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长大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农村孩子。在计划生育抓得正严的时候,妈妈东躲西藏,直到生下第四个孩子,她才终于决定放弃这种“游击战”式的策略了。而为生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与挣扎,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要个男孩。只是现实没有让爸爸妈妈如愿。
  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没有像妹妹一样秀气的长相,没有像大姐一样优秀的成绩,也不像二姐一样是活泼可爱的小机灵鬼。平淡无奇到就像在家里的排行一样,不上不下,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
  我的小学是当地一所非常小的学校,全校师生加起来不到200个人。我骑着小自行车,双腿用力蹬着脚踏板,肩上驮着重重的大书包,一天里要在学校和家两点上往返四次。沿途的道路两旁开满各种颜色的野花,然后是空旷的田野,尽头衔接着一条条朦胧的山脉。那时候的我对山脉充满着幻想,总以为下面压着一个孙悟空,想象他突然蹿出来的场景,像电视剧里一样。往往想得出神,也就忘记蹬车的腿酸和头顶强烈的太阳。
  就这样,在那条狭窄的田间路上,我奋力踩着小自行车,经过四季不断变换着颜色的田野,让童年的微风不断扑打着面颊,颠颠簸簸地绕过无数个雨后的小水坑,一路向前,唯有远远的山一直神秘地立在那里。
  后来我按部就班地升上镇里的中心中学,妈妈给我换了一辆大一点儿的自行车,沿途的风景不再是单调的田野,还有嘈杂的市场。
  最记得初一开学不久,学校竞选“朗读之星”,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站上讲台,一字一顿地读着《在山的那边》。读到“妈妈,那个海呢”时,眼睛甚至噙着泪水,第一次出现了渴望走出大山的念头,仅仅因为我也没看过大海。读完,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才从那種激动的情绪中将自己拖拽出来。在一旁的班主任微笑着点点头,那种赞赏的眼神为我此后一次又一次站上讲台铺垫了无知无畏的勇气。
  几乎每周“朗读之星”竞选的讲台上都会有我的影子,别人都认为我热爱朗诵,只有我自己知道,相对于朗诵,我更喜欢站在讲台上,看着一群人为我鼓掌,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溢满内心。与此同时,我越来越爱看书,如饥似渴地窥探着书里的另外一个世界,感觉原本狭窄的人生像被打开了一个玻璃窗,我把脸贴在上面,静静感受着那个开阔的地方。
  很多人都说,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这样,我的那个瞬间应该发生在初三。冬至刚过去几天,我逐渐适应了匆忙的中考备战生活,爸爸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确诊了癌症的。为了不影响我的中考,他们将我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二伯家。
  自那开始,我原本就单调的白开水生活像被命运强制加了一大勺盐,咸到让人想哭。记忆中,那段时间里哭得最难过的一次是模拟考中排年级前十,那是我从未有过的好成绩,青春期的虚荣心理促使我十分希望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可是没有。我将满是红色勾勾的试卷胡乱塞进书包,回到二伯家,站在三楼的阳台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小心翼翼地询问爸爸的病情及治疗进展。挂断电话,我动也没动,只是呆呆地望着蓝到发黑的天空,泪水不断往外涌。命运之神真会挑时间,冬夜里那种刺骨的寒冷,现在想起依旧悚然。
  这一路上,我羡慕过许多人,羡慕他们出手时的阔绰,羡慕他们敞亮的家,羡慕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羡慕他们可爱的面颊,羡慕他们被铺垫好的光辉人生。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后来的拧巴、自卑、恐惧、不正常的自傲、内心经常性的匮乏和空洞、仿佛撕裂的心、对爱异常的渴望,是不是都和这些经历有关,乃至到现在,我付出了许多努力,去成长,去完善自己,用尽力气活成个像样的人。
  有一天的黑夜里,我蜷缩在床上的一角,像只怕光的小兽,质问着自己长大的意义,此后我用很长一段时间给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答案:
  我有家人和朋友的爱,我热爱生命中的一切:婴儿的啼哭声、拌嘴的老夫妻、街头的旅人、一路吆喝的小贩、竹篮里的姜花、夕阳下的小城、冰凉的酸奶、可以大口吃西瓜的夏天、发抖啃冰棍的冬天,还有植物、电影、画画、书籍、音乐、大海……生活多么美好,这个世界我什么都不怕。
  在长长的日子里、矮矮的房子中、浅浅的小河边,让温暖的阳光轻轻扑散在我的面颊,像小时候一样,对未来充满幻想,容易忘记酸痛,一路向前,我就这样长大。
  编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发小,不仅外形条件优越,性格也是八面玲珑,有上进心,目标明确的同时也非常努力。  初高中的时候,是看不出我们两个人有什么太大差别的,非要作个对比,也只能说各有千秋:她长袖善舞,我大大咧咧。我们人缘都不错,成绩也都很优异。  开始渐渐有区分是在大学。她极度自律,而我倾向于随心所欲;她不断挑战自己,我极少走出舒适区;她规划好了今后的人生,我则选择活在当下。你看,单单只看这些描述,都会觉
