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实验素质、化学技能素质、化学应用素质和化学思维素质,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适应化学知识的急剧增长,才能掌握其规律,更好地掌握化学发展的方向。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相当密切,数学、物理、哲学、生物、英语、心理学、逻辑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化学中广泛应用。由于教师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教育、指导学生学习之前,自己应具备各领域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起示范和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要把教育作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去努力工作,去热爱工作,而不能把教育看成职业来应付。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化学问题,即使不正确,也不要轻易否定,多鼓励,同时要热心查阅资料,力求科学、严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还要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实事求是、平易近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搞好“双基”教学
  大纲上所强调的“双基”教学,不只是为了升学的需要,还要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所以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新大纲也一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这些都决定了化学教学的任务既要用化学基本知识武装学生,也要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丰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以实验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不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要求。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兴濮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先行军,也是新课改的有力保障。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班主任的专业化研究定位于作为群体的“班主任职位的专业化”与作为个体的“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
有些美是我们可以看的到感觉的到的,有些是我们眼睛或耳朵无法感知的,可是美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美感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审美的无功利性以及功利性,我认为无功利性是美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近一年,其间给高中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顺应新课程理念下,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满激情。新教材特别亲切,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文字特别多,给人以距离感。它联系实际生活,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和图片,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老师拿到新教
语文学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观察、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感悟等多种体验。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这些新的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凭文本很难激起学生求知和表达的欲望。合理开发和运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读人”“观景”“好事”,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做好幼儿的启蒙教育,更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责任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我们要尽量给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比如说真心地跟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们交流,遇到事情多和孩子们商量,不能老师一味的做主。尊重每一
我们都知道,教学不同于其他工作,对象是活的,而且是有着丰富思想意识的人。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特点。初中生的特点: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些特点,如果教学中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教学,他们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体现趣味,成为英语教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中已经学习了“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数学规则,可以说每一个高中学生对这个数学规则在数学计算方面,掌握得十分熟练。然而“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数学规则不仅应用在数学计算中,在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比如,在初中的光学内容中,我们知道有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其中凸面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凹面镜、凸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形成人的健全个体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两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引起兴趣  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在教人体部位单词时,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头或别人的头、脸、鼻、眼睛等说head,your face,your nose,
俗话说:“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要实施艺术教育,音乐课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现状不容乐观,连最基本的唱歌课都完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