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物教学生动活泼言之有物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随着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生物科研成果的取得,生物科研已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学也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要让学生能主动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探究方法,激发情感,就必须让生物教学真正“活”起来,做到生动活泼、言之有物,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以鲜活的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教材内容不同,导言所选择的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用日常比较常见、但又不太引起注意的生物现象引出课题,往往能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达到“豁然开朗”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导言: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把一部分糖分解了,萝卜等蔬菜也有如此现象。长期在室内盆栽的万年青叶子会变黄,原因也是室内光线不足,花木叶子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消耗了叶子的一部分有机物,这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
  可以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引出新课。如在学习爬行纲的“蜥蜴”时,首先讲述一则趣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斗中,一架美国作战飞机被迫降落在印度尼西亚管辖的科摩多岛上的丛林地带,当飞行员惊魂初定以后,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一种体长3至4米的巨大蜥蜴,在丛林间迅猛地抓住鹿和野猪并把它们吞掉。当时,飞行员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蜥蜴,还以为是“活龙”出现,故而称其为“科摩多龙”,从此“科摩多龙”之称不胫而走,扬名于世界科学界;学习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时可以讲些小故事,提些小问题来引入,如为什么大雁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萤火虫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地发光等?
  还可以由成语典故、谚语开始。如学习“河蚌”时,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谈起;学习“食物链”时,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谈起。学习水陆两栖动物时,可以用“缘木求鱼”的成语引出:它的本意是说,人爬到树上去抓鱼,结果是白费力气,用以嘲笑那些做事不得要领的人。可是,在我国南部海岸,的确有一种“缘木可求”的鱼,它就是水陆两栖的会爬树的弹涂鱼,又称“跳跳鱼”或“泥猴”。学习动物之间的关系时,“蚂蚁搬家”说明的是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方面的成语和谚语还有的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等,都是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
  二、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
  每一堂生物课,其教学目的都是要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的技能教给学生,而怎样传授知识,培养技能,选择的方式不同,则效果大不一样。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对比、归纳、列表图示,也可以开展谈话和讨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言的设计都很重要。如在学习软体动物“乌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时,如果只是一般化地讲述,不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设计成下面的一段语言来描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软体动物,其中有一种叫“乌贼”,由于需要在水中游泳,沉重的贝壳成了累赘。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原有的贝壳逐渐退化,最后被完全包在外套膜里,成为柔软身体的支柱。乌贼为什么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号呢?你看它,瞪着一对大大的、光溜溜的贼眼,用腕足捕捉食物送入口中。当它不太饿时,它还可以利用腕足爬行运动,悠闲得像个绅士在海底散步。不仅如此,乌贼还是玩弄迷彩的能手,变色之快,配景之巧,就像魔术师一样,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的表皮中有各种色素细胞,可闪耀不同颜色,使体色变得与海底周围环境色彩相仿,使敌害不易发现。如若变色不能迷惑敌害,便施放墨汁,形似乌贼悬浮在水中,使敌人在一团黑幕中什么也看不见,自己便用漏斗喷水推动身体,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逃之夭夭。听完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对乌贼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会有较深刻的了解。
  三、用新颖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堂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巩固课堂知识。所以,课堂练习的语言和题目设计要合理、科学,更要独特、新颖。例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的“蚯蚓”时,首先学习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观察实验———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及对刺激的反应。可采用如下形式进行:把蚯蚓分成两组,一组在观察过程中按课本要求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蚯蚓体表;另一组用作对照直接观察。在观察结束后,可设计如下课堂练习题来讨论:“我们在观察过程中,不断用浸水棉球轻触的一组蚯蚓都正常,作为对照的一组蚯蚓中有一些死掉了,是饿死?受伤?还是其他原因?”同学们联系刚学过的知识,知道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粘液进行呼吸,个别蚯蚓的死亡,是因为体壁干燥无法呼吸而致。这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了解蚯蚓的呼吸比直接提问印象深刻,记忆更长久。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文章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校职业技能培训为目的,阐述了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推进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具
结合张罗公路张家界段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施工的实践,介绍了石灰废渣路基的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得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施工中运用石灰废渣路基的结论与建议.
分析了船寮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的原因,总结了塌方处理方法,如做好地表水的截流和导流;对浅埋隧道出现的塌方,可采取扩大范围地表压浆加固,洞内加强初期支护体系;用泵送模
邓小平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思想深邃,深入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明确其与成人教育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必将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发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既要注意对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重视教法,更新观念,认真准备每一堂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始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今年的作文题很好地体现了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得法,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如果课前做好了充分预习,扫除了“拦路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一、让学生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预习之重要性    预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中国社会正处于以工补农,以工带农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滞后和农民生存困难仍然是制约并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原因。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受教育的程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发挥积极的德育功能。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来源于历史学科是对人类活动和思想精神的反映和思考,这是别的学科不可比拟的。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历史教学本该具有的德育功能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这一现实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