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天空下相伴相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可以围绕着特定的网络学习目标,引领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效的语文网络化学习,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网络化学习;家庭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2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当积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地将网络环境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网络为平台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指导下开展,更可以围绕着特定的网络学习目标,引领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效的语文网络化学习,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从而促进家庭浓郁学习氛围的形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模式下的语文学习探索出一道崭新的前行路径。
  一、育一寸沃土,在家庭良好的环境中自由生长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与运用各种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习惯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家庭教育,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网络化学习中严格要求、科学训练,打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家庭中的网络学习成为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一方沃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长城和运河》一课时,教师首先布置了以下预习要求:(1)画出文中不懂的生字,上网查一查它们的读音和意思;(2)阅读课文,从网络上找到范读音频,先跟读,再独立朗读;(3)画出不懂的词语,试着用“百度”搜一搜这些词语的意思;(4)你在预习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讨论。欣赏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视频资料,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这些预习内容,从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障碍出发,较好地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让家长参与进来,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在预习中的独到见解,并及时予以鼓励性评价,以使孩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搭一座舞台,在家庭有效的引领下切身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語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切身实践的机会较少,这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家庭网络学习这一平台上,家长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在父母与孩子点对点的指导中,孩子将收获更多的表达、更深的思考和更真切的感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狼和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生态平衡”这一概念,教师指导学生扣住关键词“对比”,在家长的引领下展开制作资料卡片的实践活动。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制作了狼与鹿的资料卡片:狼凶残,但它也制约了鹿群过渡繁殖,成了消灭病鹿的“功臣”;鹿温顺,但它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有的学生制作了有关森林的资料卡片: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然而一旦失去生态平衡,却变得好像“着了火一样”……通过制作一系列资料卡片进行对比,学生对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三、拓一片天空,在家庭充分的陪伴下开阔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彰显“大语文”的特点。在家庭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发挥网络平台资源丰富、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孩子在广袤的网络天空下放眼远眺,让语文学习由此变得更鲜活、更立体。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水上飞机》一课时,课文以童话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了一种能在水上起飞和降落的飞机,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围绕着“飞机”这一知识发散点,去搜集有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去触碰时代发展的前沿,并将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手抄报。在家长的陪伴和启发下,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发散,如“飞机窗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飞机在晚上要开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什么样的?”……学生们收获满满,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了网络的支撑,教学效果会愈发显著。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动体系,将使家长和孩子在相伴相生中亲密彼此、并步前行!
  (责编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物观察中感知升和毫升的存在,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感悟升和毫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对容量、容量单位等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活动体验;知识内化;升;毫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36-02  升和毫升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既熟悉
[摘要]绘本故事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图画书,它鲜活生动,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认识与学习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挥绘本故事灵动、传神的“说话”价值,引导学生们在思考中理解故事,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实现“learn for fun,read for fun”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learn for fun;read for
[摘 要]“学的课堂”旨在摒除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病,以“少即是多”的辩证思想,构建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课堂。“学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其特征是“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即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关键词]学的课堂;故事情境;实践活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57-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空洞的说教难以深入学生内心,一些道德规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辩论,注重对教材中小辩论的运用,让学生在辩论中体验、认知、感悟和实践,促进学生自然形成道德规范和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辩论;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7002  翻开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品德教育更应如此,人的品德行为首先建立在情感认知基础上,学生的行为是与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是一个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情感的人。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学生的情感在
编者按:我國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1989年颁布试行,1996年正式实施的。《规程》正式实施15年来,我國学前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办园体制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办园体制多样化,社会力量办园凸显,尤其是民办园发展迅速,但办园质量良莠不齐;公办园逐渐减少,需求增大,收托压力加大。其次,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加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前弱势群体有所增加,除城市低保家
[摘 要] 师幼互动是反映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课堂互动分析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基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视频案例,采用微观情境分析法和访谈法,立足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从认知建构、话语结构、具身认知以及“物”的参与等方面,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和师幼双方在此特定情境中的互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集体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个体经验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有效方式,能够引发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冲突和认识
我的阿吉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思品认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活和情感体验,从教学实际出发,借助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感受体验,从而内化知识,完善生成,发展心智,锻炼品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思品;认知教学;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77-01  体验是深化理解、内化生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提升学生将语文知识合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在《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中,课前导入,重在激趣;课中交流,旨在“启法”;课外拓展,意在积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