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践行,艺蕾芬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潜在的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与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音准的培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技术化训练和兴趣化学习两方面阐述对儿童音准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规范的技术化训练下和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准 培养方法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国际化的深入,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钢琴、古筝、小提琴等各种乐器,但是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很多孩子只是机械性地“拉锯子”。试想没有音准概念的人怎么可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呢?对于没有音乐特长的孩子,更需要训练音高概念,没有哪个音准概念模糊的民族或者个人音乐素质是很高的。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很注重音准训练,然而,一些老师并不会培养孩子的音准能力,只是单纯教孩子会唱几首曲子足已。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一旦离开了钢琴就不会唱歌的苦恼。因此,我感受到小学生音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准能力培养方面有了一些见解。
  一、技术化训练
  (一)牢记标准音
  标准音在视唱中是一个参照音,如果标准音的音高概念不确定,那么在音准训练和学习中肯定困难。如何建立标准音呢?第一,先告诉学生把小字一组的la作为标准音,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不懂什么叫小字一组,可以简单介绍基本乐理知识,高年级学乐器的小朋友应该就知道了,然后用琴将这个小字一组的la弹出来,让学生知道这个音高的感觉就是标准音,然后在每次上课前请学生把标准音唱出来,一开始学生肯定是唱不准的,学生唱完再弹琴比较,比较后再跟琴演唱。通常要求学生用字正腔圆的“啊”唱出标准音,注意唱啊时要唱平,延长四拍或者更多。提醒学生用心体会音高保持不变的过程,特别是控制音高在演唱中保持稳定的感觉。第二,对于在音乐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每天早晨刚醒时和晚上睡觉前时可以唱十遍标准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记住标准音。
  (二)讲究科学,要求规范
  一年级小朋友都会唱并且喜欢唱网络上流行的歌曲,如《荷塘月色》等,我并不反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对于演唱歌谱时“千奇百怪”的声音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严格的教学要求与标准,音准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在以后继续学习的道路上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练习,在自然的声音感觉找到后逐渐要求学生声音做到“平、直、虚、立”。
  什么是“平、直、虚、立”呢?平,指声音要保持平稳,很多学生在音准训练中会把音尾唱得偏低,其实客观地讲,随着气息的减少确实会导致音高下滑,这时如果没有将声音保持平稳甚至音尾上扬的意识,唱出来的声音就难以保持平稳。直,指声音要直白干净,很多学生音准训练中会有意加入自以为的颤音,模仿电视上那些流行歌曲的唱法,以为这样的声音会更好,其实出来的声音效果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在音准训练中,我认为尽可能把声音唱直白,会比声音波动有更好的效果。虚,指声音不要用太多的真声,讲究轻巧一点。有些同学在音准训练中喜欢用大白嗓子,一会儿嗓子就累了,而且声音的灵活性不够,特别在演唱节奏复杂和音符密集的地方拐不过弯,影响了声音的效果。立,指声音要有立体感,带有声乐中咽部打开的技术。这样声音会更通畅更有余地,唱起高音更容易。一开始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很快掌握喉咙打开的技术,可以提醒学生想着打哈欠的感觉来唱,眼睛要睁开,有神。然后找些简单的儿歌练习。值得强调的是,“平、直、虚、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练习中要兼顾。
  另外,在音准训练中,演唱的每个音符必须果断、肯定地唱出来,就像钉子一样一下子钉在墙上。每个音符要说准确,讲究字正腔圆,先出气后出声,力求每个音清晰、干净。在学生初学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晰、字头清楚,这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学校小学生的音乐课时为每周两节,在其中的一节课,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音准的训练,这样每个星期得到一次训练,那么,一个月、一学期、一年、六年,学生的音准能力的提高水平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三)注意乐感的培养
  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音准很好、演唱方法正确的学生,但是唱出来的音乐就是不美,究其原因,是没有乐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把音准唱好后再培养乐感,没有音准节奏,乐感没有办法表现。我认为不要人为地把乐感和基础训练割裂开,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训练学生基本的音准节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乐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歌曲中唱半音,要求学生用细腻柔和的声音演唱,全音用较为肯定的语气演唱,这样半音容易唱准了,音乐美了。上行旋律具有豪迈耳朵气质,色彩趋于明亮,感情趋于热烈,常作渐强处理。下行的旋律具有收拢性,色彩趋于柔和,感情趋于平稳,通常做减弱处理。上下起伏的旋律可以做渐强到减弱,或者减弱到渐强。在唱到延长音时要觉得把声音送出去,从哪里送,从眼睛送,眼睛要看着声音,把声音送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样的声音是活的、有生命的,同时音准不会偏低。重复的乐句更要启发学生在音乐的强弱等音乐表现上有所变化。儿歌中的跳音和连音尽量追求鲜明的对比。连音“气息连贯,行腔柔和”,跳音轻巧有弹性。总之,每首儿歌都要启发学生尽善尽美地处理和表现。
  二、兴趣化学习
  (一)“弹钢琴”
