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一般都是由上课教师介绍实验所用的仪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个别仪器只能眼观、不能手动,就是可以摆弄的仪器,也得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完成,总是怕弄坏了仪器,学生失去自主观察和动手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也只是到初三、高三才注重中考、高考前的实验理论总复习,注重实验内容的提高和拓展,对于实验仪器的使用,往往是纸上谈兵.忽视物理教学阶段中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学,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相违背的.下面就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使用,谈谈自己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受到物理真实有用.实验仪器是实施物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更加重视实验,重视实验仪器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应自始至终贯彻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在教学中的独特性和使用性,应将传统的菜单式介绍改变为对实验仪器进行探究式的使用.
1对仪器结构、原理的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一些报废或更换的旧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拆分和组合,探究各种仪器的设计思想、结构原理,才能发现仪器设计的科学性、巧妙性,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类仪器,对仪器的设计、构造提出建议和改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如电压表、电流表、多用表使用,这些实验仪表均由磁电式电流表头改装而成的.让学生充分探究磁电式电流表的设计、结构、原理,指针位置与测量准确性、指针偏转的角度与通过表头的电流成正比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直流电表的连接方式,了解多用表设计思想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欧姆档刻度的非线性以及把多用表作为电压表、电流表使用时与作为欧姆表使用时在结构上的区别.对多用表内部电路的拆分与讲解,将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电学问题.又如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让学生充分探究该仪器的设计、结构、计时原理、所使用的电源要求,才能对利用它来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解决.
2对仪器量程的探究
学生在充分了解实验仪器的基础上,才能对仪器进行恰当的选择.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在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应弄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同时,要根据测量精确度选择合适分度值的仪器.教师在教学使用时,应引导并示范观察仪器上的标识,例如: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在铭牌标志上最大称量就是量程,感量就是分度值.根据量筒上标的最大值和单位得出量程,从每大格计算出每小格数值就是分度值.让学生养成从标识或说明书上获取量程分度值信息的习惯.决不能让学生等老师告诉他,然后死记,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对仪器读数原则的探究
教学中应让学生探究并掌握正确的读数,有意识地加强有效数字的教学,这是仪器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教学中教师应时常注意并加以引导,尤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虽然各种情况读数姿势说法不同,归纳起来实质就是视线要正对,不能斜视.如: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要视线垂直于刻度板,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时,也是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温度计和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形液面,以凹面为准,凸形液面,以凸面为准.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会分清仪器的每大格和每小格的刻度值,精确测量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有时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中学阶段不需估读的实验仪器有: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需估读的实验仪器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多用表,需要估读的中学阶段一般要求是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对仪器装置组合及连接方式的探究
根据实验探究意图来组合实验装置,应该注意组合装置的布局合理、线路清楚,调节、观察、读数方便.仪器的底座调整,滑线变阻器的初始位置调整,仪表档位、零点调整,光具组共轴调整等等;每次测量前都应注意例行检查,组合是否正确?装置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如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贯穿整个电学教学过程,是电学学习和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适用条件,选择的根据等.在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中都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探究来弄清区别,也可以设计一个分别采用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来研究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完成,加深印象.在调节电学实验装置的初、末状态时,不可忽视各种形式的电键(单刀单掷、单刀双掷、双刀双掷)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不同功能的电键,甚至利用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实验仪器,帮助学生完成各种实验探究,有利学生理解其控制作用及连接方式,体现物理学科的时代性.
5对仪器规范操作的探究
实验探究中对每一步操作都要能明确其中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的结果.对实验仪器操作要规范,不得违反操作禁令.例如,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在待测液体的中间测,不得用温度计作搅拌器;电表读数必须视线与表盘垂直,有反射镜时应让指针和像重合;调节天平时要先调节底座水平,游码拨到左端再调节横梁平衡,不得用手去拿砝码;光学镜面不得用手去拿或擦;电学实验接线必须在接线柱上,暂停实验时应切短电源;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对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摆长用厘米刻度尺,而测摆球的直径用游标卡尺,这就要求学生懂得在实验中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物理课程中的所有实验,都是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来完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实验仪器的探究式使用,学生从实验仪器的设计、结构、原理、使用方法中获得灵感,在探究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将会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受到物理真实有用.实验仪器是实施物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更加重视实验,重视实验仪器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应自始至终贯彻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在教学中的独特性和使用性,应将传统的菜单式介绍改变为对实验仪器进行探究式的使用.
