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f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做好幼儿的启蒙教育,更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责任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我们要尽量给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比如说真心地跟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们交流,遇到事情多和孩子们商量,不能老师一味的做主。尊重每一个孩子,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小朋友之间有矛盾了,我们要教给他解决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和好。我们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不批评指责幼儿等。损坏了小朋友的玩具,要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让他们自己承担一点责任感。
  二、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找机会让幼儿充当有意义的角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让孩子轮流担任老师的小助手,每天安排两个人分发玩具、摆放课桌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比如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脱外衣并叠整齐放好、自己整理书包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当然在做事之前,老师须先教给孩子做事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孩子做事的同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对表现好的孩子要及时夸奖,我们要相信他们的能力。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三、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也教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庭也负起自己的小责任,光是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幼儿园必须与家庭联手,做到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在西方国家教育中,家长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而我们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数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霸道,懒惰无能,就像温室里的小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更谈不上自理自立,更不懂责任感。其实,孩子之所以没有责任感,我感觉主要原因是父母过分溺爱、照顾孩子,感觉他们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好,剥夺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和担任责任的机会。因此,家长应该在家里锻炼孩子,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等,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教育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还要有耐心,也不要害怕“苦了孩子”,一定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绝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生存能力、责任心等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澄城县澄合矿务局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一、目标激励的含义目标激励旨在确定适当目标,诱发人的动机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状态不乐观,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外,搞好初三毕业班的复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本人几年来教学毕业班英语的经验,体会到:要想得到好的成绩必须狠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听力能力   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是中学英语教师头疼的事。首先,减轻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的紧张感。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到“我完全相信自己”“我一定听得懂”“我会成功”等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树立积
女性主义从最初被父权制社会打压、排斥到被接受、允许,是女性主义者不懈努力和妇女运动长期斗争的成果,但也有可能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主义直接压制无效后采取的隐性压制手段
摘 要:针对时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提出了教学语言应富有“味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从平常心态、充实提高、慎待“忤逆”等方面,论述了怎样把握好“言”的“味道”。  关键词:情味;趣味;甜味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语言或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教学语言不丰富,缺少感染力,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先行军,也是新课改的有力保障。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班主任的专业化研究定位于作为群体的“班主任职位的专业化”与作为个体的“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
有些美是我们可以看的到感觉的到的,有些是我们眼睛或耳朵无法感知的,可是美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美感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审美的无功利性以及功利性,我认为无功利性是美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近一年,其间给高中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顺应新课程理念下,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满激情。新教材特别亲切,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文字特别多,给人以距离感。它联系实际生活,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和图片,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老师拿到新教
语文学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观察、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感悟等多种体验。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这些新的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凭文本很难激起学生求知和表达的欲望。合理开发和运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读人”“观景”“好事”,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