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美术教育而言,学生不但要学会创造美、发现美,而还应对审美方面的素质从多方面提高,也要学会提高比较美,对古今中外的美术资源进行利用。美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将学生身边的美术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要将美术教育与美术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对美术教师提出的任务来说更加坚决,只有把握好地方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校园美育,要整合好这两个方面的任务,还靠众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挖掘与体验;感受与发现;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美术教育而言,学生不但要学会创造美、发现美,而还应对审美方面的素质从多方面提高,也要学会提高比较美,对古今中外的美术资源进行利用。美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将学生身边的美术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下面就来谈谈笔者对美术教育与美术资源整合的肤浅看法。
一、挖掘身边的美术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
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美术资源的利用,大多是借鉴课本,影像资料,而且所涉及的都是有名气的。这样的操作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但它的局限性又体现在学生无法走进艺术,无法亲身体验艺术和感受艺术的自身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民族风情,传说,建筑,雕刻,书法等开启学生体验艺术真实价值的心智。
1、利用古代的民间建筑,激发学生对美术表现的欲望。
江津中山镇的清代民居建筑,安徽屯溪老街,西递村,宏村等都是古朴的建筑,而又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让学生亲自到这些地方去走走,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从观察民宅到创造美丽的画卷,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江津中山镇的建筑,年代久远,土木结构,夹板墙与黑瓦片自然交融就形成了很好的美术教学资源,学生的观察与绘画不但掌握了历史背景,地方特色,而还学会了如何表现古、今建筑,怎样判断古今建筑,从中还能感受风雨沧桑给地方带来的特有文化、习俗。安徽的老街,西递村,宏村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建筑,风火墙,马头墙,龙头鱼尾式的房檐是其他地区没有的,为此,我们当地的学生到这此地方去看看,其效果会远远胜过教师的讲解,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其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这些都是学生能新身看到,亲身体验到的,比起教师对着图片生硬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这里,我只是举了一部分例子,当然最重要的是美术教师要会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来激励学生,学生对所表现的作品会感兴趣,也就是一种自我成功感,因为他的作品会与真实的物景进行比较,教师、同学、家长也会指出其作品的来源出处,学生从某种角度上说,不但有成功感受,而且还有实现感。
2、利用自然景观,陶冶学生对美的体验。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会令游者赞不称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登山体验,让学生的真实的去感受自然景观,从中去发掘美,从而自己总结出这些自然景观的特色,这就比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讲要形象生动得多。祖国的山川、河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美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健康人生的发展,教师在此还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科知识相互渗透。
3、地域文化是最好的校本教材。
美术新教学大纲十分注重地方文化与校本教材的挖掘。作为美术教师在很多情况下要保证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地方文化教育和适合实情的校本课程的学习。如何挖掘地方文化,编制校本教材呢?首先要明白,地方文化不一定是现代的,有名气的,只要是地方的,特色的都是良好的教学资源。但当地有著名的文化遗产,那就是最好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教材。如綦江的农民版画,就是全国有名的,当然綦江的美术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结合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綦江少儿版画。也编制了一套少儿版画教材,我认为这就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二、从教学中感受文化,让学生发现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新疆某小学的美术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地理资源,设计了(维吾尔歌舞印象)的课程。首先,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手段,例如查阅词典、地图、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与家长、邻居交谈,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利用相关同站,了解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地、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文化、艺术、人文地理的相关信息。接着,在美术课上,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人文地理知识,欣赏维吾尔民间音乐《刀郎》的艺术特色,接着再欣赏表现自然印象的音乐作品,思考与讨论音乐与美术的关系。然后,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抽象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维吾尔民间歌舞的感受。最后,展示作品,观摩评议,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通过这一密切结合当地人文、地理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对维吾尔民间歌舞进行了审美体验,学习了运用抽象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维吾尔民间歌舞印象的方法,并了解了当地文化、艺术、地理的知识,激发起热爱维吾尔民族艺术的情感。这个例子说明了我们美术教师可以让地方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公共文化设施。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建立了众多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私人博物馆。这些文化设施中可以提供大量的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以及美术讲座等各种美术活动,为中小学美术学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地的青少年宫、文化宫也可以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活动的场所与多样的活动。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各地的文化遗产,例如宗教建筑、园林、名宅等;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例如公共雕塑、建筑等;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都是美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需要,与社区携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要将美术教育与美术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对美术教师提出的任务来说更加坚决,只有把握好地方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校园美育,要整合好这两个方面的任务,还靠众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陈勇《美术教育和美术资源》
