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健康轨道?这不仅是学习科学前沿的探究,也是我们深化英语课程改革进程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学科教学中,不外乎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说,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如果教师喜欢学生的同时也喜欢她所教的英语,学生喜欢教师的同时也喜欢英语,英语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那么三者的关系就稳定了。
  在我们实际的课堂中,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些可能使得课堂整体的质量打折扣的因素。首先,茫茫学海,语言学习的本质石沉大海。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中国人去国外旅行出了事故被困,警察赶到时问他:Hey,man,how are you? 结果那个中国人说:Fine,thank you.And you? 又好笑又可悲。我想英语教学最悲哀的莫过于一个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迟迟不敢用英文和人沟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英师教育的引导下,我们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一门语言知识,通过各种考试而学英语。他们关注语言的积累却没有努力去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技能。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与人交流。因而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与人交流,如果抛弃这一学习语言的本质,那么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都将失去灵魂。如果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会用“I’m so tired that I want to go to bed.”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他们多背几个单词更有意义。小学英语相对比较简单,教师也尽着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勇敢用英文去表达自己所想。例如在二年级的Unit 2中,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What’s he/she/your father/your mother … ?”去询问他人职业。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做一些对话,但是学生在完成这个对话之前,会有很多无意义的机械语言输入:What’s she? She is a doctor.What’s he? He is a farmer.并且教师在后面课时的课堂里会强调这句话的中文意思、并和第一单元的“Who’s he/she?”放在一起,让学生认知这两个问题的区别。这样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实际上和Krashen (1982)所倡导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language input) 是背道而驰的。Krashen (1982) 倡导二语的习得和母语习得一样,只要给学生大量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会习得这门语言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而这种由教师强调知识点、语言点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低效的有意识的学习 (learn a second language)。但是教育大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考试这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小学英语老师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语言学习的本质展现在我们的课堂里。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滥用。教学媒体也叫教学手段或者是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逐渐被日渐丰富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所取代,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和低年级小朋友的谈话中,我发现现在英语老师,尤其是我们年轻的英语老师,都喜欢把ppt弄的华丽花哨,喜欢过分利用白板、磁性黑板来张贴单词、句子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教学媒体便于保存,在课堂使用方便,能够多感官刺激学生,能够模拟现实、以最大的真实效果让学生体会语言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优点不容置疑,但是这样一堂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的“充实而又丰富”的课堂有没有可能存在缺点呢?笔者认为,设计这些东西会花费大量时间,又可能因呈现速度快而超出学生认知和加工的能力、也可能因使用不当而剥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缺失以及不能及时加工也无法保存学习资料以便再学习。教学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这句话的关键字在于“辅助”,而现在它们却喧宾夺主,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这是不可取的。小孩子们如是回答说,他们有时更专注于老师所呈现的美丽的彩虹、会动的小熊,而忽略了老师真正想让他們注意的东西。他们在“认真得开着小差”。所以有时候,我会担心这些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是否能真正被他们掌握(intake)、而后给出语言输出(language production)。笔者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要教授“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授课老师没有华丽的ppt,没有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却也学的津津有味、读得意犹未尽。这就让我思考,是否母语作为学生的第一语言,在学习沟通上本身不存在障碍,所以他们更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而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因为表达的限制和英文课本内容本身不及语文课本丰富,所以才会导致我们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费尽心思去吸引学生注意力。
  再次是课堂“信息差”的处理不当。从信息论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过程。真实的信息传递过程一定存在信息差距,即这个信息只有一方知道,另一方是不知道的,双方通过交流达到信息互通。这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就叫做“信息差”。这个信息差的设定也有着很大的学问。就像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里的“i 1”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中的“1”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阻碍第二语的习得。如果老师将这个信息差设置过大,那学生们跳一跳也碰不到,就会失去信心。如果这个信息差设置的过小,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对他们来说也许老师传递的信息过于小儿科。思维的碰撞是课堂美的精髓。设置合理的信息差,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擦亮思维的火花,课堂才会惟妙惟肖。
  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反复的过程,语言学习的本质不是知识点语言点的堆积,而是培养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小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总之,正如陶先生所言: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其他文献
【摘要】project是译林新版教材一个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它的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展现学习成果。笔者结合课例,从学生主动参与学和教师生动激励教两个方面来谈在生态课堂理念下的project教学。  【关键词】project 生态课堂 主动参与学 生动激励教  译林版小学新教材《英语》已于
高中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且很难开展集体教育,因此一直以来都让教师和学生轻视,加上目前作文模板众多,花样百出,导致很多学生盲目认为只要背诵几篇好文章,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  【关键词】求职 好奇心 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  一、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常在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次终结性的考试,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中考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已经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所
新课改提倡教师走下“神坛”,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不可大讲特讲,而是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会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贯穿课改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开放、启发、愉快”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打造“三品”(品位、品质、品牌)课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所以,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问
【摘要】少儿英语教育的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长期以来,少儿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问题一直受到专家、学者、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创设真实情景、引入竞争机制和增进师生情感等方面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少儿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少儿英语 学习兴趣 培
本文围绕我校开展的关于“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并通过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加以关注,改变了以前只教书但是不育人的模式。怎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上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培养,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问题,然后提出几点情感态度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 情感态度 培养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当做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反映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在对语言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