1对仪器结构、原理的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一些报废或更换的旧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拆分和组合,探究各种仪器的设计思想、结构原理,才能发现仪器设计的科学性、巧妙性,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类仪器,对仪器的设计、构造提出建议和改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如电压表、电流表、多用表使用,这些实验仪表均由磁电式电流表头改装而成的.让学生充分探究磁电式电流表的设计、结构、原理,指针位置与测量准确性、指针偏转的角度与通过表头的电流成正比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直流电表的连接方式,了解多用表设计思想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欧姆档刻度的非线性以及把多用表作为电压表、电流表使用时与作为欧姆表使用时在结构上的区别.对多用表内部电路的拆分与讲解,将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电学问题.又如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让学生充分探究该仪器的设计、结构、计时原理、所使用的电源要求,才能对利用它来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解决.
2对仪器量程的探究
学生在充分了解实验仪器的基础上,才能对仪器进行恰当的选择.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在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应弄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同时,要根据测量精确度选择合适分度值的仪器.教师在教学使用时,应引导并示范观察仪器上的标识,例如: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在铭牌标志上最大称量就是量程,感量就是分度值.根据量筒上标的最大值和单位得出量程,从每大格计算出每小格数值就是分度值.让学生养成从标识或说明书上获取量程分度值信息的习惯.决不能让学生等老师告诉他,然后死记,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对仪器读数原则的探究
教学中应让学生探究并掌握正确的读数,有意识地加强有效数字的教学,这是仪器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教学中教师应时常注意并加以引导,尤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虽然各种情况读数姿势说法不同,归纳起来实质就是视线要正对,不能斜视.如: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要视线垂直于刻度板,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时,也是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温度计和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形液面,以凹面为准,凸形液面,以凸面为准.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会分清仪器的每大格和每小格的刻度值,精确测量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有时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中学阶段不需估读的实验仪器有: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需估读的实验仪器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多用表,需要估读的中学阶段一般要求是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对仪器装置组合及连接方式的探究
根据实验探究意图来组合实验装置,应该注意组合装置的布局合理、线路清楚,调节、观察、读数方便.仪器的底座调整,滑线变阻器的初始位置调整,仪表档位、零点调整,光具组共轴调整等等;每次测量前都应注意例行检查,组合是否正确?装置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如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贯穿整个电学教学过程,是电学学习和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适用条件,选择的根据等.在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中都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探究来弄清区别,也可以设计一个分别采用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来研究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完成,加深印象.在调节电学实验装置的初、末状态时,不可忽视各种形式的电键(单刀单掷、单刀双掷、双刀双掷)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不同功能的电键,甚至利用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实验仪器,帮助学生完成各种实验探究,有利学生理解其控制作用及连接方式,体现物理学科的时代性.
5对仪器规范操作的探究
实验探究中对每一步操作都要能明确其中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的结果.对实验仪器操作要规范,不得违反操作禁令.例如,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在待测液体的中间测,不得用温度计作搅拌器;电表读数必须视线与表盘垂直,有反射镜时应让指针和像重合;调节天平时要先调节底座水平,游码拨到左端再调节横梁平衡,不得用手去拿砝码;光学镜面不得用手去拿或擦;电学实验接线必须在接线柱上,暂停实验时应切短电源;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对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摆长用厘米刻度尺,而测摆球的直径用游标卡尺,这就要求学生懂得在实验中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物理课程中的所有实验,都是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来完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实验仪器的探究式使用,学生从实验仪器的设计、结构、原理、使用方法中获得灵感,在探究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将会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