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作探究突破物理教学的疑难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探究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一种非常适用的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以凸显,大家在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能够逐渐深化对于很多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尤其是有助于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思考,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将这些问题得以解答.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加鼓励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要让大家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1 研习教材,为合作探究打好基础
  合作探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让大家养成研习教材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对于教材内容真正弄懂弄透.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引导与启发.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意阅读教材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家容易觉得教材中的内容十分理论,除了知识点教学没有太多趣味性的内容.这样的想法非常普遍,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充裕,没有让学生对于教材有全面挖掘.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展开对于课本的研习,否则学生必然会有更多的发现.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首先应当改变学生的观念,要培养学生对于教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具备研习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合作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让学生借助教材知识更好的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对于教材的研习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家不仅对于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点要有深刻领会,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物理学史以及一些学科知识的介绍也很值得阅读,学生要善于展开对于这些内容的挖掘与探寻.在教学“怎样理解瞬时速度、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变力的功”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除了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例如,当学生阅读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这些内容时,就可从中领悟到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理论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合作探究必须有一定的根基,而研习教材则能够带给学生很多学习过程中的养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研习教材的习惯,这样才能够不断培养与深化他们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探究想要有效展开,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问题情境的创设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借助有意思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个过程也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让课程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能够逐渐得以突破.教师应当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让大家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这也非常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深化.
  如在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中,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物体做曲线运动呢?常规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教材上的演示:让一小铁球在桌面滚动,让一磁铁靠近,发现小球的轨迹弯曲.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球的轨迹为什么会弯曲,从而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这种做法并不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并没有自主思考其中的一些物理学规律.想要让大家更好的展开合作探究,教师不妨换一种做法:给每个小组一个小铁球和一块磁铁,除此之外还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然后让各个小组讨论你们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球做曲线运动.在各小组充分交流了各自使小铁球进行曲线运动的方法后,再让各小组讨论这些方法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从而总结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这样的教学过程就灵活的多,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都能够有很好的发挥空间.这才是课堂上合作探究应当倡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才能够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3 丰富实验教学,促进合作探究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实验教学中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借助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大家积极的展开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与探究,也能够让大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别的发现,并且带给学生一些有意思的思考与启发.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实验教学,要多样化实验教学形式,给学生们提供更为开放的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合作探究,进而突破物理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如“显示微小的形变、关于摩擦力、模拟打点计时器、测定反应时间、观察失重现象、用尺测量玩具手枪子弹射出时的速度、感受向心力、缓冲装置的模拟、秒摆、共振”这些小实验,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较易获得的材料完成实验的设计.实验前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四人一组,明确要研究的问题,然后讨论实施方案;从如何选材、制作,到需要观察哪些现象、测量哪些物理量,再到怎样才能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实验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验前需要落实的问题.随后可以要求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实验前的小报告,然后按照报告进行取材、制作、实验、观察、记录.最后,让小组内的成员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并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整个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给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样的实验过程才能够更好的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思维能力展开锻炼,也更有助于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与突破.
  4 活跃思维,深化知识应用能力
  想要进一步借助合作探究来深化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这需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大家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随着学生学过的知识的不断增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侧重点应当一定程度有所转移,要引导学生做好学过的知识点的归纳、梳理与总结,要让大家能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很多物理问题的解答中都需要用到图表,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识图、绘图以及读图能力,这不仅能够很大程度让问题得以简化,这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为清晰直观,进而让很多疑难问题得到化解.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组织一些图表专题的讲解,以“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这一专题为例.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数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t图中(图1),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F-s图象中(图2)图线与s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功;F-t图象中(图3)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冲量;i-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电量.
  上述都是一些很典型且很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例,在这些图表问题的分析中不仅能够让大家直观的意识到借助图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也能够深化大家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碰到各种疑难问题时能够更为准确且高效的将问题解答.
  5 教学创新,突破疑难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现教学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深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大家掌握更多好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进而更好的化解各类疑难问题.有些物理学问题十分灵活,尤其是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借助常规的解题思路或者解题方法往往无能为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则需要学生大胆的进行思维创新,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往往能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逐渐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借助教学创新来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题 一只蚂蚁离开巢穴沿直线爬行,已知它的速度与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L1的A点处时,速度是v1.试问蚂蚁从A点爬到距巢中心L2的B点时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 此题中,蚂蚁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不能运用匀速运动公式求解.本题若巧妙地采用1/v-L图象解答,不仅使它的“面积”能够表示运动的时间,而且同时把速度与距离成反比(图线为曲线)转化为速度的倒数与距离成正比(图线为直线),使原来较复杂的运动求解变得很容易.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实例,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一度难倒了很多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了换一个思路来思考问题能够发挥的作用,大家也在合作探究中也体会到了创新思维在许多复杂问题解决时可以发挥的优势.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的展开对于合作探究的利用,并且突破物理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这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教材的研习,这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们创设更好的问题情境,并且要凸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更大的空间,能够让大家在交流探究中有更多收获.此外,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锻炼,并且要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这些素养的具备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各种疑难问题.
其他文献
1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破除以单纯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丰富的手段和技能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要注意防止把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参与教师的学习
期刊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验证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在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期刊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体应该是每一位学生,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物理学习成绩上,还表现在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那么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如何从学生的差异出发,科学组织促进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最大化发展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隐性分层,组建合作小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分层十分必要,要根据学生
期刊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如何实现学生的最大化发展呢?本文就该话题简单谈一谈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就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然而,很多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往往是“假探究,真灌输”,打着探究的幌子实施知识灌
期刊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育专家探讨的重点课题,启发式综合学习模式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种种教学实践都表明,启发式综合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高中物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能力高等特点,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对此学科有种“枯燥乏味”的感受,而启发式综合学习模式运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在当前的课改中,广大教师都在努力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彻底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可在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时,有的教师不敢教了,甚至干脆退居幕后,完全“放羊”,从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大撒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课改中必须避免出现这种偏差。笔者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从“自主学习”的实验中,深切体会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期刊
高三物理的复习,部分学生的感觉就是难、怕,物理意味着压力,意味着难度、深度及广度.所以有些学生无所适从,课上变得沉默寡言,江苏高考模式物理学科计等级不计总分,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因此高三物理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使学生学得轻松而又能事半功倍,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
期刊
“磁体和磁场”是研究电磁学知识的起始节。这节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磁体的基本性质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的磁场分布状况,理解磁感应线。根据教学要求,本节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研究磁体和磁极的知识。过去笔者在教这节课时,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然后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这样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多,既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挫
期刊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挖掘课程知识的生活元素,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之上.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即是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生活元素的基础上,联系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场景,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
期刊
进入初三的总复习阶段,老师们都会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试题,如不加筛选一个题可能在不同试卷中出现多次,而且相似的题目也很多。但如果老师善于总结、整理,是可以避免类似的不必要的浪费的。如纵观2014年山东省17地市的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题,会发现有7个市直接在“实验探究题”中,考到“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而其他的地市在“实验探究题”中也至少有一电学实验题,多以实物图的连接或改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