在我见过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选手中,最能“晒网”的是我弟。每次学习的时候,要么就觉得学不完了来不及了,要么就很无奈地甩一句“我一学习就难受”,然后长叹一口气扬长而去,只留下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一周里常常是前三天像打了鸡血三更眠五更起,后四天像行走的僵尸不分昼夜昏睡。一节课荒废了,心里开始焦虑,然后焦虑地过下一节课,更加焦虑,恶性循环。高考百日誓师那天,他发微信跟我说,他觉得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
“现在所受的苦。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此栏目给正处于迷茫之中的你。看看那些大学里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大家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什么了解?  海狸先生:心理学专业的人都脾气好。  文星树:老是发脾气怎么回事?[千本樱:容易生气,爱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当火儿上来的时候,不妨迅速离
天底下所有小孩子的成长各不相同。他们小小的内心世界,只能不断被自己的经历填充,会积累一层又一层回忆,堆叠起一阵又一阵心悸,受过的伤一遍遍结痂又愈合,等到什么时候你能够把它们不动声色地藏在心底缝隙里,就成了所谓的大人。  我亲爱的弟弟:  我知道过年对你来说一定是无比期待的日子。幼儿园早就放了假,村子一街到头寒冷又萧条,家里只有真的老掉了牙的爷爷奶奶和忙着干活的爸妈。你一定无聊地拿着那把塑料手枪一天
“老师,跟父母吵架是很糟糕的行为吗?每次跟爸妈吵架,大家都说我很叛逆,冷静下来以后我也会后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真的生气和觉得烦的时候,就会说很不好听的话。可是有时候忍住不说,过后也会觉得懊恼,因为爸妈也不总是对的。我该怎么办?”  亲爱的小青,你好!  从小我们被教育,恭谦温良是美德,听话不顶嘴是孝顺。渐渐长大,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越来越多,爸妈对我们的关注和控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我们发现“听话”
待苦尽甘来,星河日月都来为你祝贺。[1]  今天是5月17号,距离高考还有3周时间。  平时总吵吵闹闹、没心没肺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翻起了课本,那看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是真的永远也做不完。随着倒计时的一天天改变,老师们发试卷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从一天两套到3套,到现在的6套。哦,我说的是一科。也就是一天下来,我们至少可以收到30多套卷子。上个厕所回来,桌面完全被杂乱的卷子覆盖,此时的我除了叹口
周立波曾在某个节目上,公开质疑过吃大蒜的人:“阿拉上海银喜欢喝咖啡,比如说他们喜欢吃大蒜的人,只知道自己吃得香,不管人家闻得臭。”  实际上,人家周立波这话说得没毛病,它是个事实。吃完大蒜那味儿,的确很魔幻,很朋克。最要命的是,吃蒜的人根本不懂夜的黑——吃完蒜的人总是以为刷刷牙、漱漱口就行了,实际上那味儿就是吃两板儿“炫迈”也遮不住。  吃完大蒜,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医院换个嘴。  而周立波错就
不是每個人的少年时光都那么美好。有歌声的人怀念歌声,有欢笑的人怀念欢笑,有的人却不得不极力躲避回忆,甚至困窘奔逃。清醒时绝口不提,唯有在睡梦中才与当年那个被压抑紧攥却又无所遁形的自己被迫相对。  同样的一条上学路,有人走得轻快,有人步履沉重;同样的一条放学路,有人盼望家中的饭菜香气,盼望同学亲切隐秘的夜半来电,有人却仅仅希望不要再被讥讽嘲笑,不要再被拳脚相加。  我听过那么多故事,这个最沉重。再勇
1.  “妈妈,其他小朋友都放学回家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  “你今天有上课?”2.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一个人没法睡觉。”  “没事,你那么丑,家里的鬼不会吃你。”3.  “妈,我晚上和朋友出去看星空会晚一点回来。”  “你直接住星星上去吧。”4.  “妈妈,我班级同学都说我很像你诶。”  “我哪里有那么丑来着。”5.  “妈妈,我今天给你买了一束花。”  “看来你还有零花钱,那我先
当我将前半生复制、粘贴到文档中后,我才发觉长达14 年的四角天空下的时光,除了机械地重复做题与休息外,我竟没什么兵荒马乱的青春记忆可供感叹。并且,我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高考没能好好发挥,大概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了。  从前,当我学有余力的时候,在每本教科书的扉页上写道:“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挣脱平庸的桎梏,但也要潇洒用力地活一回,至少以后,不会只能向晚辈吹别人的牛皮。”  但直到高考失利,我才幡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