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字底”磨课记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江苏省第十三届“杳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展评教学活动拉开了序幕。对这次比赛,我们有信心。根据陆老师的教学经历,确定教学内容为一年级硬笔“心字底”。从备课到定型,多次试教、研讨,围绕理念、内容、方法,我和陆老师反复对话,思路越“辩”越清,课越“辩”越成熟。
  (一)理念之辩:从展示技能到服务学生
  为了上好这节课,陆老师特意观摩了前一个赛区的书法课。听课一回来,陆老师就说:“全是书法家、书法协會的老师,水平相当高呀!我要不要换课?教一年级的铅笔字怎么能展示呢?在黑板上写粉笔字怎能体现自己的书法特长呢?我在备课中要怎样展示自己的书法技能呀?”脸上写满了忧虑。
  不久,教学设计出来了,教学环节清晰流畅、内容具体明确,可是教学目标多了书法艺术展示和欣赏。我和她进行了一次谈话,高年级的毛笔字教学,确实凝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精华,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终极任务是教学生,教师的技能是为学生服务的。通过教学,把自身的书法素养转化成学生实实在在的书法素养和书法技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一个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
  陆老师的说课稿也经历了一次理念的变革。这次赛课的主题是“涵养基本素养,提升课堂品质”。她在说课中写道:
  坚守儿童的课堂,教师应有过硬的基本功,打铁必须自身硬。古语有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尤其是书法老师,在给别人一杯水的时候,自己必须要找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根源,大的不说,至少自身必须要有一手好字,要能板书范写,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从而喜欢上你所教的书法课。
  (二)内容之辩:教得少是为学生学得多
  第一次试教,上得匆匆忙忙。我们提醒陆老师,教学环节要简洁,教师的说教要少。环节少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就多了,学生观察、理解、训练就充分了,书法的技能形成才有保障。陆老师的潜意识里认为环节多是因为单个环节“没什么讲头”。其实不然,怎样把一个环节上的扎实有效,才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讲过了”不等同于“教过了”,更不是“教会了”。传授环节,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书写“心”的奥妙,要让学生真切体悟到间架结构的美丑差异,这就要动脑筋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支架;训练环节,要让学生获得准确的反馈,有机会改进书写,得到成功的体验,这就要多推敲展示过程的方式和评价策略。聪慧的陆老师很受启发,经过修改,教学环节简约了(教卧勾;教心字底;教心字底的字;教自由创作)。
  教学内容少,各环节的交流、指导就深人了。第二次试教,学生练习完带有“心字底”的字,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书写美观、规范的作业投影展示出来,予以极大鼓励。然后请学生自愿上台展示,组织同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着力呵护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同时借助学生的点评予以指导书写。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选出满意的打上五角星,挑出写得不理想的字,进行修改。这样一个书写练习环节,从训练到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把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融合,实实在在促进学生把“心字底”练好。做到“眼中有人”,教学环节就自然充满了教育的意蕴,也让年轻的陆老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阶段突破。
  (三)方法之辩:从经验出发到真实学习
  书写指导是教学的关键,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书法学习的自身规律。怎样指导,学生记得牢、领悟得快呢?以“卧勾”书写为例,陆老师反复斟酌,总结了方法:“起笔后向右行笔,行笔线条短略带弧度,然后沿水平方向行笔,向左上方勾出”————表述确实非常专业。我们一起讨论,一年级写字教学,不能和高年级甚至专业书法学习相提并论。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教师的指导语言应在“正确”的基础上,尽量有趣、吸引孩子注意力。利用“儿歌”记方法可以尝试,于是陆老师把指导改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轻轻地起笔重重地弯,挑钩之前要顿笔,对准左上再出尖”————教师一边范写一遍念儿歌,学生们喜闻乐见,领悟得快。用这样的方法,“思”的写法表述成:“田字稳稳中间站,两竖稍稍往里收,左点往外卧勾躺,中间雨点往下落,右点向外托住田。”
  陆老师提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把写字教学转化成游戏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个非常好的主意。利用游戏活动,为学生搭建写字技能发展的支架,整堂课设计了三个游戏:“找不同”“摆一摆”“啄木鸟”。“找不同”让学生们观察“斜勾”和“卧勾”的笔画差异,在饶有兴趣的互动中,掌握了笔画特征。“摆一摆”是让孩子把“卧勾”,摆放到整个汉字中,就像搭积木一样,学生在动手摆放中反复推敲关键笔画的位置。通过互评,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结构布局训练。学生练写后,把字投影在屏幕上,让同伴当“啄木鸟”,找出笔画不到位的字。这样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对字形的鉴赏能力。三个游戏,分别指向观察笔画、确定位置、鉴赏字形三种书写技能,前后形成坡度,寓教于乐。
