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吵架吗?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吵架这事儿,稀松平常,就算自己没吵过,也看过别人吵。不过,这架还真不是谁都能吵明白的——有人吵架,让你捂着耳朵想赶紧逃跑;有人吵架,竟然还有点儿“赏心悦目”的既视感。
  在豆瓣常年高居电视剧榜首的《父亲爱情》里,有很多吵架的场景。梅婷饰演的安杰和小姑子吵架的戏很多,她们虽然家长里短地吵着,但是你知道这是亲人之间的争吵,没有真的伤了亲情,是家人之间那种黏黏糊糊的“看你那烦人样儿”的嫌弃。
  但在话剧版里,董洁饰演的安杰她的吵架是声嘶力竭、得理不饶人、鱼死网破的吼叫,听她吵架就让人心里害怕,是那种吵架一次终生绝交,要让关系彻底破裂的凛冽和决绝。
  在亲密关系中,当争吵发生时,我们常常忘记对面的人是自己爱的、在意的人。在争吵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赢得胜利,而是坦露内心、表达爱。
  争吵的本质是冲突,是通过激烈的方式寻求沟通与对话。
  即使相处很久的人之间,也难以做到完全明白对方的心意和想法,当一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重视的时候,就会出现争吵。
  很多不会吵架的人,这样吵——

人身攻击型


  吵到失控,对人不对事的典型代表。吵着吵着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言语中充满了对对方的人身攻击。比如:你总是这么自私,就知道考虑自己;你看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没一个好东西……

翻旧账型


  总也走不出阴影,一有机会就要控诉对方,让对方内疚,达到让对方让步、妥协的目的。比如,妈妈唠叨孩子大半夜作业没写完却还在玩儿,孩子就翻出从幼儿园到初中和妈妈之间的所有不愉快,连指责带痛哭地闹上一阵,这时,妈妈只好闭嘴,毕竟半夜十二点多了,还得睡觉上学不是!

消极抵抗型


  这就是让人越吵越气那种。不争辩、不沟通,作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管对方说什么,回答都是“对对对”“是是是”。看起来态度很好,实际上只会更加激怒对方。
  以上这些吵法,越吵越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怨气积攒得更多。
  怎样才能让吵架变成有效的沟通呢——

看到愤怒背后的真实诉求


  指责对方总是那么自私的时候,实际上,她内心想说的是,我需要你有更多时间陪伴我;翻旧账的时候,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已经连续学习12个小时了,就让我放松一会儿,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吧……

学会倾听和接纳


  听对方把话说完,表达完所有的情绪,并试着理解ta是对的,肯定ta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当被指责总是那么自私的时候,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我确实忽略了你,很抱歉。”对方的情绪被接纳了,ta会变得柔软,这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去聊聊真正的问题。

