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保安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案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建设前期对项目进行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论证,以确保项目在建设上具有可能性,在技术上具有合理性和先进性,并能够获得预期的效益,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引入可行性研究,并把其纳入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之中,但主要针对工业项目进行规范。旅游业起步晚,项目投资规模比较小,项目审批手续相对单一,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如旅游规划重视的程度。因此,针对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家没有提供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关技术参数。   近年来,旅游项目大型化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加快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以及国民旅游需求的持续膨胀,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旅游项目投资进一步引人关注。实践表明,旅游项目投资的成功,关键在于前期工作的科学性。面对旅游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后期运营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以规避旅游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于旅游项目特殊的行业属性,深入探讨了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和逻辑起点,揭示了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机理,对影响项目可行性的因素做了全面分析,基于AHP法构建了可行性决策模型,并结合湖北保安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案例,试图尝试对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系统性理论阐释,以推进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对国内外与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评述,提出本命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框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理论基础。系统阐释了旅游项目的科学内涵,梳理了有关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科学机理。首先探讨了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在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外部环境的支撑度、工程技术的合理性、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四层框架约束下对影响旅游项目可行性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科学评估。并运用AHP法构建了可行性决策模型,探讨项目方案比选的科学路径。   第四章,案例研究。以保安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项目为案例,分析了项目特点,影响因素,构建了可行性决策模型。   第五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下一步探讨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是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却在不断增大,居民点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率依旧
在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城市用地扩张作为一种必然现象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处于城市用地扩张飞速发展阶段,面临快速发展与城市用地规划、供给与需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学位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以及街区范围的逐渐增大,城市管理部门对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共享整合的要求日益迫切。由于地址信息并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