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内涵突破难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正确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角 大小 内涵 重点 难点 含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3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角的大小变化一下。
  (1)体验把角变大:你是怎么变的?
  生1: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了。
  师(小结):把角的两条边这样(学具演示)拉开,张口(用手演示弧线)大了,角就变大了。
  (2)体验把角变小:哪些小朋友是把角变小的?你是怎么做的?
  生2:我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小结):把角的两条边合拢,张口(用手演示弧线)小了,角就变小了。(生听师指令把角变大或变小)
  (3)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3: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大了;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小了。
  生4:角要变大,只要把两条边张开;角要变小,只要把两条边合拢。
  师:那角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指哪里?跟什么有关系呢?(生答略)
  师(小结):角的大小实际上就是张口的大小,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4)比一比: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同桌两人任意做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生操作,略)
  生5:张口大的角大,张口小的角小。
  师(故作疑惑):这个角的两条边明明要长一些,怎么角反而小呢?
  生6:又不是比边的长短,而是比角的大小,所以只要看角的张口就行了。
  师:比较角的时候不能看边的长短,而要看——
  生(齐):张口的大小。
  师:同桌两人做出一样大小的角。(生操作)怎么验证这两个角是否一样大?(教学重叠法)
  师(故伎重演):可是这个角的两条边明明要长一些呀,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
  生7:比角的大小看张口,不用看边的长短。
  师(用活动角做一个与学生一样大小的角,并把活动角的边拉长):现在我的角和同学的角谁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一样大,只有一个学生说“边长的这个角大”)
  生8:角的大小就是张口的大小,边再怎么拉长也没有改变张口,怎么会改变角的大小呀!
  师(继续演示把活动角的两边再拉长):我再拉长角的两边和你比一比。
  生(异口同声):一样大。
  师生(共同小结):边拉长拉短不会改变角的大小,也就是说,边的长短跟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
  反思:
  1.增强体验,在学具操作中深刻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
  “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可实际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是当场就与教师对着干——边长的角就是大。为扭转乾坤,教师只能无奈告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还是边短的这个角大。”最后,学生在半知半解、将信将疑中离开了课堂。部分学困生总是认为角的大小就是角的两条边所夹住的部分面积的大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那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角的大小指什么。所以,当务之急,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尤为重要。为此,我从源头抓起,在角的大小的含义上大做文章,让学生充分玩角、充分表述,并不断追问:“哪里看出角变大或变小了?”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活动,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口的大小。
  2.推奇出新,在教具演示中验证角的大小的含义
  课堂上,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教学难点,是用课件演示,还是用学具操作呢?经过多次实践,我采用学具操作与教具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首先,我给同桌学生准备的带孔小棒的长度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有意设计,在后面同桌学生比角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张口,忽视边的长短。其次,我用老式黑白电视机两根可伸缩的天线杆做成边可长可短的活动角,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起了很大作用。虽然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初步建立起“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认知,但当我出示边特别长的活动角时,一些学生动摇了,于是我用事实证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难点。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错例的分析,善加利用,抓住错例的关键所在,做到以错引思,以错促思,通过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学生在圆柱和圆锥学习中的解题错误,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以“圆柱和圆锥”为例谈谈学习错例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概念,提高问题辨析力  表面积与
近期,听了学校“认识整十数”的同题赛课,对于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略有所感,现呈现如下,与同仁探讨。  教学片断一:教学例1,感知整十  1.师A:谁来说说你捆了几捆?一捆是几个十,是几根?看,懒羊羊捆的和你一样多。(白板展示:1捆)  师A:有比他俩多的吗?说一说。(2捆、3捆)再来看看美羊羊的成绩。(白板展示:3捆)  师A:3捆是几个十,是几根?(三十)  师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算数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常用。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转变思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问题。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  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享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我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片断一: 到生活中找寻  
画家简介:  葛涛,男,1971年9月9日生,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书画高研班,导师团成员,山水教研室主任,作品在各地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水墨中国》《炎黄艺术》《中国画坛》《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另外作品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合集》《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后,年级组检测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3吨黄豆可榨油1.2吨,计算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的算式是( )。①3÷1.2;②1.2÷3;③3×1.2。”学生的答卷上选②的人数最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后,习题或考卷上常会出现此类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我评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与
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下面,笔者结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估算教学的一些体会。  案例描述:  师:估算是怎么算的?  生1:估算时,把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相乘,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估算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他们思想的真实暴露。作为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出错、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掌握新知、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进行创新,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一、自主纠错——感悟数学交流  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 )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
数学计算的定义: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在科研中,必须运用计算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及电子等行业取得突破发展都必须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就小学数学而言,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