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归根到底归结为听、说、读、写的学习。但以往我最注重的只是读、写的学习,而对听、说却不够重视,特别对于口语交际这一方面,基本上没怎么认真备过课、没怎么认真去上一节口语交际的课。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不仅对这一课型的基本流程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重新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的能力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究其实质就是听话和说话的能力。而口语交际课正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说话和倾听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望同仁们交流: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介绍“对称的古都”北京、“花都”巴黎、“水城”威尼斯等世界名城的多媒体录像,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进来,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世界名城独有的魅力,并引导学生把你所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结合自己课前从网上、书上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发展,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二、双向互动,创设学生敢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有话不敢说。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畅所欲言,自己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其间点拨,引导,拓宽了双向交流。由于教师走出了师生圈,转变了角色,进入交际情境,生生互动到师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了敢说的氛围。首先我们可以创设“各抒己见”的交际氛围。孩子在家里是无话不谈的,并不存在不会应对的问题。但是到了公众场合,有些孩子就羞于开口了。所以创设自由、平等、疏朗的对话情境就十分重要了。为此,我设计了一堂课《当小记者》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少儿频道的小记者是怎么样采访别人的,并让学生作总结性的表述。再让学生合作交流如何去采访别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么一来,学生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学会了倾听别人说话。这时再为学生提供了当众说话的机会——分角色上台表演,其间教师参与,对学生表述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指点,暗示其他学生采访时应该注意用礼貌语言。最后,让学生回家采访一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生生、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说话”胆量大了,“说话”能力提高了。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教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家,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情况。再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我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放手让学生去说,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给予点拨和纠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点燃孩子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介绍“对称的古都”北京、“花都”巴黎、“水城”威尼斯等世界名城的多媒体录像,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进来,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世界名城独有的魅力,并引导学生把你所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结合自己课前从网上、书上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发展,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二、双向互动,创设学生敢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有话不敢说。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畅所欲言,自己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其间点拨,引导,拓宽了双向交流。由于教师走出了师生圈,转变了角色,进入交际情境,生生互动到师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了敢说的氛围。首先我们可以创设“各抒己见”的交际氛围。孩子在家里是无话不谈的,并不存在不会应对的问题。但是到了公众场合,有些孩子就羞于开口了。所以创设自由、平等、疏朗的对话情境就十分重要了。为此,我设计了一堂课《当小记者》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少儿频道的小记者是怎么样采访别人的,并让学生作总结性的表述。再让学生合作交流如何去采访别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么一来,学生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学会了倾听别人说话。这时再为学生提供了当众说话的机会——分角色上台表演,其间教师参与,对学生表述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指点,暗示其他学生采访时应该注意用礼貌语言。最后,让学生回家采访一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生生、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说话”胆量大了,“说话”能力提高了。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教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家,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情况。再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我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放手让学生去说,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给予点拨和纠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点燃孩子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