关键词:挖掘与体验;感受与发现;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美术教育而言,学生不但要学会创造美、发现美,而还应对审美方面的素质从多方面提高,也要学会提高比较美,对古今中外的美术资源进行利用。美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将学生身边的美术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下面就来谈谈笔者对美术教育与美术资源整合的肤浅看法。
一、挖掘身边的美术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
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美术资源的利用,大多是借鉴课本,影像资料,而且所涉及的都是有名气的。这样的操作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但它的局限性又体现在学生无法走进艺术,无法亲身体验艺术和感受艺术的自身价值和实用价值。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民族风情,传说,建筑,雕刻,书法等开启学生体验艺术真实价值的心智。
1、利用古代的民间建筑,激发学生对美术表现的欲望。
江津中山镇的清代民居建筑,安徽屯溪老街,西递村,宏村等都是古朴的建筑,而又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让学生亲自到这些地方去走走,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从观察民宅到创造美丽的画卷,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江津中山镇的建筑,年代久远,土木结构,夹板墙与黑瓦片自然交融就形成了很好的美术教学资源,学生的观察与绘画不但掌握了历史背景,地方特色,而还学会了如何表现古、今建筑,怎样判断古今建筑,从中还能感受风雨沧桑给地方带来的特有文化、习俗。安徽的老街,西递村,宏村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建筑,风火墙,马头墙,龙头鱼尾式的房檐是其他地区没有的,为此,我们当地的学生到这此地方去看看,其效果会远远胜过教师的讲解,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其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这些都是学生能新身看到,亲身体验到的,比起教师对着图片生硬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这里,我只是举了一部分例子,当然最重要的是美术教师要会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来激励学生,学生对所表现的作品会感兴趣,也就是一种自我成功感,因为他的作品会与真实的物景进行比较,教师、同学、家长也会指出其作品的来源出处,学生从某种角度上说,不但有成功感受,而且还有实现感。
2、利用自然景观,陶冶学生对美的体验。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会令游者赞不称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登山体验,让学生的真实的去感受自然景观,从中去发掘美,从而自己总结出这些自然景观的特色,这就比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讲要形象生动得多。祖国的山川、河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美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健康人生的发展,教师在此还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科知识相互渗透。
3、地域文化是最好的校本教材。
美术新教学大纲十分注重地方文化与校本教材的挖掘。作为美术教师在很多情况下要保证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地方文化教育和适合实情的校本课程的学习。如何挖掘地方文化,编制校本教材呢?首先要明白,地方文化不一定是现代的,有名气的,只要是地方的,特色的都是良好的教学资源。但当地有著名的文化遗产,那就是最好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教材。如綦江的农民版画,就是全国有名的,当然綦江的美术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结合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綦江少儿版画。也编制了一套少儿版画教材,我认为这就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二、从教学中感受文化,让学生发现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新疆某小学的美术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地理资源,设计了(维吾尔歌舞印象)的课程。首先,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手段,例如查阅词典、地图、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与家长、邻居交谈,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利用相关同站,了解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地、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文化、艺术、人文地理的相关信息。接着,在美术课上,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人文地理知识,欣赏维吾尔民间音乐《刀郎》的艺术特色,接着再欣赏表现自然印象的音乐作品,思考与讨论音乐与美术的关系。然后,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抽象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维吾尔民间歌舞的感受。最后,展示作品,观摩评议,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通过这一密切结合当地人文、地理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对维吾尔民间歌舞进行了审美体验,学习了运用抽象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维吾尔民间歌舞印象的方法,并了解了当地文化、艺术、地理的知识,激发起热爱维吾尔民族艺术的情感。这个例子说明了我们美术教师可以让地方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公共文化设施。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建立了众多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私人博物馆。这些文化设施中可以提供大量的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以及美术讲座等各种美术活动,为中小学美术学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地的青少年宫、文化宫也可以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活动的场所与多样的活动。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各地的文化遗产,例如宗教建筑、园林、名宅等;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例如公共雕塑、建筑等;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都是美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需要,与社区携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要将美术教育与美术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对美术教师提出的任务来说更加坚决,只有把握好地方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校园美育,要整合好这两个方面的任务,还靠众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陈勇《美术教育和美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