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得法,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如果课前做好了充分预习,扫除了“拦路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一、让学生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预习之重要性
预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是在没有老师具体指导的情况下感受、学习新知识,体现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
第二,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
第三,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有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明确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其目标,预习时应该抓住这个目标,明确这一堂课应该掌握哪些单词、短语、句子和语法,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太牢固,预习时应重点画出来,为课堂学习提供向导。
(二)预习内容
1. 单词预习。听录音并准确流利跟读;学会使用工具书,利用词典查英文注释,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猜出单词的准确意思。
2. 课文预习。听录音并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快速阅读全文,总结文章各段主要意思;逐段逐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点;细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语法预习。了解本单元语法,结合课文的例句,查阅语法工具书,自己先进行总结,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4.难点预习。对于少数较长或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先作认真分析,抓住其主干,在必要时作好标记,等教师上课讲到这里时,集中精力去重点疏通或询问教师以求彻底理解。
(三)预习方法
第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第二步: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培养猜测词义的能力,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运用单元词汇表、英语词典,扫清词语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通过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学的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成功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预习习惯
1.培养勤查词典的习惯。
要学好英语,必须多查勤翻词典,并逐步做到查得快,查得准。
2.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我们记单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将重点放在语段上,促使我们正确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声朗读课文使学生脑子里储存大量语言素材,因此做起练习来,反应快而正确,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3.养成做预习笔记的习惯。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灵活,条条款款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整理、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词复数要加-s,哪些要加-es?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这样一归纳就一目了然了。
三、预习的检查和评价
为了使学生能养成预习习惯,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检查。一是学生检查。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检查、同桌间互查等形式,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教师检查。教师检查可在教授新课前进行,把学案收起来,根据预习情况确定上课的重点;也可在教授新课时进行,通过提问、听写、默写等检查预习的效果如何。通过检查的结果,把握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新授课时会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
总之,英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如果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一、让学生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预习之重要性
预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是在没有老师具体指导的情况下感受、学习新知识,体现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
第二,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
第三,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有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明确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其目标,预习时应该抓住这个目标,明确这一堂课应该掌握哪些单词、短语、句子和语法,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太牢固,预习时应重点画出来,为课堂学习提供向导。
(二)预习内容
1. 单词预习。听录音并准确流利跟读;学会使用工具书,利用词典查英文注释,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猜出单词的准确意思。
2. 课文预习。听录音并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快速阅读全文,总结文章各段主要意思;逐段逐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点;细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语法预习。了解本单元语法,结合课文的例句,查阅语法工具书,自己先进行总结,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4.难点预习。对于少数较长或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先作认真分析,抓住其主干,在必要时作好标记,等教师上课讲到这里时,集中精力去重点疏通或询问教师以求彻底理解。
(三)预习方法
第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第二步: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培养猜测词义的能力,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运用单元词汇表、英语词典,扫清词语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通过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学的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成功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预习习惯
1.培养勤查词典的习惯。
要学好英语,必须多查勤翻词典,并逐步做到查得快,查得准。
2.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我们记单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将重点放在语段上,促使我们正确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声朗读课文使学生脑子里储存大量语言素材,因此做起练习来,反应快而正确,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3.养成做预习笔记的习惯。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灵活,条条款款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整理、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词复数要加-s,哪些要加-es?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这样一归纳就一目了然了。
三、预习的检查和评价
为了使学生能养成预习习惯,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检查。一是学生检查。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检查、同桌间互查等形式,目的是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教师检查。教师检查可在教授新课前进行,把学案收起来,根据预习情况确定上课的重点;也可在教授新课时进行,通过提问、听写、默写等检查预习的效果如何。通过检查的结果,把握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新授课时会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
总之,英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如果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