  带有心字底的字如何写,细心的陆老师设计了两个指导环节。一个是对心字底写法的指导;一个是上下两部分笔画穿插的指导。笔画的穿插,更显专业,体现了陆老师独到的眼光。试教的时候,老师讲的到位,示范精准,可是我感觉学生共鸣感不强。起身查看了一组学生的书写,看出了端倪。原来主要的问题,是心字底位置不准,“卧勾”失去平衡。上下笔画穿插,他们还来不及关注。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让我把教育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不会的是什么”。教师心目中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确定的,事实上,学生的起点和我们想象的有出人。只有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学习才会真正发生。课后,和陆老师一聊,她果断地去掉了穿插的指导,专注于“心字底”写法指导。事实证明,从学写“心”,到写“心字底”,再到写带“心字底”的字,始终教在了一年级学生写字技能的起点上。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应该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书法文化熏陶应该渗透在书写技能的训练中。陆老师精选“思”“想”“念”等字,让学生选择内容写成一个小书签,潜移默化地渗透书法在结构、字体、排列、装饰方面的文化元素。这个设计,在第一次试教就得到大家认可,经过不断完善,文化元素更加凸显。内容可以自选,从最初的“悠恐惹”改成“思”“想”“念”后,组成的文字“思想”“思念”“想念”“念想”各有意蕴;版式随机,可以横排、可以竖排、可以斜排,灵活自由;配图可以自创,发挥学生的创意;教师把流苏当作奖品送给孩子,装帧成一份书签,让学生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一次赛课,就是一次磨炼和提升的契机。不用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研课更有意思,在辩课中,洗尽铅华,直抵教学的本质,找到那些变化中不变的规律。
其他文献
[摘要]书法是一门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门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然而,学书者在以临帖为主要途径学习书法时,却充满坎坷与困顿。因此,如何临帖就成了如今最受关注的问题。在临习范本时,我们不妨将思路转变,化静态为动态,复现汉字书写的动态过程,挖掘各个笔画的内在联系,找寻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汉字书写;临帖;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
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一个教学团队合作的结晶。每次有新的课堂教学任务时,我们语文组总是聚集在一起经历一次次的反复磨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彼此的不同意见。可是这一次却很意外,备课过程很痛苦,但也很享受,有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受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彼此的存在,这一次的磨课给人一种涅槃重生的畅快。  一、初接任务,牢骚满腹  从教以来学校教师参加过很多次赛课,但是本届“杏坛杯”苏派
张亚明
期刊
摘 要:以“追及”专题为案例,探索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教学策略,包括确定专题策略、编选练习策略、学生学习策略与教师教学策略。并以知识为线索、以问题为焦点、以引导为方式、以素养为目的,建构专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专题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5-0012
本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吹响了“学有优教”的号角,促发教师的素养真正发力,促发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促发课堂的品质真正提升。研备五年级书法课《读帖》,在精心研制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总在不断追问这样的问题————儿童想怎么学、该怎么学、需怎么学?教师想怎么教、能怎么教、需怎么教?  一、少教多学:让课堂更“有效”  “读帖”贯穿于学习书
第13届“杳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专场)初赛落下帷幕,钱丽老师执教《认识扇面》一课幸运晋级,作为陪伴她共同研课的伙伴,回顾整个磨课过程,看着她与这节课一同成长,欣喜之余不禁想起三毛在((石头记》里与石对话的“磨石”过程——这次磨课的经历与体会,与“磨石”太相似了·一  一、问:教什么  《认识扇面》是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下册“学习与运用”板块中的一课。首次试教,钱老师的课堂教
【摘 要】为了达成低段写字目标,我们要重视写字姿势训练,加强写字好习惯培养;重视基本笔画练习,从基本笔画起步,认识、写好基本笔画,写好组合笔画,夯实写字的基础;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结合学校书法特色,讲班级书法家的故事,赏书法家的作品,品校园师生书法作品,让家长欣赏孩子优秀作业,让孩子参与各级各类评比,参加省等级证书考试,多渠道提升学生写字能力;确保学生写字时间,引导学生关注字的间架结构,学会由
摘 要:本节教学沿着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要素逐层展开,通过情境创设、问题串引导,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实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利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巧妙的预设,将合作与探究有机融合,在合作探究中点燃师生激情,在激情中捕捉师生灵感的火花,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教学中充分彰显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以探究为主体、合作
摘 要:2018年高考理综卷(北京)物理部分考查了1个演示实验和3个学生实验,分值为48分,占物理学科总分的40%,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很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都有所涉及,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能量守恒观的建立。其中,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考查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等科学探究要素。通过对这4个实验题进行分析,指出在日常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尝试将知识和思维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基于学生“实践体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究、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点评补充等环节如何优化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导学案;综合实践;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