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1通过调控JAK2/STAT1信号通路参与神经炎症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BV2小胶质细胞上Ras相关C3肉毒菌素物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Rac1)参与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cly saccharide,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加入Rac1抑制剂EHT1864,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Rac1活性的变化;荧光酶标仪检测ROS的含量,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的含量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观察神经炎症反应的变化.结果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细胞后,Rac1的活性升高,炎症反应增强;当给予Rac1抑制剂EHT1864后,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表现为炎症蛋白(COX-2和iNOS)的表达减少以及炎症因子(ROS、NO、TNF-α和PGE2)的释放减少.初步机制研究发现EHT1864能抑制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Janus kinase 2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2/STAT1)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在小胶质细胞上,Rac1通过调控JAK2/STAT1信号通路参与神经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河北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及药品经营企业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河北省276家次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结果 与结论:现场检查共发现3259条缺陷项,主要集中在储存与养护(20.59%)、设施与设备(19.48%)、人员与培训(14.02%)、收货与验收(8.75%)、质量管理体系(7.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目的 探究藏药十八味党参丸(TEP)的提取物调控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性反应及M1/M2极化分型的探究.方法 Alarmarblue法评价RAW 264.7活力;荧光酶标定量分析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一氧化氮(NO)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206和CCR7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白介素(IL)-1β、IL-6、趋化因子2(CCL2)、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
目的 对4个不同产地石耳和黑石耳多糖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粗多糖.利用Sevag法,透析和DEAE-Sepharose CL-6B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研究理化性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实时定量PCR研究抗炎症作用.结果 得到黄山石耳多糖(HUEP),宁安石耳多糖(NUEP),张家界黑石耳多糖(ZDMP)和神农架黑石耳多糖(SDMP),得率分别为质量分数20%,15.40%,48%和38.25%.HUEP和NUEP由均一
肿瘤已经成为人类最大致死原因,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基于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化疗药物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特定部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毒副作用,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然而此类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尤其是心脏毒性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归纳分析最新发表文献对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 建立基于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高通量筛选组胺H2受体(histocompatibility-2)调节剂的模型.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2受体在Fisc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FRT)细胞中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获取同时表达CFTR和黄色荧光蛋白双突变体YFP-H148Q/I152L的FRT细胞.荧光淬灭动力学实验检测细胞模型功能,判断该模型是否可以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高发病率的慢性肝病之一,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除酒精等其他明确因素所致的肝脂质蓄积,大量研究表明某些编码脂类代谢相关蛋白质的基因的多态性与肝内脂肪蓄积、变性等NAFL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相关,本研究就游离脂肪酸摄取及转运、肝脏脂肪合成、脂肪酸β-氧化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 protein,VLDL)合成及分泌等脂类代谢不同环节综述了相关基因多态性在NAFLD中的作用,以期从基
目的 2012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新增条款将企业延误、抵制、限制或拒绝检查的药品列入掺假药范畴,在法律意义上定义此类行为,笔者希望借鉴美国对于此类行为的判定与处理经验为我国药品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FDA指南中构成延误、抵制、限制或拒绝检查的具体情形以及通过资料查询并归纳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发现美国指南对于此类行为的具体情形按分类阐述得较为详细和严谨,包括对排除情形的说明;处理措施包括禁止性行为处罚、发放警告信与列入进口警示等.结论 我国可借鉴美国经验,发布指南指导延误、抵制、限制或拒
目的 研究杜仲叶抗氧化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动力学特性,筛选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建立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比较不同杜仲叶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测定杜仲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清除率(IC50).采用DPPH-HPLC法测定杜仲叶与DPPH反应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杜仲叶的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有一定影响,杜仲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样品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提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
胃肠道黏液是胃肠道转运屏障的首要屏障,可阻碍颗粒和药物分子渗透至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对于口服药物的递送,胃肠道黏液是药物必须克服的第一道屏障,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药物,其尺寸大于黏液的网孔无法穿透黏液层.一些与黏液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被困于黏液层中,无法实现快速渗透;被不断分泌和清除的黏液带走的药物同样无法有效的穿透黏液层.因此实现快速有效的黏液渗透对药物的吸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黏液组成与结构、黏液的物理化学性质、黏液的屏障特性以及改善黏液渗透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提高药物的
目的 为了寻找抗菌候选化合物,对天然产物蛇床子素蛇床子素进行结构改造和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以蛇床子素为原料,经二氧化硒氧化制得中间体1,中间体1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中间体2,中间体2再与磺酰氯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2倍稀释法对目标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蛇床子素磺酸酯衍生物,经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和质谱(MS)确认结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所测细菌有潜在活性,其中化合物3p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