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遵循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开小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遵循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注意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紧紧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生动、准确、富于变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二是选择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三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了板书的规范化,四是自觉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维护好课堂纪律。笔者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课堂上往往能引起和保持稳定的集中的注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遵循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遵循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对学生的要求做到既严格又适当,三是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些做法有利于增强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非常好。
3. 遵循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性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点,但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又有区别,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觉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力求将有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后注意,使自己以较少的精力取得更大的教学实效。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换交替的。在教学中,笔者既注重了使学生适时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又注重了通过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集中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二、遵循身心发展特点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多变好动的青春期,情绪时高时低,有进取心,但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此,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明确学习要求。这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目中有个学习的具体目标,有个衡量自己的正确尺度,并以此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向学生分别提出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在听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听一遍,记几点,复述准确又连贯;听的时候,只能记录若干要点,不能照录原文,听后看着记录便可复述;复述的内容要准确,不能走样,语句要通顺连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这些要求就会由生疏到熟练,由遵从到自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也是观察、思考、想象、判断、记忆等方面的智力培养。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方面,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粗、二细、三精、四记”的学习方法。“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分段,摘生动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指第四个步骤是记录要点,解疑释难。
3. 建立教学常规。针对初中生意志薄弱,有意注意的能力虽然正在增强,但却不能持久的特点,笔者与学生商议,建立了一套教学常规。一方面是为了把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指导方法,用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那些保证达到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制订若干具体措施加以落实并形成制度。这样,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做,学生头脑中就都有了清晰的印象了。例如,为了不使课堂朗读练习留下“死角”,使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单独朗读的机会,笔者在课堂朗读的方式中增加了“按座次朗读”,并形成了制度。总之,建立一套学习规范化的常规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江西省南昌市莲塘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开小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遵循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注意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紧紧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生动、准确、富于变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二是选择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三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了板书的规范化,四是自觉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维护好课堂纪律。笔者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课堂上往往能引起和保持稳定的集中的注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遵循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遵循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对学生的要求做到既严格又适当,三是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些做法有利于增强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非常好。
3. 遵循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性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兼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点,但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又有区别,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觉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力求将有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后注意,使自己以较少的精力取得更大的教学实效。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换交替的。在教学中,笔者既注重了使学生适时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又注重了通过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集中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二、遵循身心发展特点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多变好动的青春期,情绪时高时低,有进取心,但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此,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明确学习要求。这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目中有个学习的具体目标,有个衡量自己的正确尺度,并以此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向学生分别提出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在听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听一遍,记几点,复述准确又连贯;听的时候,只能记录若干要点,不能照录原文,听后看着记录便可复述;复述的内容要准确,不能走样,语句要通顺连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这些要求就会由生疏到熟练,由遵从到自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也是观察、思考、想象、判断、记忆等方面的智力培养。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方面,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粗、二细、三精、四记”的学习方法。“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分段,摘生动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指第四个步骤是记录要点,解疑释难。
3. 建立教学常规。针对初中生意志薄弱,有意注意的能力虽然正在增强,但却不能持久的特点,笔者与学生商议,建立了一套教学常规。一方面是为了把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指导方法,用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那些保证达到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制订若干具体措施加以落实并形成制度。这样,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做,学生头脑中就都有了清晰的印象了。例如,为了不使课堂朗读练习留下“死角”,使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单独朗读的机会,笔者在课堂朗读的方式中增加了“按座次朗读”,并形成了制度。总之,建立一套学习规范化的常规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江西省南昌市莲塘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