  请七位高矮不一的小朋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给他们取名为do,re,mi,fa,sol,la,si,教师先带领学生齐唱一遍音阶,巩固音准概念。然后,教师与其余台下的学生随意“点歌”,7位小朋友中被点到的小朋友立刻唱出自己的音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找出平时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简短儿歌进行训练:在黑板上出示歌谱,教全体学生学唱歌谱,在小朋友们都能够接近背唱时,按照同样的方法,选另外7位小朋友上扮演7个琴键,每个同学只唱与自己音名相对应的音高,学生会觉得好像在弹钢琴似的,如果哪个小朋友唱不正确,则需要“校音”(由老师向“琴”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键”需修理换新的“琴键”(即换一个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果唱准了,则表示“琴键”已修好,这样,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把枯燥的音准训练,变成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教学效果得到了强化。   (二)接力赛
  把一列音如c,e,d,f,e,g,f,a,g,b,a,c等音的唱名用蓝色和红色间隔着写在黑板上,我唱蓝色的音,学生接着唱红色的音;或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唱红色的音,乙组唱蓝色的音。这是换一种新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对音准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音准的积极性。难度较大的构唱训练,在不知不觉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已经接受了启蒙。
  (三)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的教学
  柯尔文手势是1870年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这套手势用于音准训练效果非常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技巧。柯尔文手势包括七种不同的姿势,各自代表着音阶中的固定的某一个唱名,通过在空间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显示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阶倾向性。我在教学中借鉴了柯尔文手势并加以简化,简化后的手势如下:
  “dou”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腰部。
  “re”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下肋部。
  “mi”手放平,掌心向下,剑突部。
  “fa”手向下,掌心向里,胸部。
  “sol”手放平,掌心向下,颔部。
  “la”手放平,掌心向下,鼻子前。
  “si”手向上,掌心向上,额前。
  “dou”手放平,掌心向下,头顶部。
  在这个手势中,只有“fa”手向下,掌心向里;“si”手向上,掌心向上,这是由于“fa”和“mi”之间为半音关系,“fa”向下靠近下方的“mi”音;“si”为导音,具有向上方“dou”音进行的强烈倾向性,手势向上。其他音级都是手放平,掌心向下,比柯尔文手势更加简单、易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手的高低位置摆放准确。使用这套手势不仅可以训练音阶,还可以训练单音、音程、和弦的构唱、简单的视唱等。
  首先教学生识别七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再进行下面的训练:
  1.老师右手弹琴,左手做柯尔文手势,唱出唱名,学生跟着老师唱,同时做手势,还可进行音阶上行和下行的音准训练及小跳和大跳的音程训练。
  2.老师先弹do,让学生听后,老师再做出另外一个音的手势,叫学生把音准确地唱出来,教师变化手势,叫学生跟着变化音高,老师也可以用双手变化手势。
  (四)从生活中寻找音高
  生活中有很多音高,对周围世界悉心观察就会发现大量丰富各异的音高现象。天气的更替、草木的枯荣、动物的生命的运动等无不充满着音高的律动。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曾说:“我们在音高与节奏中的生活。”我们要引导儿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高,使他们从刚开始接触音乐就认识到音乐来自生活。它是一种活动的音高,而不是机械的、硬塞给它们的音高。这种培养方式便于它们以后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更完善地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如:火车匀速行驶时或者下大雨时、青蛙叫声都可以用音高和节奏表示:例如小青蛙,小青蛙,鼓鼓的 眼睛大嘴巴,唱起 歌来: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启发儿童联想母鸡下完蛋后欢快的叫声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老母鸡,会下蛋,咯咯哒,咯咯哒,叫得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创编节奏并填上简单的音高。当然,教师在最终整理合成歌谱时一定要占主导地位。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关心生活、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和习惯,在游戏中学会并拓展知识。
  (五)演唱形式上的变化
  1.轮唱,可以让儿童按座位的顺序进行轮流演唱,每人一句,也可以是由教师带领儿童一起唱时任意叫出一些儿童唱当前的乐句,演唱不能中断。这样既能让儿童精神高度集中,又能了解每位儿童学习的情况。
  2.默唱,教师带领儿童演唱曲目时可以随时喊停,这时儿童要按照节拍在心里默唱当前的旋律,教师喊停时再继续唱,默唱时出声的儿童要受罚,惩罚的方法可以是表演一个动物的叫声,这时他们会觉得好像是在做游戏,充满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音准教学,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我相信,经过这套系统的音准训练的小朋友,音乐素质会得到本质性的提高,懂得音乐的人是快乐的人、幸福的人。良好的音准是我们走向音乐殿堂的阶梯,只有把这个阶梯打造得更高,更坚固,音乐殿堂的大门才会离我们更近。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全国音乐等级考试 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杜威.作为体验的艺术[M]纽约摩蝎图书出版社,1958.
  [3][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俄]罗姆,著.焦东健,董茉莉,译.儿童音乐学校的调性训练[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5]亨利·雷蒙恩·古斯塔夫·卡卢利.视唱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格罗津斯卡亚,著.刁蓓华,译.学校音乐教学法文选[M].莫斯科出版社,1987.
