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认真写卷, 成绩却不断下降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姐,最近内心特别乱,感觉快要被逼疯了,特别想找你倾诉倾诉。姐,我有点儿想放弃了,并不是因为高三生活有多累、多苦,而是因为太折磨我了。我每次都认真写卷,可是成绩却一次又一次跌落,真的很让人接受不了,看着那点儿分数,心灰意冷了。

  為什么我跟人家差距这么大?为什么我这么差?为什么?我就活该这么差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我想不通。因为这个,我今天一天都提不起精神。我知道我有很多漏洞,可那些漏洞好像永远都补不完,然后就会产生厌烦和不想学的念头;有时候当我看到我没有排在后面的时候,也会重拾信心,我喜欢这种感受,只是这种感觉不经常有。都说高三考验的是心态,是吗?
  洋姐说 : 高三考验的是不是心态呢?对于那些平时成绩十分突出、一考试就紧张失常的同学来说也许是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强调心态却暴露了偷懒的心理——因不愿意直面问题,继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将不在状态当成不能执行学习任务的借口。
  “漏洞”当然是补不完的,即使是学霸也不敢说自己没有知识漏洞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尽管已经有了些难度,但依然处在知识链的中下端,这意味着可以增加的知识点还有许多,而每增加一个知识点,在需要你综合运用它的时候都可能让你感觉眼前出现一片盲区。比如,在学会了加减法之后,乘除法出现了,一张四则运算的卷子你不止错了一处,“5 乘 8”和“40 除以 8”你都算错了,你可能因此觉得自己漏洞很多,但其实这两道题是一个知识点。
  除了新的知识点会给你造成“漏洞”感之外,以前学过的知识若你没有掌握好也会让你在做题的时候眼前出现大片盲区。这种时刻你是应该停下来抱怨漏洞补不完呢,还是该把曾经该做的功课补起来,就不言而喻了吧?如果你敢于诚实地面对自己,不妨去想一想,当你强调心态的重要性的时候,当你抱怨自己不在状态的时候,从你指缝中溜掉的时间是不是足够你复习一遍老师刚刚讲过的卷子了,是不是足够你写一篇 800 字的作文了,是不是足够你读两篇英文课文或者文言文了?
  你描述的那种让你欢喜的重拾信心的感觉,是大脑奖赏中心被刺激的结果,谁都喜欢。只是这种感觉通常不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一瞬间的突然兴奋,极不稳定,也不持久,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形容成一种幻觉。毒品就是因为能够直接刺激大脑的奖赏中心,让人迅速地产生出虚假的美好感受而被法律禁止的。事实上,大脑的奖赏中心被刺激除了能让人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之外,对改变现实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伴随着它的消退,疲劳感和空虚感还会趁虚而入。于是,一个讽刺的现象出现了:当你感到无比期待明天,此刻干劲十足的时候,你最想做的是享受眼下的愉悦,却不是为期待的明天做更多的准备和努力。洋姐相信以上感受,你并不陌生。
  你想努力,也很努力,但是显然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至少不够持久——不能坚持的努力与其说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不如说是为了感动自己的表演。心乱、厌烦、没精神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些单纯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却并不简单,它们联手生出失败感,之后悲壮就出现了,这是一种仅次于自信满满的快感,只不过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罢了。
  另外,你努力的指向我们也可以探讨,如果你上次打了 80 分,排名第二十,这次打了 85 分,排名第二十五,洋姐并不觉得你是在退步。每个人的资质、资源甚至运气都差别很大,与自己而不与他人比较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智慧。学校排名是为了让大家对自己在竞争中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给出一个参考标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你根据这个标准作出行为上的调整,而不是让它成为你行动的障碍。
其他文献
待苦尽甘来,星河日月都来为你祝贺。[1]  今天是5月17号,距离高考还有3周时间。  平时总吵吵闹闹、没心没肺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翻起了课本,那看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是真的永远也做不完。随着倒计时的一天天改变,老师们发试卷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从一天两套到3套,到现在的6套。哦,我说的是一科。也就是一天下来,我们至少可以收到30多套卷子。上个厕所回来,桌面完全被杂乱的卷子覆盖,此时的我除了叹口
