附破伤风疫苗小鼠攻毒法和本方法的重现性分别为16%和22%,破伤风三联疫苗两种方法的重现性分别为11%和5%,破伤风五联疫苗两种方法的重现性分别为48%和34%.配对t检验显示2种方法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Blan
目的 研究典型生态环境对珠芽蓼生物学特性及药材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珠芽蓼药材生产模式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对3个海拔、2个坡向样地的生态环境特征、种群结构,植物多样性以及珠芽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与灼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珠芽蓼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药效成分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珠芽蓼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低海拔>高海拔,阴坡向>阳坡向的趋势.珠芽蓼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表现为阴坡向>阳坡向,其中阴坡向
目的 建立彝族药姜味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4.6 mm×250 mm,4 μm),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迷迭香酸为参照,建立15批不同来源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并测定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 15批彝族药姜味草HPLC指纹图谱
目的 考察葛根素在自制眼用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的关系,以期为葛根素在兔眼内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浓度,通过体外正向法、反向法与体内反向法研究不同灌流速度和药物浓度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在所研究的药物浓度和灌流速度的范围内,葛根素在微透析探针上的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反比;体外正、反向回收率之间在灌流速度为1.0、2.0和3.0 μL·min-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反向回收率显著低于体外正、反向回收率(P<0.0
目的 研究药材绵马贯众中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体积分数为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和95%乙醇等依次洗脱),以及制备C18柱色谱(色谱柱:49 mm×460 mm,分别用体积分数10%甲醇、20%甲醇水、30%甲醇、50%甲醇、70%甲醇和100%甲醇依次洗脱)、凝胶柱色谱(甲醇洗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乙腈-0.1%三氟乙酸(3∶7)洗脱]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手段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绵马贯众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