  [7]李袒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最基本的哲学寓言,也是他对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最深刻的阐释,指明了灵魂转向是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的根本区别。“洞穴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技艺,并揭示了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以“洞穴比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来剖析我国当下的教育现实,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提升策略。  关鍵词:柏拉图;理想国;洞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使得学生的文学素养大大提高,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语文教材的角度入手,科学利用初中语文教材。本文对语文课本中的附录部分进行重点探究,带领学生探究语文教材中附录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附录  一、 初中语文教材中附录包含的精彩内容  附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说明、论述以及补充的作用,目的是让所有的读者更清楚地认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语文
摘要:评价既可以是对学生前期学习效果的肯定与褒奖,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不足之处的指正与鞭策。由此可见,评价的方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元化的。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切实发挥评价的各种作用。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多元化评价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多元化;评价策略  评价是学习的原动力,评价是教学的助推器
摘 要:将问题导学法引进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理解能力的提升,且当学生在分析并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将有助于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务必对问题导学法于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给予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更好的成
摘 要: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党员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风貌,本文从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求是学院学生党员教育实际,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探索进行论述。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党员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由于独立学院办学体制和招收学生的特殊性,其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同时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是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横向比较以及联系教学实际等来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文言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仅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就达到795万,他们不仅面临处理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同学,个人与家庭等各种问题,更承担着未来人生定位的种种压力。毕业生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若未被发现或者不予解决,那么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口头询问、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毕业生在毕业季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为后期毕业生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特殊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助力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大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依托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助理辽宁国民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2011年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对大数据
摘 要: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营造出深邃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其文体的特殊性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与生俱来的历史厚重感,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不仅能培养学生体味古诗独有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古诗鉴赏能力。  关鍵词: 国学;古诗;诵读;现代教育技术  一、 依托现代教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式教学,能够将原本复杂、繁琐的教学内容转化得更加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联系的问题中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所把握,更加清楚和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将传统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苏教版《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分析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  问题式教学,指的就是,让学生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