周立波曾在某个节目上,公开质疑过吃大蒜的人:“阿拉上海银喜欢喝咖啡,比如说他们喜欢吃大蒜的人,只知道自己吃得香,不管人家闻得臭。”  实际上,人家周立波这话说得没毛病,它是个事实。吃完大蒜那味儿,的确很魔幻,很朋克。最要命的是,吃蒜的人根本不懂夜的黑——吃完蒜的人总是以为刷刷牙、漱漱口就行了,实际上那味儿就是吃两板儿“炫迈”也遮不住。  吃完大蒜,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医院换个嘴。  而周立波错就
不是每個人的少年时光都那么美好。有歌声的人怀念歌声,有欢笑的人怀念欢笑,有的人却不得不极力躲避回忆,甚至困窘奔逃。清醒时绝口不提,唯有在睡梦中才与当年那个被压抑紧攥却又无所遁形的自己被迫相对。  同样的一条上学路,有人走得轻快,有人步履沉重;同样的一条放学路,有人盼望家中的饭菜香气,盼望同学亲切隐秘的夜半来电,有人却仅仅希望不要再被讥讽嘲笑,不要再被拳脚相加。  我听过那么多故事,这个最沉重。再勇
1.  “妈妈,其他小朋友都放学回家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  “你今天有上课?”2.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一个人没法睡觉。”  “没事,你那么丑,家里的鬼不会吃你。”3.  “妈,我晚上和朋友出去看星空会晚一点回来。”  “你直接住星星上去吧。”4.  “妈妈,我班级同学都说我很像你诶。”  “我哪里有那么丑来着。”5.  “妈妈,我今天给你买了一束花。”  “看来你还有零花钱,那我先
当我将前半生复制、粘贴到文档中后,我才发觉长达14 年的四角天空下的时光,除了机械地重复做题与休息外,我竟没什么兵荒马乱的青春记忆可供感叹。并且,我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高考没能好好发挥,大概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了。  从前,当我学有余力的时候,在每本教科书的扉页上写道:“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挣脱平庸的桎梏,但也要潇洒用力地活一回,至少以后,不会只能向晚辈吹别人的牛皮。”  但直到高考失利,我才幡然醒
我是农村孩子。在计划生育抓得正严的时候,妈妈东躲西藏,直到生下第四个孩子,她才终于决定放弃这种“游击战”式的策略了。而为生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与挣扎,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要个男孩。只是现实没有让爸爸妈妈如愿。  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没有像妹妹一样秀气的长相,没有像大姐一样优秀的成绩,也不像二姐一样是活泼可爱的小机灵鬼。平淡无奇到就像在家里的排行一样,不上不下,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  我的小学是当
上课恨不得低下头钻进书桌里,恨不得和老师永远没有目光接触,只想在班级里做一个小透明,可是——  最近我发现每个老师上课都喜欢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有拿出成绩单有针对性地提问成绩极好或者极坏的同学;也有随机抽号数的——“今天3月4日,那就12号起来回答吧。”刚开始我总是摸不清楚这位老师点名的规律。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统计,我悟出来了!3月4日意味着老师可以点7号、12号、34号……也有“今天上钱钟书
我和同桌兼好友赵也佳又在冷战了。  从这个学期开始到快结束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而每次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我忘记提醒赵也佳写笔记,我给别的同学买了生日礼物……  这次我甚至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早晨我洗漱完去隔壁宿舍找赵也佳一起去上早自习,寒冬腊月的天着实冷,我站在门口揉搓着因为用凉水冲洗而泛红的手,赵也佳整理完被褥径直挽着别人的胳膊略过我下楼。  因为快要迟到了,她拉着别人一路从宿舍楼狂奔到
世间万物,许多事物其实都是有联系的,许多现象也都是有原因的。我在生活中也很喜欢拿不同的事物进行观察、对比,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异同和联系。  刚接触到写人的作文时,描写外貌经常看很多人写:“他有一双大眼睛,鼻子下面还有张大嘴巴……”如今看诸如此类的话,总会忍俊不禁。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谁都有眼睛、鼻子、嘴巴这些五官啊,如果你不把人物最大的特征写出来,基本上就是招来了一批当兵的小喽啰,丢入战场人海之中再
吵架这事儿,稀松平常,就算自己没吵过,也看过别人吵。不过,这架还真不是谁都能吵明白的——有人吵架,让你捂着耳朵想赶紧逃跑;有人吵架,竟然还有点儿“赏心悦目”的既视感。  在豆瓣常年高居电视剧榜首的《父亲爱情》里,有很多吵架的场景。梅婷饰演的安杰和小姑子吵架的戏很多,她们虽然家长里短地吵着,但是你知道这是亲人之间的争吵,没有真的伤了亲情,是家人之间那种黏黏糊糊的“看你那烦人样儿”的嫌弃。  但在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