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粗心“减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计算的定义: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在科研中,必须运用计算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及电子等行业取得突破发展都必须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就小学数学而言,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以说,整个小学数学课程的支撑就是计算,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低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教学。目前来说,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但计算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学生缺乏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计算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数学的应用性,以培养学生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以二年级下学期所学的计算与估算为例,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与估算的意义及方法后,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1:“下面哪道算式的得数接近300?”根据题意可知应用估算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部分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由此加大了不必要的计算量。
  例2:“下面算式的得数分别是几百多?”这个问题必须用计算来解决,但学生往往会选择估算导致出现错误。
  例3:自行车398元,电风扇207元,问题:(1)这两件商品大约几百元?(2)妈妈带了600元钱,能买到这两样东西吗?(谢绝还价)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要么都选择计算,要么都选择估算。经过对错误原因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读题并深入思考,但无法确定运用估算还是计算。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缺乏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运用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亡羊补牢——抓好错例分析。要利用好典型“错误”的出现,让学生分析、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
  2.偷梁换柱——对比题型的练习。比如二年级下学期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后,可以对34×4与34 4进行对比性的练习,感受两种运算方法的区别,避免今后出现混淆而产生错误。
  3.改头换面——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把“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300多?”改为:“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在300与400之间?”
  二、学生缺乏适当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数学的计算意识是指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数学意识,但很多学生尤为缺乏。
  以竖式计算为例。“竖式”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一种手段,用来解决计算难度大的题目,或是帮助口算能力弱的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而教师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遇到计算难度大的计算题时,除了题目要求竖式计算以外,如果是填空、解决问题等其他作业形式,学生总是不能适当地运用这一计算手段,要么口算,要么不管简单的还是计算难度大的,统一竖式计算。调查中还发现9减7写成竖式计算的实例。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好作硬性规定,因为每个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差异,所以只能由学生主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计算的形式,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根据题目的情况、自身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运用。
  措施: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情况采取师生谈话、写批语等形式告知孩子适用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判断,从而慢慢培养学生适当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学生缺乏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相当多的错误是由学生感知、记忆、情感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感知粗略。如计算65×8时把65看成56,或把“×”号看成“÷”号等,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2.短时记忆差。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忘记进1或退1。
  3.情感脆弱。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当数据较大或算式过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错误率必然也会升高。
  措施:心理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目前正在实践的方法是尽量培养学生计算时的耐心、专心,教育学生计算时尽量遗忘负面的情绪,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在遇到学生计算错误的时候不能简单把原因归结为学生“粗心”,应该深入研究错误根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寻找心理对策,坚持训练,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正确率,从而为数学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责编 袁妮)
其他文献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先后进行了三次磨课,现将我的三次磨课过程呈现给大家,以期与大家共同进步。  第一次教学:  我首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略):“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读题后,我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引导:(1)要围长方形必须知道什么?生: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错例的分析,善加利用,抓住错例的关键所在,做到以错引思,以错促思,通过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学生在圆柱和圆锥学习中的解题错误,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以“圆柱和圆锥”为例谈谈学习错例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概念,提高问题辨析力  表面积与
近期,听了学校“认识整十数”的同题赛课,对于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略有所感,现呈现如下,与同仁探讨。  教学片断一:教学例1,感知整十  1.师A:谁来说说你捆了几捆?一捆是几个十,是几根?看,懒羊羊捆的和你一样多。(白板展示:1捆)  师A:有比他俩多的吗?说一说。(2捆、3捆)再来看看美羊羊的成绩。(白板展示:3捆)  师A:3捆是几个十,是几根?(三十)  师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算数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常用。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转变思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问题。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  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享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我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片断一: 到生活中找寻  
画家简介:  葛涛,男,1971年9月9日生,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书画高研班,导师团成员,山水教研室主任,作品在各地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水墨中国》《炎黄艺术》《中国画坛》《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另外作品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合集》《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后,年级组检测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3吨黄豆可榨油1.2吨,计算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的算式是( )。①3÷1.2;②1.2÷3;③3×1.2。”学生的答卷上选②的人数最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后,习题或考卷上常会出现此类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我评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与
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下面,笔者结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估算教学的一些体会。  案例描述:  师:估算是怎么算的?  生1:估算时,把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相乘,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估算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他们思想的真实暴露。作为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出错、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掌握新知、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进行创新,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一、自主纠错——感悟数学交流  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 )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