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早在几千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课堂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一个“读”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在不断地革新,其中就包括朗读式阅读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说明朗读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何谓朗读教学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直观感受,正如心理学所强调的“直观教学”一样,语文的直观就体现在语言上。教师对课文的范读,学生自己的朗读,师生共同的分析都构成了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朗读,就是指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感情地读,是将无声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其中包含学生在对作品主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成分。而朗读式教学法也恰恰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讲解,挑字词、段落进行分析,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分组或者单独式的朗读。这种朗读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在朗读中找到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契合点,从而体验作品的审美意境,深层次地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式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其技巧是多样的、形式是多变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班级朗读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有了良好的大环境,学生才更加愿意朗读和体验。其次,在施教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说教者。在朗读时,教师通常会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来选择相应的朗读语调和节奏,使学生掌握朗读要领,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朗读时可以采用对比导读、理解导读、模仿跟读等多种方法,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最后,朗读的形式是多变的,有集体合读、个人朗读、配乐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对待感情细腻婉转的诗词,多采用配乐的方法,或者是吟唱,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对待一些戏剧选段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例如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总之,在一系列的训练方式中,学生总能体验出语文的独特韵味。
  三、朗读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
  (一)朗读式学习方法多样、技巧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盲目地让学生“死读”,而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在不同程度地参与活动。例如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嘴巴在动,脑子在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着,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朗读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有多读,才能加深自己的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朗读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初中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朗读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艰苦训练才能获得。如何训练?朗读就是最好的方法。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首要方法,是把握文章感情的基础。要形成语感,学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朗读。语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对于《诗经》中的诗歌,我们只有通过朗读的方式,才能将那温婉或者是凄凉的感情完整地体现出来。无论是“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还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过朗读,总能品出一番滋味。抑扬顿挫的语调、铿锵有力的节奏逐渐生成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快乐自由地学习,无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朗读式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就要数古诗词鉴赏了,而对古诗词的鉴赏也正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综观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一环节,学生们往往“谈诗色变”。诗歌真的很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诗歌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产物之一,它的节奏和韵律、意境和思想都被古今之人乐此不疲地探讨着,研究着。诗歌最初是靠音乐流传下来的,它被当成唱词被人们吟唱。所以,现代教育依然不能忽视对诗歌的吟诵。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是教师的重大任务。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流露出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限惋惜之情;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凄凉。诸如此类的感情抒发,学生在朗读时自然会获得自己的深刻见解,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在朗诵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对中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建设前期对项目进行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论证,以确保项目在建设上具有可能性,在技术上具有合理性和先进性,并能够获得预期的效益,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
小波分析是一种实用的时频局部化方法,具有“数学显微镜”和“自适应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植被覆盖变化的尺度分析中有很明显的优势。本论文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植被覆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在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特征分析及与海洋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的关系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且在大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灾害减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