先传达情感,再解释事实


  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请学会用“我”开头,而不是“你”,比如,“我很生气”而不是“你让我很生气”。陈述事实的时候,就事论事,不针对人,也不提以前的事,否则只会越吵越乱,永远无法真正沟通。
  吵架,可以說是亲密关系的必修课之一。不会吵架的人,在争吵中赢得胜利;会吵架的人,在争吵中赢得爱。
  编辑/苗嘉琳
其他文献
“老师,跟父母吵架是很糟糕的行为吗?每次跟爸妈吵架,大家都说我很叛逆,冷静下来以后我也会后悔,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真的生气和觉得烦的时候,就会说很不好听的话。可是有时候忍住不说,过后也会觉得懊恼,因为爸妈也不总是对的。我该怎么办?”  亲爱的小青,你好!  从小我们被教育,恭谦温良是美德,听话不顶嘴是孝顺。渐渐长大,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越来越多,爸妈对我们的关注和控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我们发现“听话”
待苦尽甘来,星河日月都来为你祝贺。[1]  今天是5月17号,距离高考还有3周时间。  平时总吵吵闹闹、没心没肺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翻起了课本,那看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是真的永远也做不完。随着倒计时的一天天改变,老师们发试卷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从一天两套到3套,到现在的6套。哦,我说的是一科。也就是一天下来,我们至少可以收到30多套卷子。上个厕所回来,桌面完全被杂乱的卷子覆盖,此时的我除了叹口
周立波曾在某个节目上,公开质疑过吃大蒜的人:“阿拉上海银喜欢喝咖啡,比如说他们喜欢吃大蒜的人,只知道自己吃得香,不管人家闻得臭。”  实际上,人家周立波这话说得没毛病,它是个事实。吃完大蒜那味儿,的确很魔幻,很朋克。最要命的是,吃蒜的人根本不懂夜的黑——吃完蒜的人总是以为刷刷牙、漱漱口就行了,实际上那味儿就是吃两板儿“炫迈”也遮不住。  吃完大蒜,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医院换个嘴。  而周立波错就
不是每個人的少年时光都那么美好。有歌声的人怀念歌声,有欢笑的人怀念欢笑,有的人却不得不极力躲避回忆,甚至困窘奔逃。清醒时绝口不提,唯有在睡梦中才与当年那个被压抑紧攥却又无所遁形的自己被迫相对。  同样的一条上学路,有人走得轻快,有人步履沉重;同样的一条放学路,有人盼望家中的饭菜香气,盼望同学亲切隐秘的夜半来电,有人却仅仅希望不要再被讥讽嘲笑,不要再被拳脚相加。  我听过那么多故事,这个最沉重。再勇
1.  “妈妈,其他小朋友都放学回家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  “你今天有上课?”2.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一个人没法睡觉。”  “没事,你那么丑,家里的鬼不会吃你。”3.  “妈,我晚上和朋友出去看星空会晚一点回来。”  “你直接住星星上去吧。”4.  “妈妈,我班级同学都说我很像你诶。”  “我哪里有那么丑来着。”5.  “妈妈,我今天给你买了一束花。”  “看来你还有零花钱,那我先
当我将前半生复制、粘贴到文档中后,我才发觉长达14 年的四角天空下的时光,除了机械地重复做题与休息外,我竟没什么兵荒马乱的青春记忆可供感叹。并且,我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高考没能好好发挥,大概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了。  从前,当我学有余力的时候,在每本教科书的扉页上写道:“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挣脱平庸的桎梏,但也要潇洒用力地活一回,至少以后,不会只能向晚辈吹别人的牛皮。”  但直到高考失利,我才幡然醒
我是农村孩子。在计划生育抓得正严的时候,妈妈东躲西藏,直到生下第四个孩子,她才终于决定放弃这种“游击战”式的策略了。而为生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与挣扎,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要个男孩。只是现实没有让爸爸妈妈如愿。  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没有像妹妹一样秀气的长相,没有像大姐一样优秀的成绩,也不像二姐一样是活泼可爱的小机灵鬼。平淡无奇到就像在家里的排行一样,不上不下,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  我的小学是当
上课恨不得低下头钻进书桌里,恨不得和老师永远没有目光接触,只想在班级里做一个小透明,可是——  最近我发现每个老师上课都喜欢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有拿出成绩单有针对性地提问成绩极好或者极坏的同学;也有随机抽号数的——“今天3月4日,那就12号起来回答吧。”刚开始我总是摸不清楚这位老师点名的规律。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统计,我悟出来了!3月4日意味着老师可以点7号、12号、34号……也有“今天上钱钟书
我和同桌兼好友赵也佳又在冷战了。  从这个学期开始到快结束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而每次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我忘记提醒赵也佳写笔记,我给别的同学买了生日礼物……  这次我甚至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早晨我洗漱完去隔壁宿舍找赵也佳一起去上早自习,寒冬腊月的天着实冷,我站在门口揉搓着因为用凉水冲洗而泛红的手,赵也佳整理完被褥径直挽着别人的胳膊略过我下楼。  因为快要迟到了,她拉着别人一路从宿舍楼狂奔到
世间万物,许多事物其实都是有联系的,许多现象也都是有原因的。我在生活中也很喜欢拿不同的事物进行观察、对比,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异同和联系。  刚接触到写人的作文时,描写外貌经常看很多人写:“他有一双大眼睛,鼻子下面还有张大嘴巴……”如今看诸如此类的话,总会忍俊不禁。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谁都有眼睛、鼻子、嘴巴这些五官啊,如果你不把人物最大的特征写出来,基本上就是招来了一批当兵的小喽啰,丢入战场人海之中再