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创”演课本剧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课本剧是极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是学生展现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舞台。
  但也可能有人认为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固然喜欢,上课的确热闹,迎合了学生,但费时、费力,学生得不到多大的收获。培养的恐怕不是语文能力,而是表演能力。这一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文本模仿一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道具、服装、表演技能上,意义确实不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演《扁鹊见蔡桓公》。学生们演得很投入,扮演扁鹊的同学甚至跪在地上真的磕头。然而我还是觉得学生的演出缺少了一点什么。
  学生的演出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创造力”!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体会到演课本剧要“创”演才行。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创”演课本剧呢?
  “创”演要突出一个“创”字,即要有创新。包括形式上的创新和思想内涵的创新、深化。我在具体指导学生创演课本剧上着眼两个字:“加”和“变”。
  
  一、 加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大胆想象,精心创造,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读书,从课文中读出思想和形象来,从而相机启发学生发挥合理丰富的想象。应激励学生对课文合理演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1. 加心理描写
  人的心理本来就是最复杂最丰富的,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指导学生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人物的内心独白。《公输》一文中,当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原文只写“公输盘不悦”。为什么不悦?这里肯定还应该加上公输盘的内心独白,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有力途径。
  2. 加人物对话
  原文概叙的内容,要学生凭着对上下文的理解、丰富的课外知识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设计既合情合理、符合逻辑,又符合人物性格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又富有挑战性的。《桃花源记》中,渔人见到美丽又神秘的桃花源,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又惊又喜。桃源中人听渔人介绍了外面动荡黑暗的现实,心情也应该是复杂的。一方面善良的本性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对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满怀同情,体现他们悲天悯人的胸怀;然而对此又感到无能为力,一方面又为自己暗自庆幸,这些复杂的心理都要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学生在“创”演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 加省略的内容
  文章省略的内容需要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加上去。结尾戛然而止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给学生铺好了创造创新的舞台。《羚羊木雕》的结尾就耐人寻味,万芳最终能与“我”和好如初吗?“这能全怪我吗?”我指导学生在这里加上一个尾声,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个学生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这种“创”演,就既有形式上的创新又有思想内涵上的创新和深化。
  4. 加议论评析
  对文章的理解可借剧中人物的口来表现,以达到深化中心之目的。这个理解完全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理解,可以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理解。如学《孙权劝学》一文,一位同学借鲁肃之口来概括中心:“只有学习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也可让吕蒙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他是如何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学习的,谈谈学习带给他的益处,谈谈学习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及还给他的自尊自信。
  
  二、 变
  
  这个“变”最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变”体现在思维训练方面就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等创新思维训练。
  要创演好一出课本剧,学生不仅需要把课文吃透,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在编演的过程中锻炼了理解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指导,教给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对演课本剧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非常高。对学生进行创演指导后,学生创演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蕴藏于少年心中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灵气让我们惊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创”演首先要立足文本,尊重原文主旨。近年来,“戏说”“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许多同学不知不觉也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同学在编课本剧时,为了追求表演的效果,加上了许多和主题不相干、没有根据、不合情理、使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情节和对白,有些甚至是“无厘头”式的噱头。如:有的学生在编演课本剧《变色龙》时,硬和当前的“宠物热”强加联系,结果是冲淡了原作的批判意义。这些情节和语言固然可笑,表演出来也许会赚到许多的掌声,但它游离了原文的主题,对学生理解原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适时引导,从而避免陷入“戏说”“恶搞”的泥潭。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田禾雨
其他文献
引言    在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区别,赫伯特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帕特瑞克·杰兹(Patrick Geddes)及其他专家提出了二元模式理论,即除了一些不同的身体特征外,男性被认为是活动的主体,消耗精力,而女性则是安静者,存储精力。维多利亚时期的进化论认为这些两性特征可追溯至最低的生命形式。    阿尔杰农·查尔斯·史文朋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成名
《日汉对比认知语言学》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研究日汉对比的专著。作者在阐明偏误形成的原因的同时,也从人类认知体验观的视角得出日汉对
一、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一)现行财政高教经费投入体制存在问题  1.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2000年)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缺少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直到2007年,这个目标仍未达到。  2.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一次具有独特生机和活力的美妙旅程,讲求的是自由和个性。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中力求体观语文特色,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下面结合八年级课文《斑羚飞渡》的教学谈几点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 新理念语文教学的开放机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
一天,上完关于春天的《识字1》(人教版第二册)后,我们做了一道为春景图上色的练习题。在批改时,我发现几个小朋友的上色与众不同:他们有的把河水涂成深红色,有的涂成黑色,有的涂成棕褐色。我迟疑了:怎么评判这些涂色呢?这些同学的上色与题目要表现出春天的美的主题不相符合,可现在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他们有个性的感悟,是不是这些学生受平时环保教育的影响,把平时观察到的实景表现出来了?最后我决定问问几个
A.教学反思的宗旨rn教学反思,是课后记(教学实录、教学日记、教学随笔、课堂小结……)的一种.教学反思的对象,主要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围绕课堂教学而产生的教学现象,
据 Strategy Analytics公司调查显示 ,到 2 0 0 1年底全球约有 3 80 0万个家庭接收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交互电视尤其在欧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 ,欧洲占交互电视观众的 6
中专学校女生的平均年龄为16岁,正值青春期,无论从形态、机能、性器官、第二性征等方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生理上性别差异的渐趋明显,心理也出现一系列变化。因此,要想上好中专女生体育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重视女生肌肉力量的练习    女生肌肉占身体的比重及肌肉力量均较同年龄男生差,前臂屈肌及伸肌群的力量仅及男子的55%。由于女生肌肉力量较弱,因而在进行支撑悬垂等的动作练习中,容易脱手
(2005年第6期)刊发了陈均、代琦合著一文.对穆旦写于1940年的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宗旨,特撰此文,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