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文化中颜色的伴随意义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颜色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由于不同民族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经验不同,所以颜色的文化意义也不一样,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而变化,中俄文化中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中俄社会;颜色;文化意义
  人们对颜色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颜色的文化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分不清各种颜色,但是由于认识了白天和黑夜,分清了白色和黑色。所以人们是先认识了带有各种颜色的事物,之后才认清了颜色,最后颜色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颜色来装点世界、点缀生活,因为颜色的存在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而精彩。然而,由于人们居住的地域不同,加之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民族風俗的不同,故每个民族赋予颜色的文化伴随意义也不尽相同。中国和俄罗斯分属亚、欧两大洲,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通过对红、绿、黄、紫等常见颜色的文化伴随意义的诠释,揭示出中俄两国在颜色的文化伴随意义上存在着差异性。
  一、红色在中俄文化中的意义
  红色不仅代表着火,而且还代表着鲜血。很早以前,俄语中表红色意义的词并不是“红色”的意思,只是汉文化中“美丽的”意思。在当今俄罗斯社会中,红色有“危险、禁止”之意。俄罗斯的“红皮书”专门记录各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提醒世人保护环境。在俄语中红色还是爱情和激情的象征。
  而中国先人对红色是怀有敬畏知情的。因为在各种考古挖掘中,墓穴中一般都有用红色颜料书写的“镇墓之宝”,中国人认为红色有辟邪、吉祥的文化含义。并且在封建时期,红色是高官权利的象征,只有皇帝可以用红色的笔来批阅奏折,这是封建帝王专有的特权。过去的大户人家都把自己家的大门涂成红色,以示威风,所以才有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直至今日,我国重要的公务文件都是用鲜红的大字标的,称作“红头文件”,印章也都是用红色的印泥。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贴着红对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都要贴着各式各样红色的“囍”字剪纸,有“吉利、幸福”之意。而且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中国人到了本命年的时候都要穿红色的衣服,去参加葬礼的人,一般人都会在衣服内部缝一块红色的布条来“保护”自己。在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红色的脸谱代表着忠诚正直的正面人物,白色代表着阴险的反面人物,黑色代表着勇猛的人物。
  虽然中国人比较偏爱红色,但是很忌讳用红颜色的笔写别人的名字,因为中国古代囚犯的名字才用红色的笔写,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丹书不详”。
  二、绿色在中俄文化中的意义
  绿色一般代表着植物的颜色,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在俄语中绿色有不成熟的意思,也形容年轻人办事缺乏社会经验。俄罗斯人头婚被称为“绿婚”,在这一天要举行很多活动,正因为年轻人新婚没有婚姻经验,所以他们的婚姻要经历磨难和考验才能成熟。此外,绿色还有安全的意思,一般“绿色通道”指畅通无阻的道路。由于美元是绿色的,现代的俄罗斯人一般用“绿色”来指美元。
  在汉文化中,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具有生机勃勃之意。现代汉语中,“脸都绿了”形容一个人脸色难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如“绿色食品”指的是环保,健康无公害的食品;“绿色组织”指的是各种保护环境的组织;“绿色家电”指的是无污染的家用电器。
  三、黄色在中俄文化中的意义
  黄色让人想起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变黄落下,让人看了有一种忧伤的感觉。俄罗斯民族不喜欢黄色,因为黄色在俄罗斯人看来有对爱情不忠贞及背叛的文化伴随意义。俄罗斯人从来不送黄色的花,黄色在俄语中还代表着离别的意思。
  而对于我们汉民族而言,黄色是财富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心目中黄色代表着皇权,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自唐朝以来,黄色就成为帝王专用的颜色,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色的衣服,“黄马褂”是皇帝给重臣的奖赏,意味着获得黄马褂的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或者立过大功。在现代汉语中,黄也有贬义的意思。比如,“这件事黄了”,意味着事情失败了。
  四、紫色在中俄文化中的意义
  俄语中,紫色象征着离别与忧伤,因为紫色的丁香花就有这个象征含义,所以俄罗斯人认为紫色有这两种含义。而在汉文化中,紫色是权势的象征,“紫袍玉带”是高官的标志,高官们一般还用紫色的丝绸来系官印。在汉文化中,紫色是一个神秘的富贵的色彩,与幸运和财富、贵族和华贵相关联。中国传统中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也有所谓“紫气东来”,这源于中国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如:“观:北辰紫宫,衣冠立中。含和建德,常受天福”。紫色在京剧脸谱中代表沉着稳重的角色,如常遇春。
  紫色也有其他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紫并非正色,乃为红色加蓝色组合而成。有关紫色的最早运用。是在《论语》中,《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由于《论语》这一典故,人们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乱上比作以紫夺朱。王莽篡汉,《汉书·王莽传赞》则书为“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把王莽篡汉说成是以紫夺朱,蛙声打鸣。清时之文人曾表述满清王朝为“夺朱非正色,异姓尽称王”,这也是以紫夺朱的运用。
  五、结束语
  颜色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存在着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代在进步语言也在发展,颜色所具有的文化伴随意义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对颜色潜在文化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并且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穆崇怀.汉俄文化意向阐释比较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2]张冰.透视俄罗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宝羿(1995—),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国情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要求与“行知品质课堂”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多元化教学  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英语也越来越成为衡量我国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就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情况来看,我国缺乏较为专业的英语口语训练场所,除了课堂教学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老人传统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方向。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级文化;弘扬  一、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的语言种类大约有5600种以上,但这些语种中,一些正在或已经衰亡,而一些语言却正在兴起,语言与文字的诞生,让人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在具有强烈民主性的语言基础上,创造的文字也有强烈的民主性。众所周知,朝鲜语、韩国语与中国朝鲜语,虽然在语法及发音等方面存在小部分的差异,但其本源却是相同的。无论学哪一种语言不
摘 要: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开封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木版年画的龙头,已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在这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民间手工艺品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在高楼大厦里不需要这样的门神。年画小资的生活里充斥着所谓
Ras在信号转导、细胞增殖、恶性转化、肿瘤侵袭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ras癌基因、Ras蛋白的生化特性以及Ras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分子的具体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