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特征分析及与海洋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的关系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且在大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灾害减灾等业务部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利用1981-201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NOAA AVHRR月均海表温度卫星遥感数据,构建热带气旋时空特征分析平台,基于热带气旋灾害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热带气旋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并对这种时空变化特征与西北太平洋SSTA关系进行了探讨,尝试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探索热带气旋源地变化及频数异常的成因机理。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特征分析。统计分析了近30年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的源地和频数在年、季、月三个时间尺度上的时空特征,得出热带气旋源地集中区主要位于:区域1(10°-22°N,112°-120°E)、区域2(8°-20°N,126°-134°E)和区域3(6°-20°N,136°-150°E)。热带气旋源地的时空分析进一步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纬度带和经度带的分布特性;在季节尺度上,夏季主要集中在偏北偏西区域,并向南向东偏移,冬季向北向西偏移,在月尺度上,源地也具有明显的空间移动特征。 2)西北太平洋变性台风的时空特征分析。在热带气旋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变性台风的源地和变性地点在年、季、月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时间变化尺度上,变性台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其中8月和9月又最为集中;在空间分布上,变性地点主要位于区域4(30°-45°N,130°-160°E),且呈东北西南分布。此外,变性台风的源地和变性地点也具有明显的经纬度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 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特征与SSTA的关系分析。在热带气旋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5-2009年NOAA AVHRR月均海表温度遥感数据,分析了热带气旋源地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热带气旋源地集中区与海表温度的29℃等温线基本吻合,但不同的热带气旋源地区域与西北太平洋SSTA具有不同的空间区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