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闭、脸”等7个生字,理解“哄、红润、粘、乏了”等字词的意思,积累文中形容词加名词的短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出睡梦中妈妈的美丽与温柔。
  3.提取文中的相关信息,说出“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感受妈妈的辛苦与劳累;仿照文中的句式,说说家人睡觉的样子,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美好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唱摇篮曲,观察母子午睡图
  1.播放儿童歌曲视频《乖宝宝快睡觉》:“绿咕力,要睡觉觉了。我不,我要再玩会儿。乖宝宝,乖宝宝,闭上眼;乖宝宝,乖宝宝,不要怕;乖宝宝,乖宝宝,睡觉觉;乖宝宝,乖宝宝,美梦到……”
  听着这首歌,你想起妈妈是怎么哄你睡觉的吗?
  交流要点:想到妈妈一边轻轻拍打孩子的肩背,一边哼唱《摇篮曲》(讲故事)哄孩子睡觉的画面,结合联想到的画面和“哄”的古文字形,理解“哄”表示用语言和行动逗引孩子的意思。
  2. 观察文中的“母子午睡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要点:妈妈和孩子一起午睡,孩子没有睡着,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地看着睡梦中的妈妈,妈妈先睡着了,睡得很熟很香。相机揭示课题。
  3.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通句子。相机教学生字“先”,通过反义词“后”理解“先”表示时间在前、次序在前的意思,指导书写“先”,猜一猜妈妈先睡着的原因。“好熟、好香”与“很熟、很香”进行比较,理解文中“好”的意思,读出妈妈睡得很香甜的感觉。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角色“绿咕力”睡觉的歌曲唤醒学生的记忆,联想起妈妈哄自己入睡的场景;由课文插图引出第1自然段的学习,通过猜想妈妈先睡着的原因,初步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媽妈熟睡的模样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 检查课文朗读。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指导读准后鼻音“梦”,前鼻音“紧”,翘舌音“润”。出示“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读好“的”字短语和句子的停顿,做一做“闭眼”“睁眼”的动作。学习“闭”字,出示“闭”的古文字形,像两扇门中间插上门闩,表示关门的意思,指导书写“闭”,组词:闭眼、闭口、闭嘴、关闭……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导读好“地”字短语,读准儿化音“等会儿”,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等”,给“等”字组词:等待、等候、等车、等级……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出示词语“呼吸、汗珠、额头”,做一做呼气、吸气的动作,知道“呼”和“吸”是一对反义词。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出汗,摸一摸自己的额头,相机识记生字“吸、汗、额”。出示长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读准多音字“发”并指导书写,读好长句的停顿。教学生字“粘”,米煮熟了有黏性,“米”表义,“占”表声;本义是“粘贴”的意思,课文中指微微渗出的汗珠把头发紧紧地贴在额头上。
  3.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读好句子的停顿,板书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最基础的学习任务。本环节在检查朗读中相机学习生字,读好“的、地”短语和句子的停顿,整体感知妈妈熟睡中的模样。)
  三、感情朗读,细致感受妈妈熟睡的特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妈妈的美丽。
  (1)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
  交流要点:“明亮的眼睛”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红润的脸”。出示苹果图片,理解“红润”表示红而滋润的意思。
  (2)比较句子,说说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一样。
  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要点:第二句“闭上”与“闭着”,“睡觉”与“睡在”重复,可以感受到妈妈睡得好熟、好香、好安静、好美丽。
  指导用轻柔的语气读出睡梦中妈妈的美丽。
  (3)仿照第2自然段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妈妈睡梦中美丽的样子。
  2.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妈妈的温柔。
  (1)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温柔。
  交流要点:两个“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相机追问:这段话中有几个“笑”?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两个“笑着”、一个“笑弯”体会到妈妈性情温柔,态度可亲。指导读出妈妈的温柔可亲。
  (2) 看到妈妈的微笑,孩子为什么会联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3) 仿照课文说一说,孩子看到睡梦中妈妈的微笑,还会联想到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妈妈的劳累。
  (1)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好累”。
  交流要点:从“呼吸沉”“微微出汗”“全听不到”感受妈妈的“劳累”。
  (2)出示句子:“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学习生字“乏”,猜一猜文中“乏了”的意思。相机追问:既然“乏了”就是“累了”的意思,为什么文中同一个意思要重复说呢?
