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笔者在三种阅读教学方式上进行过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自主式阅读教学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里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但是,在目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学校”之间,拘囿于“课堂—课文”之中,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可利用元旦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寒假、暑假等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节假日时间,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作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以国庆节黄金周“自主式阅读”尝试为例:
1.推荐自主阅读的书目和网站。包括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文化报刊、适合学生网上阅读的网站等。
2.教给自主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阅读家中藏书,也可以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去网吧登陆阅读网站;可用“一目十行阅读法”、“拈筋摘要阅读法”、“圈点批注阅读法”等来读书。
3.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每天至少阅读1篇文章(或800字),每人至少选好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并认真抄写在统一印发的1500格的作文纸上。
4.编辑“自主阅读作品集”或举办“自主阅读成果展”,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体验并分享自主阅读收获后的愉悦。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以《三峡》“对话式阅读”的教学为例: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①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②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②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③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④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究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以《狼》“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为例:
1.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譬如:①从叙事部分看,能否从“屠”和“狼”的角度分别概括故事情节?②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③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狼”一点也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①合作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辩讨论,以求初步解决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提高参与率,并整合意见,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探究的方法:体味与推敲。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个人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观点,并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使合作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3.指导学生写探究性的小论文来整理探究成果。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探究的对象或问题、探究的方式或方法、探究的结果或心得等方面教给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
一、自主式阅读教学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里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但是,在目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学校”之间,拘囿于“课堂—课文”之中,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可利用元旦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寒假、暑假等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节假日时间,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作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以国庆节黄金周“自主式阅读”尝试为例:
1.推荐自主阅读的书目和网站。包括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文化报刊、适合学生网上阅读的网站等。
2.教给自主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阅读家中藏书,也可以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去网吧登陆阅读网站;可用“一目十行阅读法”、“拈筋摘要阅读法”、“圈点批注阅读法”等来读书。
3.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每天至少阅读1篇文章(或800字),每人至少选好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并认真抄写在统一印发的1500格的作文纸上。
4.编辑“自主阅读作品集”或举办“自主阅读成果展”,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体验并分享自主阅读收获后的愉悦。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以《三峡》“对话式阅读”的教学为例: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①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②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②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③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④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究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以《狼》“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为例:
1.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譬如:①从叙事部分看,能否从“屠”和“狼”的角度分别概括故事情节?②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③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狼”一点也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①合作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辩讨论,以求初步解决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提高参与率,并整合意见,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探究的方法:体味与推敲。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个人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观点,并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使合作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3.指导学生写探究性的小论文来整理探究成果。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探究的对象或问题、探究的方式或方法、探究的结果或心得等方面教给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