  (3)联系生活说一说妈妈可能干了哪些活?从“她真该好好睡一觉”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句,比较句子、联系日常生活和仿说练习等方法感受睡梦中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模样,积累“的”字短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四、比较段落,仿说睡梦中家人的样子
  1.出示第2、3、4自然段,比较阅读,说说你的发现。
  要点: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是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每段中都运用重复的词句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
  2.仿照文章的构段方式,说一说睡梦中家人的样子。
  (1)选一位家人,概括地说一说他/她在睡梦中的样子。如:睡梦中的奶奶真慈祥。睡梦中的妈妈真开心。睡梦中的爸爸真英俊。睡梦中的妹妹真可爱。
  (2)围绕总起句,仿照课文的表达具体描绘睡梦中家人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发现文章语言形式的特点,在仿说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体会自己和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五、指导写字,拓展亲情类故事的阅读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
  2.指导书写“哄、脸、沉”。“哄”口小居上,两竖写高,撇点收齐。“脸”左低右高,“沉”左高右低,两字下半部分均齐平,左窄右宽,关键笔画(“人”字的撇捺、“几”字的横折弯钩)要舒展。
  3.学写“事、窗”。两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横画间距等宽。事:长横上方摆,一个扁扁口,横山出了头,竖钩要挺直。窗:宽宽屋檐下,烟“囱”摆下方,“囱”里很特别,撇点交叉要出头。
  4.生练写。师生交流评价。
  5.推荐阅读《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妈妈心·妈妈树》等绘本故事。
  (设计意图:归类指导生字的书写,将写字教学落实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在拓展阅读中扩大阅读量,可有效实现人文主题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一、铺垫“先行知识”,理解花之隐喻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花?(出示菊花图)  生:(齐)菊花。  师:喜欢菊花的同学请举一下手!  (生自由举手)  师:说到菊花,必须得说到一个人,谁?(出示陶渊明画像)  生:(齐)陶渊明。  师: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爱菊爱到了骨子里。不信?有诗为证。请看,在《九日闲居》其二中,他这样写道——(出示。指名朗读。)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晋]陶渊
教学设计  一、依托故事,引出交际话题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好玩的故事。你们看,这是贝贝熊一家,熊爸爸、熊妈妈、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他们住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天,哥哥和妹妹起床晚了,慌慌张张吃早餐。你们看,发生了什么?  2.原来他们不小心撞翻了蜂蜜罐,金黄的蜂蜜全都流了出来。面对爸爸妈妈责备的目光,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呀,做错了事情就要道歉,要去解释一下,他俩分
摘 要 黑板 挂图 模型,如何改变工程制图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感到头疼难学的内容,同三维绘图软件的生动、形象、直观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尽快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工程制图;Solid Works;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8-0013-02    Application of Solid Works in
孟晓东:今天的展示课很有趣,没有事先商量课的内容,但是上的课不约而同都是小古文,这样就成了一个专场,促使我们好好地研究研究小古文。更有意思的是,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一位在洛阳,一位在杭州,相距几千里,真的是异构,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用新课程教给我们的三个词“合作、自主、探究”来进行评课。  问题一:说说其他两位老师的课,你最欣赏或者说觉得他们最成功之处在哪里?这叫合作。再说说自己上完课后,自己有哪
文本解读  《传统节日》是一首在传统民谣基础上改写的儿歌。它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儿歌中,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并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儿歌共八句话,分别介绍了我国七个传统节日及每个节日的主要民俗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形式介绍每一种节日是这首儿歌的特点。句末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通过引领学生诵读、查阅资料等方式认识中国传统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复述故事的方法,练习复述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2.拓展延伸,感受讲故事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导语:六一儿童节,欢乐故事多。同学们,这段时间咱们举行了“多彩故事,七彩童年——庆六一故事会”。同学们通过学习,闯过三关:课文里的故事我会讲;喜欢的故事我爱讲;我写的故事我  来讲。  2.那么,谁是本次比赛的故事大王呢?请拿出单元
教学内容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选自乐钧的笔记小说《耳食录》  适合年级  六年级。  教学实录  一、理解题目,了解文体及出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小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跟我们读的现代文不一样,它是一则文言文。故事的题目叫——  生:世无良猫。  (师板书:世无
《我长大了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课文中配有一幅以供开阔学生口语交际内容的插图。教学提示语是:同学之间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根据提示这堂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要点是: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我长大了为什么想要做这个工作。后者是课堂上口语交际的重点。为了拓展学生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思路,课前我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爸爸或妈妈的工作照片。  课堂上,首先,我从指导学
经过了低年级以“词、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逐渐向段、篇过渡,段的训练是重点。咬定段落不放松,扎实开展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动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务所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段落教学该教什么?该怎么教?”产生了困惑。如《卢沟桥的狮子》第2自然段的教学:  第一步:上挂下联寻特点  师: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生:“它们有大有小,
教学目标:  1.能查找、搜集整理有关汉字的资料。  2.通过学习研究报告范例并结合生活经验,明白研究报告内容,明确研究报告格式,习得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3.尝试从汉字的演变、汉字书法、汉字故事等方面选择撰写汉字的内容,激发写研究报告的兴趣。  教学重点:  精选材料,罗列整合,能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做一份汉字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板块一:素材理一理,确定报告主题  1.欣赏比赛视频,体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